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創造性地提出了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論”和"辯證法”,指出財務分析既要從企業內部層層剖析、刨根問底,又要從外部行業環境、行業盈利模式等角度分析,并提出"顯微鏡分析法”和"望遠鏡分析法”,強調要堅持辯證性思維。 還重點論述了如何分析5張財務報表,如何辨識財務報表中的假象,如何調整、還原失真的財務數據,如何多角度診斷企業的財務狀況,如何利用財務報表進行經營、管理、投資、融資決策。 語言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理論與實戰緊密結合,財務知識融于案例與故事之中,可讀性和實用性都很強。
產志君,2012—2015年在審計機構工作,主要從事的是財務審計工作。2015—2017年在投資機構主攻股票量化交易(基本面和財務面結合),對財務分析/上市公司分析有豐富的操盤經驗。冉曉榮,2010年開始會計從事會計工作;從2017年11月開始起從事審計工作,山西定立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有豐富的財務會計和審計經驗。
目 錄
第1部分 看懂財務報表中的秘密
第1章 資產負債表 2
1.1 財務報表的概念及資產負債表 2
1.1.1 會計分期 2
1.1.2 權責發生制 3
1.1.3 存量、流量和增量 4
1.1.4 四種審計意見 4
1.1.5 資產負債表基本知識 6
1.2 經營性資產 9
1.2.1 貨幣資金 10
1.2.2 應收賬款 12
1.2.3 存貨 18
1.2.4 預付賬款與其他應收款 21
1.3 生產性資產 23
1.3.1 固定資產及在建工程 23
1.3.2 在建工程 25
1.3.3 無形資產及商譽 26
1.4 表外資源 28
1.4.1 品牌資源 28
1.4.2 管理層素質 30
1.4.3 創新的精神 31
1.4.4 執行力強的組織 32
1.5 負債 32
1.5.1 借款 33
1.5.2 應付賬款 33
1.5.2 預收賬款 35
1.6 所有者權益 37
1.6.1 股本 37
1.6.2 資本公積、未分配利潤及其他 41
1.7 分析資產負債表的小技巧 41
1.8 站在整體看資產負債表 43
1.8.1 從企業的資源和業務角度看資產負債表 43
1.8.2 拿什么拯救負債 48
1.8.3 利用資產負債表預測企業發展 49
第2章 利潤表 50
2.1 利潤表簡介 50
2.2 收入 53
2.2.1 產品生命周期 53
2.2.2 企業多產品組合收入 54
2.2.3 產品收入的反轉 56
2.3 行業周期變化下的產品收入 57
2.4 行業周期變化特征 58
2.5 企業的競爭力 60
2.5.1 融資能力 60
2.5.2 產品差異化 62
2.5.3 成本領先 63
2.6 成本與毛利率 63
2.6.1 產品成本影響因素 64
2.6.2 毛利率 65
2.7 財報中的三大費用 72
2.7.1 銷售費用 72
2.7.2 管理費用 74
2.7.3 財務費用 76
2.8 其他利潤表科目 77
2.8.1 投資活動產生的利潤 77
2.8.2 營業外收支 78
2.8.3 所得稅費用 79
2.8.4 資產減值損失 79
2.9 凈利潤 80
2.10 利潤表查看技巧 81
第3章 現金流量表 83
3.1 現金流量表簡介 83
3.2 現金流量表主表 87
3.2.1 籌資活動現金流 88
3.2.2 投資活動現金流 91
3.2.3 經營活動現金流 93
3.2.4 經營活動現金流的意義 95
3.3 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 108
3.3.1 認識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 108
3.3.2 分析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 109
3.4 企業生命周期對應的現金流量 111
3.4.1 企業生命周期階段的財務特征 111
3.4.2 企業生命周期階段的現金流 113
3.5 投資者如何看待現金流量表 115
第4章 財務指標 117
4.1 財務分析方法 118
4.2 財務分析的思想 119
4.3 流動比率 120
4.4 扭曲的資產負債率 123
4.5 企業營運指標 125
4.5.1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126
4.5.2 存貨周轉天數 127
4.5.3 應付賬款周轉天數 128
4.5.4 現金周轉天數 129
4.6 股價與財務報表 130
第2部分 從財務角度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第5章 企業采購生產過程 134
5.1 企業的采購計劃和采購商談判 134
5.2 企業的采購過程 135
5.2.1 企業采購順序及背后的商業邏輯 135
5.2.2 波特模型分析中的“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137
5.3 采購過程財務表達 138
5.4 采購過程綜述 140
5.5 企業的生產過程 143
第6章 企業銷售環節 145
6.1 企業銷售流程簡述 145
6.2 企業銷售業務流程 146
6.3 企業銷售業務的財務表達 147
6.4 先收貨款后發貨 149
6.4.1 “先款后貨”銷售結算模式 149
6.4.2 先款后貨企業的5大因素 151
6.5 先發貨后收到銷售貨款 155
6.6 客戶特征決定企業結算模式 157
第7章 企業經營過程 159
7.1 DCF模型在企業經營中的運用 159
7.1.1 對DCF模型的疑問 160
7.1.2 DCF模型定性應用 162
7.2 企業經營過程前述 163
7.3 采購過程 164
7.4 生產過程 166
7.5 銷售過程 167
7.6 經營過程綜述 168
第8章 企業經營特征分析 171
8.1 制造業的基本特征 171
8.1.1 制造業概述 171
8.1.2 經營特征基本分類 172
8.2 高凈利率低周轉率企業 176
8.3 低凈利率高周轉率企業 178
第3部分 從凈資產收益率來解讀企業的爆發力
第9章 凈資產收益率 190
9.1 發現好企業的幾種方法 190
9.1.1 資本回報率 191
9.1.2 機會成本 192
9.1.3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192
9.2 總資產收益率 194
9.3 凈資產收益率因子解析 197
9.3.1 凈利潤主導下的ROE變動 197
9.3.2 所有者權益主導的ROE變動 198
9.4 尋找成長企業——ROE的彈性 199
9.5 尋找成長企業——ROE在高區間的穩定性 202
9.6 尋找成長企業——凈資產增長空間 203
9.7 凈資產收益率的杜邦分析 207
9.7.1 新業務造成ROE的彈性上升 209
9.7.2 多產品組合的動態變化 211
9.7.3 原有業務量價齊升 212
9.8 凈資產收益率因素分析——凈利率 214
9.8.1 單位產品售價的上漲 215
9.8.2 單位成本的下降 217
9.9 凈資產收益率因素分析——總資產周轉率 217
9.10 凈資產收益率的一些缺陷 218
第10章 估值的困惑 219
10.1 估值綜述 219
10.2 市盈率的意義 220
10.3 企業產能的釋放 222
10.3.1 現有產能釋放情況 222
10.3.2 未來產能的充分釋放 223
10.4 企業產品供需變化 223
10.4.1 需求穩定,供應很少 224
10.4.2 需求穩定,供應增加 225
10.4.3 需求減少,供應減少 225
10.4.4 需求擴張,供應穩定 225
10.4.5 需求擴張,供應擴張 226
10.5 市凈率的困惑 227
10.5.1 管理層經營能力 229
10.5.2 企業創新能力 232
10.5.3 資產計價 232
10.6 PB與PE組合 233
10.6.1 低PB低PE組合 233
10.6.2 低PB高PE組合 238
10.6.3 高PB高PE組合 239
10.6.4 高PB低PE組合 241
投資感悟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