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有道自出版后,至今已經連續多次印刷,獲得了廣大中老年讀者的喜愛。
《長壽有道》中所記載的當代名老中醫的養生經驗,見仁見智,各具特點;適合不同體質、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環境的中老年人的養生需要。
《長壽有道》中所敘述的靜心、調氣、動形、固精、食養、藥餌、起居等養生方法,簡便易學,切實可行。每篇文章,文字不多,但各有側重點,尤宜于中老年人閑暇時閱讀與效法。
《長壽有道》的特色是理論與實踐并重,內容真實可信。
健康長壽,一直是人類追求的最終目標。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近年來人的壽命延長了許多。我國平均年齡已達古稀之數,究其原因是,除了與生活水平提高、營養豐富、合理運動分不開,還與人們開始注重用食療與藥療養生有關。然而,同時我們不難看到,隨著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美食、飲酒、吸煙已成許多人的嗜好;人才濟濟,事事競爭,難免用腦多思、耗傷心血體力,不利于健康與長壽。
養生學是中醫藥學的重要內容。從事中醫工作多年的李俊德教授,師從多位名醫,從醫幾十年,德技雙馨,對中醫養生之道深有研究,他不辭繁勞,收集了170余位名老中醫的養生經驗,形成文字,并出版了《長壽有道》。書中所記載的當代名老中醫的養生經驗,各有側重,可以滿足不同體質、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環境的中老年人的養生需要。書中所敘述的靜心、調氣、動形、固精、食養、藥餌、起居等養生方法,簡便易學,切實可行。每篇文章,文字不多,但重點突出,尤宜于中老年人閑暇時閱讀與效法。此書的最大特色是理論與實踐并重,內容真實可信。
長壽有道自出版后,至今已經連續多次印刷,獲得了廣大中老年讀者的喜愛。為了滿足讀者需求,與時俱進,并征得作者的同意,我們決定對《長壽有道》進行第三次修訂。此次修訂,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修改:第一,我們刪除了每位老中醫既往的個人簡介,主要是考慮時間過長,會有很大變動;第二,我們在原有內容的基礎上,重新整理并刪減一些繁瑣的文字,使其內文更加簡潔、實用,通俗易懂,符合讀者閱讀需求;第三,在版式上,我們也進行了重新編排,行文更加醒目、舒朗,使廣大讀者在閱讀時,能一目了然,很快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長壽方法。最后,盡管我們仔細編排、修訂,書中可能仍然會有一些疏漏的地方,懇請廣大讀者能提出指正,我們不勝感激。
李俊德,1953年11月生,河南省永城市人,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2004年,獲中央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章,2006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大學畢業后留校從事臨床與教學工作,先后從師于任應秋、王綿之、路志正、劉渡舟、顏正華等著名教授。
1979年調入北京協和醫院工作,從師于著名中醫藥學家祝諶予教授,隨祝諶予老師從事臨床及保健工作。擅長內科雜病,曾對糖尿病、風濕病、消化系統疾病專心研究。
1989年調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從事行政管理工作。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秘書長,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社長。
出版著作有:《中醫藥防治腫瘤特技集成》《中國中醫藥文化叢論》《岐黃傳人》《國醫大師談養生》《中醫必讀百部名著》等三十余部。
欲心宜少,知足常樂
養生防病,保健延年
修身養性是法寶
漫話養生
樂者壽,動者健
健身導引十一法
生活規律,靜息養神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養生十“不過
養生要在治未病
學道、尊佛、養生
動靜養生與保健中藥
平生最樂樂為醫
養生要訣數則
一生之計在于勤
上工治未病,養生可添壽
小周天功法
規律的生活是長壽的關鍵
養生應從幼年開始
容易做到的養生經驗
樂而忘憂話長壽
不求安逸,淡于名利
養生貴在持之以恒
運動以強身,寧靜以健腦
珍先天重在防老,重后天方可長壽
氣功放松功與養生口訣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從老慢支談自我保健
保健食品取生姜
養生三要素
養生防病,保健延年
正心修身多長壽
靜坐可長壽
先天不由人意,后天順乎自然
五谷雜糧最養人
我是怎樣由弱變強的
養生二十言
動形、習靜、忍性
生活規律,不妄作勞
老年人應當堅持散步
知足者壽
動可延年,樂則長壽
靜以養心,動以養形
運動可以代替藥物
修性養身話養生
日常三定
養生應從孕胎開始
養生十六句
氣功與長壽
樂觀是長壽的好友
舒便效宏的手按膝部靜坐法
養生要有恒心
長生有術惠天下
動中話養生
唯讀書是樂
作畫寫字,陶冶情操
保健方法五要
修身養性,要在養心
養生32字訣
我的養生三法
熱愛生命快樂多
咽津調氣,聚精斂神
書畫、音樂與老年保健
養生瑣談
養生歌
我的生活習性
勞逸結合保平安
欲求長生不老,清心寡欲是法寶
從我所好,以享天年
十常保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