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用更短的時間達到更佳效果和更好成績》是一本學習方法書。美國著名學習問題專家,總結并分享數百位世界名校尖子生學習之道。
20世紀初,亨利·福特花費大量精力來研究如何提高勞動效率,以避免勞動時間的浪費。有這樣一個例子:原來28個工人,9小時可以裝活塞與連桿175個,經過工作方法的改進,7名工人可以在8個小時中裝配 26000個,這本書和福特式異曲同工。
20世紀80年代,亞當·羅賓遜專注于研究如何通過SAT、GRE、GMAT等標準化考試。十多年后,他又把取得理想學習效果的方法引入到日常學習中!度绾螌W習》是一套實實在在的全新的學習體系,通過觀察采訪,總結出數百位成績優秀學生的高效學習法 賽博學習法。12個賽博學習問題貫穿學習到考試的全過程,非常實用、簡練,讓學習變得扎實、輕松、高效。這套可靠的學習體系讓學習者實現自我驅動,積極面對學習中的問題,靈活準確地應對各種考試,獲得學習的主動權。
無論你是在讀的學生,還是一直在學習路上的終身學習者,賽博學習法,適合探尋和實踐如何學習的你我。
尖子生天生聰明嗎?他們的學習方法可以復制嗎?
學習中付出與收獲相悖的20個因素有哪些?
學習態度有多重要?
理解意味著什么?
高效記憶的10個關鍵點是什么?
如何將總結筆記濃縮到一頁紙?
閱讀遇到困難時怎么辦?
如何演練考試?
寫論文有哪些技巧?
十二個賽博學習問題,如何構成一個完整的動態學習過程?
怎樣將賽博學習法遷移到不同領域的學習中?
……
《如何學習:用更短的時間達到更佳效果和更好成績》是美國公認經典學習方法書。學習與認知升級系列之一。
美國著名學習問題專家,總結并分享數百位世界名校尖子生學習之道,創造一種全新的學習方法賽博學習法,讓學習和認知升級,成為學習高手。用學習連接一切,未來10年*有價值的認知升級與知識精進模式。
來自中國名校的優秀學子,受益于賽博學習法,讓學習變得扎實、輕松、高效。
知名自媒休(warfalcon)、100天行動發起人戰隼專門推薦。
沒有人能夠幫你完成這件事
大部分學生覺得上學是個苦差事的一個原因便是他們從來都不去考慮自己的具體職責。如果我讓他們表述一下他們在學校應該干些什么,他們很可能這么說:聽老師講課,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這些學生不知道十二個學習原則二:僅僅聽老師講課,并完成他們布置的作業,永遠都是不夠的。
老師們不能往你的腦袋里灌知識,而且他們肯定也不能幫你構建理解。當你變成一名尖子生之后,你會對你的職責有不同的理解。教你的不是老師,而是你自己。
你或許有過這樣的經歷:你就這么坐著,等著老師來教你,如果你沒學會的話,那一定是老師的問題了,是嗎?
不是的!
是你的問題,不管教育的結果是好是壞,接受相應結果的人是你,不是你的老師。如果你想學習的話,你才是那個必須完成主要部分的人,而不是你的老師。
我反對學校將那些今后生活中會用到的特定知識和技能直接灌輸給學生。在教育過程中,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應該永遠是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而不是特定知識的獲取。如果一個人掌握了所學學科的基本知識,并學會獨立思考和工作,他肯定能夠找到屬于他的方法,而且,在應對進步和變化的時候,他的表現肯定要比那些被動接受知識的人優秀得多。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你最好習慣一件事:學習是一個克服困惑的過程
在某次關于量子力學的課程上,著名的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告訴觀眾席里的一位科學家,如果你作為一名觀眾并沒有對我做的展示有任何不解的話,那只能證明你沒有集中注意力。我想,這也可以用來描述學習任何新知識的初始階段。如果你的大腦不是被新的內容攪得暈暈乎乎的話,你就根本沒有掌握關鍵信息。
感到困惑是學習過程中非常自然的一部分,但同時,也是令人沮喪和灰心甚至是恐懼的一部分。然而,如果你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沒有絲毫害怕的感覺,那說明你并沒有拼盡全力。
我所說的害怕,并不是恐慌,然而很多學生到最后多少都會有一點恐慌。開始閱讀后不久,他們開始感到困惑。他們不知道這是走向理解的第一步,他們感到不安,隨后這種不安漸漸地演變成為全面的恐慌,在絕望中,他們決定,如果不能理解所讀內容,那就干脆把相應內容背下來。但試著去背誦不理解的內容的做法,又會影響你對后面內容的理解。
所以,不要因為你不理解一個新主題而恐慌。事實上,如果你覺得讀一遍材料就能完全理解的話,其實是打斷了自己的學習過程。要記得,你一共有十二個賽博學習問題要回答。相信我,你學習一門科目的速度,與你最終對相應科目能夠有多深的理解,沒有多大關系。在課程剛開始的時候,尖子生們的學習速度往往要比其他同學慢,但是他們很快就能跟上,而且在課程的后半段飛速超越。
學習需要時間
學習一個科目其實是分階段的。第一個階段是去理解主要的觀點、定義和課程或教科書的走向。然后,你會通過問問題,來發現這些新的知識的事情。如果你沒能馬上想起相應信息的話,不要灰心,正因為這種情況,你才需要記憶點。
不要以為能夠辨別信息就是已經記住了它。這是傳統的學習方法閱讀劃重點重讀的眾多陷阱之一。你要確保,在你不看筆記,不從中獲得任何線索的時候,依舊能夠想起相應的信息。要記得為自己創造一個與感官相關的記憶點,來幫助你回憶相關信息。
還有另一個常見的錯誤做法:學習新信息之后立刻測試自己,這不過是在查看你的短期記憶。你在一兩分鐘內還能夠記得相應信息,并不代表在下周的考試里,你還能回憶起來。
記住,很多信息的遺忘,都是在你接觸到新的信息之后發生的。與其在學到新信息之后馬上測試自己,不如馬上開始使用這一信息(關鍵點9),在一兩天后再進行測試,之后再慢慢延長復習的間隔時間,從一周一次,到一個月一次,再到幾個月一次,復習的時間越分散,效果越好。
不要太把測試自己當回事。比起偶爾花較長時間來測試自己,利用零碎的時間經常對自己進行測試,效果反而要好一些。利用那些空閑的碎片時間來測試自己,如洗衣服的時候、小吃店排隊的時候、公共電話亭打電話的時候等。這是對你空閑時間的一種有效利用,你應該試著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這個習慣。
總結一下:記憶的四個步驟
我們可以將以上十個關鍵點總結到記憶信息的四個步驟中去:
第一步:看看你是否能夠理解相應信息,或者能否根據你已知的信息進行重構。
第二步:從各方面思考相應信息,直到你找到某個顯著的特征作為你的記憶點(圖片、模式、節奏或故事)。
第三步:盡可能多地調動你的各種感覺(視覺、聽覺及肌體運動知覺),從而強化記憶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
第四步:使用相應信息,并且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通過不斷練習來回顧相應內容。
針對《巖石》回答問題11
請先完成下面的練習。
練習十一
作答說明:從整合后的筆記中,我挑選了以下幾個信息和觀點。閱讀每一個信息或觀點,想想看你是否能夠利用邏輯來記住這個信息。如果不能,你會將這個信息與一個什么樣的記憶點聯系起來?
1. 火成巖由熔融的巖石形成,沉積巖由分解的巖石層狀堆積形成,而變質巖由經歷了變質的巖石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