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使命需要好干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標準落到實處。”“好干部標準”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首次明確提出來的。在2014年修訂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中,更是鮮明地將“好干部標準”寫進總則第一條。標準已經明確,而如何在具體工作中踐行、落實“好干部標準”,以此作為考核評價和選人用人的行動指南,已成為各級黨委和組織人事部門面臨的緊迫任務,也給社會科學研究者提出了重要課題。
選準用好干部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的根本性、關鍵性問題,而這其中,干部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則是基礎環節和前提條件。《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明確提出,要適應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把貫徹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情況作為考核重點,突出政治考核、作風考核、實績考核,體現差異化要求,合理設置干部考核指標,構建完整的干部考核工作制度體系,增強干部考核的科學性、針對性、可操作性。這就為加強和改進干部考核評價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別是將黨和國家的各項政策部署落實到對干部考核評價的指標和內容中去,引導廣大干部自覺將工作的著力點統一到黨中央的部署上來,至關重要。
本書以“好干部標準”為切入點,緊緊圍繞好干部的時代內涵,結合干部工作實踐的新需求,開展了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完善的系列研究。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通過開放式問卷調查(共771位領導干部參與)、深度訪談(分別圍繞5個主題開展專題訪談或結構化訪談,共244位領導干部參與)、內容效度匹配性測驗(共有22名副教授和10名組工干部參與)、評價量表測評(共有來自十余個省市的311名公職人員參與)、專家分析論證(共圍繞7個主題分別向29位資深專家和組織部門領導咨詢請教)等研究方法,考察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干部標準比較、“好干部標準”的新穎之處及其時代內涵,并在此基礎上系統探討了現行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好干部評價模型的建構與問卷編制、好干部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完善的制度保障及好干部的培養成長規律等相關議題。本書共分為八章,各章內容分別介紹如下:
第一章為“導言”:這是本書的框架簡介部分。簡要介紹開展研究的相關背景,基于對新時代干部考核評價工作的深刻認識和系統思考,找準研究的切入點,形成新時代好干部考核評價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框架。最后歸納、梳理研究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為后面各章的研究奠定邏輯基礎。
第二章為“干部考核評價的國內外研究述評”:這是本書的文獻綜述部分。系統回顧和梳理國內外關于領導評價的理論研究,以及國內外公務員考核評價實踐,并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述評中有關國內外研究的部分不足,即是本書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然后,考察建國以來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干部使用標準,并在此基礎上分析新時代好干部標準的新穎之處,為后面的各章研究奠定文獻基礎。
第三章為“現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存在的問題”:這是本書的問題梳理部分。通過開放式問卷和深度訪談等方法收集相關問題,針對現有考核評價制度文件、相關文獻資料開展分析,并對照新時代“好干部標準”,歸納和分析當前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深入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為接下來系統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奠定基礎。
第四章為“好干部評價模型的建構與問卷編制”:這是本書的模型建構部分。通過開放式問卷調查、深度訪談和文獻查閱等方法收集人們心目中對好干部的理解和認識。在內容效度匹配測驗和專家論證的基礎上,對條目分類和條目表述進行多輪修改。通過預試和正式問卷的施測,檢驗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建構好干部評價的結構模型,為考核評價機制的科學化提供理論支撐。
第五章為“領導干部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這是本書的指標體系構建部分。在好干部評價模型的基礎上構建好干部評價的指標體系,并確定各指標的權重系數,給出分值計算方法。在量表測評的同時,探索“好干部標準”的驗證式考察方法。最后,以“好干部標準”為共性指標,根據分層分類原則選取差異性指標,形成領導干部考核評價的綜合指標體系。
第六章為“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的完善研究”:這是本書的制度建設部分。通過開放式問卷調查、干部深度訪談、比較研究、專家分析等方法,結合領導干部考核評價的綜合指標體系,提出改進與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的一系列制度保障建議。
第七章為“基于好干部標準的干部培養成長規律研究”:這是本書的規律探索部分。通過結構化訪談,結合前期研究中領導干部、專家學者提出的好干部必備能力和培養思路,總結好干部的培養成長規律。并在此基礎上確定相應的實施主體、培養形式、培養目標及重點考察內容。
第八章為“總結與展望”:這是本書的觀點總結部分。在系統梳理本書研究的主要結論與基本觀點基礎上,開展總體性討論分析。然后,探討本書的創新價值,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未來研究的方向。
本書研究的主要意義和基本觀點在于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探討了“好干部標準”的新穎之處。“好干部標準”在秉承“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標準的基礎上給出了選人用人標準的新詮釋。“好干部標準”既離不開“德、能、勤、績、廉”考察體系的支撐,又是在此基礎上的補充和拓展。其新穎之處主要體現在:是對以往干部標準的堅持和發展、體現出了鮮明的時代特征、對干部理想信念的特別強調、將敢于擔當作為鮮明品格、同國內外領導理論模型的輝映等。
二是分析了現行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對“理想信念”的考核難以落到實處、對“擔當負責”的考核重視不足、群眾路線的執政理念體現不清晰、唯“績、分、票”的慣性思維依然存在、對日常考核缺乏有效“抓手”、考核評價指標差異化不明顯、黨委(黨組)的作用發揮不恰當、監督機制不健全、考核結果運用不當等。
三是建構了好干部評價的結構模型。即是一個包含“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和“清正廉潔”的五維度模型。好干部評價模型的建構及其問卷的編制,是對“好干部標準”的具體化、清晰化,體現了“好干部標準”的時代內涵。施測結果表明,好干部評價問卷具有比較理想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符合心理測量學的要求。“好干部標準”反映了新時代干部群眾對“好干部”的內隱認知,是對優秀領導干部期待與訴求的“實然”和“必然”。
四是構建了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好干部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包含五個一級指標,權重系數分別設置為:“信念堅定”23%,“敢于擔當”22%,“清正廉潔”21%,“為民服務”17%,“勤政務實”17%。本書還分別設計了五個一級指標的驗證式考察方法。領導干部考核評價的綜合指標體系是一套包含共性指標和差異性指標的適應性考核指標體系。共性指標考察“好干部標準”,且“好干部標準”的權重系數應不低于50%。差異性指標體現分層分類原則,可以考察崗位勝任能力指標、法治建設指標、環境綜合整治指標、政府職能轉變指標等。
五是提出了考核評價機制完善的制度建設意見。考核評價機制的完善需要堅持能力模型的科學化導向、分層分類的精細化導向、群眾公認的實效化導向、全面結合的系統化導向和主體責任的清晰化導向。在量化測評及驗證式考察的基礎上,也要加強一系列配套制度的建設,包括督促檢查制度、清單制度、工作記實制度、組織員制度、鼓勵講真話機制、綜合研判機制、考核信息化平臺建設、聯考聯評聯動機制、反饋機制和能上能下機制等制度保障。
六是總結了好干部的培養成長規律。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基層墩苗鍛煉、多崗實踐磨練、改革攻堅考驗和關鍵崗位歷練五個重點環節和培養路徑。遵循好干部培養成長規律,就是要把識人察人同選人用人有機結合起來,切實做到“培中有評,評以致用”。
基于“好干部標準”探討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的完善,回應了如何把“好干部標準”落到實處這一時代新命題。本書以“好干部標準”為核心一以貫之,在這個新的切入點上做了較為深入的研究挖掘。好干部評價模型的建構、好干部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以及好干部培養成長規律的形成,提供了一面放大了的“鏡子”,描繪了好干部成長發展的縮略圖,為好干部的培養、發現和使用提供了關鍵著力點和目標參照系,并為我國干部考核評價、選人用人工作實踐提供了有益的理論支撐和科學參考。
前言/1
第一章導言/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切入點/2
一、 研究背景/2
二、 研究切入點/4
第二節基本思路與研究內容/5
一、 基本思路/5
二、 研究內容/6
三、 研究方法/7
第三節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8
一、 理論意義/8
二、 實踐意義/8
第二章干部考核評價的國內外研究述評/10
第一節干部考核評價的理論研究述評/10
一、 國外領導理論研究概述/10
二、 國內理論研究概述/20
三、 對已有理論研究的評價/24
第二節干部考核評價的實踐狀況述評/25
一、 國外公務員考核評價實踐概述/25
二、 我國干部考核評價實踐概述/28
三、 國內外考核評價實踐的啟示/33
第三節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用人標準/33
一、 “德才兼備”標準/34
二、 “四化”標準/35
三、 “高素質”標準/35
四、 “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標準/36
五、 好干部標準/36
第四節新時代好干部標準的新穎之處/37
一、 新在對以往干部標準的堅持和發展/37
二、 新在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38
三、 新在對干部理想信念的特別強調/39
四、 新在將敢于擔當作為鮮明品格/40
五、 新在同領導理論模型的輝映/41
第三章現行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存在的問題/44
第一節研究設計與調研對象/44
第二節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45
一、 對“信念”和“擔當”的強調不足/45
二、 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體現不清晰/48
三、 唯“績、分、票”的慣性思維依然存在/50
四、 對日常考核缺乏有效“抓手”/51
五、 考核評價指標差異化不明顯/53
六、 考核評價主體、監督等方面的問題/54
七、 考核結果運用不當/56
第四章好干部評價模型的建構與問卷編制/58
第一節基于“好干部標準”的評價模型建構/58
一、 評價內容收集與預處理/58
二、 初始評價內容的效度檢驗與修改/64
三、 專家論證與問卷修訂/66
四、 評價內容的施測與信度效度分析/70
五、 評價結構模型的形成/74
第二節好干部評價結構模型的時代內涵/76
一、 講忠誠強黨性,做信念堅定的好干部/76
二、 講宗旨強基礎,做為民服務的好干部/79
三、 講奉獻強作風,做勤政務實的好干部/80
四、 講勇氣強責任,做敢于擔當的好干部/81
五、 講原則強約束,做清正廉潔的好干部/83
第五章領導干部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86
第一節研究設計與調研對象/86
第二節好干部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87
一、 評價指標體系內容的確定/87
二、 評價指標的權重設計/89
三、 評價工具的形成/92
四、 評價主體的確定/93
五、 評價結果的轉化與計算/95
第三節好干部評價指標的驗證式考察/96
一、 信念堅定的驗證式考察/97
二、 敢于擔當的驗證式考察/98
三、 清正廉潔的驗證式考察/99
四、 為民服務的驗證式考察/100
五、 勤政務實的驗證式考察/101
六、 考核評價異常值的確定與排查/102
第四節考核評價綜合指標體系的形成/103
一、 對干部工作時代新命題的回應/104
二、 共性指標考察“好干部標準”/107
三、 差異性指標體現分層分類原則/108
四、 干部考核評價的綜合指標體系/109
五、 好干部考核評價的組織與實施/113
第六章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的完善研究/115
第一節研究設計與調研對象/115
第二節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完善的基本導向/116
一、 堅持能力模型的科學化導向/116
二、 堅持分層分類的精細化導向/116
三、 堅持群眾公認的實效化導向/117
四、 堅持全面結合的系統化導向/117
五、 堅持主體責任的清晰化導向/117
第三節領導干部考核評價制度的改進與完善/118
一、 增強政治嚴肅性,建立督促檢查制度和清單制度/118
二、 注重考核日常化,建立工作記實制度和組織員制度/120
三、 提高群眾參與度,形成民考官和保護講真話機制/123
四、 強化黨管干部責任,形成綜合研判機制和約束機制/125
五、 堅持好干部標準,形成分層分類差異化考評體系/129
六、 應用信息化平臺,形成聯考聯評聯動機制/130
七、 促進考核結果運用,形成反饋機制和能上能下機制/131
第七章基于“好干部標準”的干部培養成長規律研究/134
第一節研究設計與調研對象/134
第二節探索好干部培養成長規律的必要性/135
第三節好干部培養成長規律的形成/137
一、 理想信念教育/137
二、 基層墩苗鍛煉/140
三、 多崗實踐磨練/142
四、 改革攻堅考驗/143
五、 關鍵崗位歷練/144
第四節識人察人與選人用人的有機結合/145第八章總結與展望/148
第一節主要結論/148
第二節總體討論與啟示/151
一、 信念堅定是好干部的價值所依和動力之源/152
二、 敢于擔當是好干部的鮮明品格和成事之基/152
三、 清正廉潔是好干部的為政底線和正氣之源/153
四、 為民服務是好干部的使命所在和為政之道/154
五、 勤政務實是好干部的一貫作風和履職之要/154
第三節創新價值/155
第四節局限與展望/156
參考文獻/158
附錄/170
附錄1:第一次內容效度匹配度測驗問卷/170
附錄2:第二次內容效度匹配度測驗問卷/172
附錄3:第三次內容效度匹配度測驗問卷/174
附錄4:正式施測的正職領導測評問卷/176
后記/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