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圍繞“全球化戰略空間”這一關鍵詞,展開關于全球城市的維度豐富的研究,如全球城市戰略空間拓展及有效配置,中央商務區、中央活力區、功能園區的轉型升級,國際化街區、社區治理,城市更新與城市復興,中心城區與郊區發展,以及全球城市區域發展等等。全書圖文并茂,以豐富扎實的數據資料,發展全球城市前沿理論,總結全球城市實踐經驗,提出全球城市建設策略。
適讀人群 :大眾 現代全球化既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空間形態,表現為全球化在空間分布的版圖——全球化地區與非全球化地區,全球化戰略區位與全球化一般區位;其中,全球化戰略空間承載了更多元性、更密集的全球化要素、構成及功能,從而在全球化進程中起著主導作用。
本書針對全球化戰略空間及其主要載體形式(全球化微環境、全球城市、全球化城市區域等)展開研究,旨在深刻揭示這些特定空間載體在全球資源流動與配置中的戰略性作用,并為以上海為代表的國內城市在全球城市建設過程中,如何促進全球化戰略空間進一步拓展、優化空間配置效能提供政策建議。
周振華,現任上海市經濟學會會長、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長。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所副所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張廣生,現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副理事長。曾任上海市政府研究室主任、中共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兼市委研究室主任等職。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特聘專家。
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是由上海市決策咨詢委員會主管,專門從事全球城市建設與發展的學術理論、決策咨詢和政策研究的開放式研究平臺,被上海市委宣傳部授予首*
0 總論
0.1 定義、內核及基礎結構
0.2 不同空間尺度類型及其作用
0.3 戰略空間優化配置
1 全球城市戰略空間拓展及有效配置
1.1 全球城市“核心控制節點”及其戰略空間
1.2 全球城市本體
1.3 全球化城市區域
1.4 全球化微環境
2 中央商務區轉型升級
2.1 中央商務區功能演化歷程
2.2 傳統中央商務區面臨的挑戰
2.3 中央商務區更新升級
2.4 更新升級面臨的瓶頸及其趨勢
3 中央活力區興起及其打造
3.1 內涵、功能配置及其特征
3.2 主要全球城市 CAZ 建設及其發展
3.3 CAZ 發展指標體系及其績效評估比較
3.4 經驗借鑒及啟示
4 全球化的功能園區
4.1 全球城市功能發揮的重要載體之一
4.2 主要類型與表現形式
4.3 發揮支撐全球城市作用的主要方式
4.4 發揮作用的基本特征和基礎條件
4.5 發展新趨勢及啟示
5 國際化街區(社區)的功能及類型
5.1 國際化街區(社區):特定功能板塊
5.2 國際化街區(社區)建設及其案例剖析
5.3 國際化街區(社區)評價標準
5.4 發展趨勢及啟示
6 國際化社區治理績效
6.1 國際經驗:基于典型案例的分析
6.2 上海經驗:古北國際化社區治理實踐
6.3 比較及啟示
附錄 國際化社區治理績效指標體系
7 中心城區功能布局
7.1 基本特征和演變動因分析
7.2 典型案例分析
7.3 異同分析及其發展趨勢
8 城市更新與產業轉型
8.1 迭代視角下的城市更新
8.2 城市更新與產業轉型的互動發展路徑
8.3 借鑒及啟示
9 科技引領的城市復興
9.1 科技引領全球城市發展新趨勢
9.2 科技引領全球城市復興經驗
9.3 科技引領全球城市復興的啟示
10 郊區新城建設
10.1 基本邏輯及戰略空間意義
10.2 郊區新城主要模式及國際經驗
10.3 上海郊區新城發展
10.4 郊區新城發展趨勢及其啟示
11 郊區鄉村的“城市化空間”重構
11.1 郊區鄉村的“城市屬性”:一種新解釋
11.2 大都市郊區鄉村“小鎮”案例
11.3 郊區鄉村功能定位及其發展路徑
12 全球城市區域功能結構
12.1 研究對象、分析方法和數據來源
12.2 全球城市區域多中心結構的演化特征
12.3 全球城市在全球城市區域中的作用
12.4 區域多中心結構演化的影響因素
12.5 全球城市區域發展的政策啟示
13 全球城市區域一體化發展
13.1 內涵、主要特征及實現路徑
13.2 全球城市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國際經驗
13.3 主要舉措及政策性建議
14 全球城市區域科技創新網絡
14.1 全球城市區域科技創新網絡
14.2 國際案例及其經驗
14.3 建設全球城市區域科技創新網絡的思考
15 全球城市區域治理結構
15.1 全球城市區域治理模式
15.2 區域治理重點領域案例分析
15.3 全球城市區域治理的經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