前 言
什么是自療? 自療就是:自身健康、自己管理、自然療法、自主療養!
央視新聞報道:我國每年有超過50萬人猝死……
每年有260萬人死于心腦血管疾病……
高血壓病人高達2.7億人……
中小學生近視弱視人群達95%……
亞健康人群占比75%……
慢性病患病率達22%……
我國只有3%的人群屬于健康狀態……
每當聽到有人感嘆為什么現在人人有病時,我就會想起一句話:上工治未病!
“上工治未病”是兩千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名醫扁鵲留給世人的一句話。“上工治未病”被后人注解為:上醫治未病、中醫治初病、下醫治已病;即高明的醫生和醫術可以預防人體生病、持久保健;次者可讓人體初病早愈,不積大病;普通的醫生和醫術只可發現和治療已生之病。治已病治大病難免要傷筋動骨,扎針放血,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故不予推崇。
兩千多年過去了,為什么古人推崇的“上工治未病”這個先進的日常保健和疾病預防健康管理理念,現在卻仍沒有普及?
是人體的自然規律?是科學技術未發展到這一步?還是天災人禍造成的?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健康教育不足!健康意識薄弱!健康管理方法沒有與時俱進!
縱觀現代社會,人人依賴醫院和醫療、人人依賴醫生和醫藥、不生病不保健、輕預防重治療、亂運動亂保健,這些落后的健康意識和保健方法誤區如今依然盛行于世!
面對目前的社會現狀,國家提出了健康中國和文化強國的戰略。全科醫生、教育減負、全民體育等均在大刀闊斧地推進,尤其是社區醫院的建設、學生體育課的加強以及體醫結合群眾體育事業的大力推動,這些措施比建設更多的醫院和培訓更多的醫生更具現實價值。不改變全民的健康意識和提高全民的健康素養,一味地擴充醫療服務機構相對于日益擴大的病患人群來說仍是杯水車薪,而標本兼治的方法是大力宣傳教育以改變全民的健康意識,推廣全民科學自主健康管理自療保健方案。當人人依靠自主自療、人人依靠自我保健預防的理念建立后,不僅可以減少新增病患,讓大量的慢性病病人和亞健康人群逐漸回歸健康人群之列;還可以使現有的醫療服務體系在提供常規的全民醫療服務保障之外,能夠集中優勢力量,進行各類疑難雜癥和人體科學研究。健康中國指日可待!
健康中國和文化強國的核心方案應該是什么?筆者認為:除了與時俱進,尊重科學,就是向中華歷史長河中的先賢們學習健康之法,尋找文化自信!
面對當下的全民健康問題,我們首先要對 “上工治未病”或“上醫治未病”的經典理念有深入的認識和理解:上醫和上工其實根本不是指外面的醫療醫院、醫生醫藥,而應該是指上醫之道和上工之法。上工之治的根本理念是:自身健康、自己管理、自然療法、自主療養。只有每個人都建立了日常保健和疾病預防意識,主動學習掌握日常自療保健疾病的預防方法,人們才可以不生病或少生病。
醫學發展至今,人類對人體仍然有諸多未知未解,無論是東方的人體能量醫學宏觀經驗積累,還是西方的解剖醫學微觀數據發現,疾病和人類發展始終相生共存、此消彼長。但無論如何,歷史先哲和醫學家們還是對人體健康和疾病機制有了基本的科學總結和理論實踐,即人體的亞健康狀態,“三高”、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癥,多由代謝循環不暢、人體功能失調、細胞變異以及免疫力下降所致。通過找到有效改善和促進微循環的方法,通過氣血循環系統和人體免疫系統自療,很多疾病可以自愈,通過日常科學健康管理方式,弱化的功能得以恢復,也就是人體可以用自然療法采取自主療養的方式來治療慢性疾病、預防疾病和長久保持自身健康。
本書主要闡述兩大主題:健康自療意識和健康自療功法!
健康自療意識和健康知識是兩回事,知識是倉庫,意識是鑰匙。如果一個人沒有建立起健康自療意識,則觸手可及的健康知識和方法都會被束之高閣。
由于健康知識涉及人體原理和醫療衛生、體育文化、哲學等諸多領域,要想成為醫學專家需要大量時間和專業知識的積累。但是健康意識卻瞬間可得,有時僅需一兩句話就可點醒夢中人。因此,本書列出了諸多核心健康理念并加以闡述,以使人們獲得啟發和警醒。一旦人們建立起了健康自療意識,就會自然而然地主動關注和學習健康知識和自療方法,全民身心健康也就指日可待了。
人體的健康狀態有四個發展階段:健康、亞健康、慢性病、疾病。而健康管理也有四個階段:保健階段、預防階段、康復階段、治療階段。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亞健康和慢性病都是日常不良習慣積累而成。越早介入則成本越低,越早防患于未然風險越小。
當人人建立了“自己的健康自主管理”這個自療意識,就把握了自身健康的主動權,就可以避免健康時胡亂折騰、疾病時四處求醫,生病前恣意任為、生病后追悔莫及的遺憾。
世界衛生組織對如何保持人體健康有明確定義,即合理膳食、良好睡眠、科學運動、情緒舒暢。而自然療法和自主療養的核心也是圍繞以上四點,對應為:飲食自療、運動自療、睡眠自療、心理自療。
上述的四類健康定義和自然療法,運用方便、綠色自然。
一、 合理膳食自療原則
1. 多吃天然新鮮的,少食工業防腐的。
2. 多吃熟食熱飲,少食生冷冰鎮。
3. 多吃當地時令,少食異地跨季。
4. 早餐多蛋奶,午餐全面不宜過飽,晚餐清淡容易消化。
5. 吃得多不如吸收多,吃得好不如運化好,餐后科學運動非常重要。
6. 人體功能正常后缺什么就會想什么,想吃就吃,吃啥補啥!
7. 肥胖身形多是畏寒陽虛體質,血糖血脂高多是運化不良,長期節食少食易出現營養不良。解決之道的核心是有效運動,通過人體運化分解脂肪血糖,而不是一味地不食或偏食。
二、 良好睡眠自療原則
1.閉目即可養神,放松即可怡性;日間常閉目、放松身體、深長呼吸。
2.子夜深眠,正午小憩;依據當地晝夜時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3.多夢是病,妄思難眠;飽食不睡,過慮不眠;慎用安眠藥。
4.放松身體、靜心、深呼吸、看會兒閑書、聽會兒柔樂,規律起居。
5.飯后科學運動,睡前腹式呼吸,周身頭腳松靜,有助良好睡眠。
三、科學運動自療原則
舒經活絡、氣血活潤、精氣神足。
四、情緒舒暢自療原則
樂觀、恬淡、不糾結、不郁悶。
五、健康管理的重點和核心原則
打蛇打七寸、擒賊先擒王!
常人要做到日常吃得精致,很難!睡得香甜,亦難!情緒樂觀,更難!但我們可以先抓主要矛盾,抓決定健康的核心要素和方法。上述的自然療法中,唯一能一箭三雕、可以完全自主控制的就是“科學運動”了!幾招精妙的經絡運動功法,即可以促飲食消化和營養吸收,還可以促進代謝使睡眠香甜,更可以作用于心理,讓人積極樂觀。無論每天多么忙碌,利用工作生活的碎片時間習練一段自然療法,多則半個小時,少則五六分鐘,就會產生良好的健康保健和養生功效。
中醫是養生文化的鼻祖,健康運動的祖先,自然療法更是經歷了上千年的歷史和實踐檢驗,從彭祖養生術、莊子二禽戲、導引術、華佗五禽戲、達摩易筋經、宋代八段錦,一代代發展完善延續,直到明末清初太極拳融合易道醫武精華,集萃大成,流傳至今!
太極拳是中華國粹文化的核心代表,更是健康養生之道的核心載體。太極拳內含中華易道醫武精髓,每招每式都蘊含《易經》陰陽之理、《黃帝內經》經絡學說、道家導引吐納之法、武術攻防技擊之術的文化內涵。
太極拳的養生保健康復治療功效,不但經歷了歷史和實踐的檢驗,更得到了現代科學的公認,經過近百年來的普世傳播,已漸漸成為世界上習練人數最多的人體健康運動。
本書第二大主題健康自療功法——萃太極自療運動將會有大量的圖文教學講解。這些實用功法非常適合人們利用日常的學習、工作、居家、外出等閑暇時段習練,包括從腹式呼吸、閉目養神、伸筋拔骨、舒經活絡的站立、坐臥基礎功法,到可運化氣血、促進微循環、煉精化氣養神的太極樁功、動功,以及一兩式、三五招精粹太極拳套路。由于太極拳運動不但集萃了中華歷史上導引術、五禽戲、易筋經、八段錦等精妙的經絡養生功法精華,而且還融匯了中華國粹易道醫武修身養性的文化內涵,非常適合人們加以習練來健康身心、增強文化自信!
習練萃太極自療運動有四大明顯功效:
一、萃太極自療運動帶來的脾胃運化會增加膳食吸收和自然食欲能量補充,無疑對合理膳食的健康管理有促進作用。
二、萃太極自療運動帶來的人體新陳代謝和精神松弛,對促進日常深度睡眠有顯著作用。
三、萃太極自療運動可以有效促進人體內分泌平衡,生理變化會促進心理變化, 會讓人情緒愉悅、樂觀積極、心態健康。
四、萃太極自療運動可以有效疏通人體經絡系統和微循環,促進人體氣血循環,顯著提高免疫力,通過發熱、出汗、排濕、排毒凈化人體內環境。人體通過高效的氣血暢通、循環、增能、凈化等過程,達到有病療病、無病預防、身心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萃太極自療運動蘊含豐富的中華國粹、易道醫武文化內涵,對人有良好的心態調適作用。本書收錄整理的萃太極自療運動即萃太極運動療法,融匯了五禽戲、易筋經、八段錦和太極拳運動體系中的伸筋拔骨、導引吐納、養生修煉的基礎和精粹招式動靜功法,久經實踐檢驗和沉淀,健身療病功效顯著;符合人體經絡和骨骼運動原理,實用安全。人們在站立坐臥、室內室外、居家辦公、飯前飯后、春夏秋冬等各種情形下均可習練,可達到保健預防、康復治療等效果。
歷史和實踐證明,經絡運動可以自愈和改善人體大多數慢性病、促進人體功能康復;有些功法經深度習練后,甚至還可以提高人體功能狀態和釋放人體潛能。
綜上所述,當人人把握住了萃太極運動療法這個自然療法的核心,就自然地抓住了人體健康管理的本質和關鍵點,獲得良好的身心健康就會事半功倍。
精氣神足、形勞而不倦是衡量運動是否有益健康的標準。過度走路、跑步會造成關節磨損;過度劇烈運動會耗費人體精氣,讓人備感勞累;而只練其形、不練其意,只動其身、未隨其氣的低效經絡運動在生活中也常常見到。
理清勢明,一招經絡運動即可養生!粗枝大葉,千遍關節活動徒勞無益!
凡有益身心健康和高效養生的經絡運動,習練時要環境通透、空氣清新、時間適宜、呼吸順暢、體勢準確、細致導引、速度舒緩、節奏自然,外明舒經姿勢,內合通絡步驟,形動周身整體,神帶恬淡意識,懂得虛實松緊,在意細節轉換,不介意練多練長,而重視練精練細。中華精粹養生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