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提出人類社會在不同的歷史時空中的道德表現有差異的,導致這些差異的主要和根本原因是不同時空中人類的生存處境以及與之對應的具體的制度與觀念的實踐。本書探究社會制度對人的品質的干涉機制,在兩種意義上來理解美德倫理:一是作為道德實踐的環節,美德倫理是落實規則倫理的必然歸宿;二是作為獨立的倫理方法,美德倫理向我們提供的必須是可能實現的生活方式。本書認為,如果我們把美德的衰落視為一個世界范圍內的共同問題,那么要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就必須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框架內來思考應對的辦法。作者運用了大量的理論闡述和舉例說明。
趙永剛,男,1978年生,哲學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價值哲學學會理事,倫敦大學學院訪問學者,主要從事倫理學基礎理論研究。在《哲學研究》《哲學動態》《世界哲學》《道德與文明》《倫理學研究》等學術期刊發表論(譯)文30余篇,出版著作2部,教材1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省級項目2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項目2項;獲省級社科成果獎三等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