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能孤獨癥兒童養育指南:發現孩子先天優勢,實現人生飛躍(第2版)
定 價:¥78
中 教 價:¥54.60 (7.00折)
庫 存 數: 0
這本書是養育高功能孤獨癥人士的必備指南,至今已經使超過15萬家庭受益。本書作者、孤獨癥領域的世界著名專家,將向讀者介紹如何應對高功能孤獨癥孩子的獨特缺陷,以及利用好他們的特殊才能、發揮他們的優勢。
作者在書中引用了大量源自現實生活的生動故事,結合專業知識的介紹,闡述了高功能孤獨癥人士如何與同伴相處、進行社交活動、學習行為規范以及順利完成學業等內容。通過閱讀本書,你將了解孤獨癥譜系障礙的診斷方法、干預措施以及特殊教育支持有哪些。這個*新修訂的版本增加了*新的研究成果和資源,包括DSM-5診斷標準的變化。
從兒童到成年、從診斷到干預,全景式介紹高功能孤獨癥兒童的科學養育方法。在當下對高功能孤獨癥兒童養育缺乏統一指導性書籍和理論的情況下,這本書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國內孤獨癥研究和干預領域專家郭延慶教授等人作序推薦!
美國亞馬遜孤獨癥類第4位、心理健康類第4位,特殊教育類第5位;全球銷量超過15萬冊。
推薦序一
在我的臨床實踐中,面對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人士這個群體的時候,無論診斷時孩子的年齡多大,我都會有一些指導上的猶豫。這個猶豫來自于社會上對這個群體認識和服務上的不足。我不知道要把這些孩子介紹到正常環境,還是特殊機構。因為對這個群體而言,無論是在哪個環境,他們都有一些特殊的問題和挑戰,需要環境中的人們去幫助他們面對并一一解決。在居家生活中,這些孩子的父母也需要得到一些專業的指導,才能讓他們的家庭和諧快樂地生活下去。這些都需要對這些孩子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到。
因此,當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的編輯給我這本書——《高功能孤獨癥兒童養育指南》時,我幾乎是一口氣把它讀完的。我感到這本書幫了我很大的忙,解放了我很多時間。因為,我可以在給家長傳遞診斷信息的同時,讓他們去看這本書,而且我有信心,在未來數年甚至十數年里,他們和孩子所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挑戰,以及解決這些問題和挑戰的策略,通過讀這本書都可以得到一些借鑒。
不僅如此,這是由專業而且頗有國際知名度的醫生寫的書,讀起來卻是完全的家長視角。讀者尤其是家長讀者,很容易感同身受。這本書的譯者既是英語專業畢業的高才生,同時又是本書中對象之一,這使得她對這本書的翻譯不純然是一種興趣,還是一種責任,并且,在翻譯中借鑒了她的個人感受。
最后,我想說,雖然本書書名是面向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人士的,但它的內容和指導方法,是適合所有孤獨癥譜系障礙孩子的家長們閱讀和參考的,對于從事教育和醫療的專業人員來說,也值得一讀。
郭延慶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兒科醫生
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應用行為分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作者介紹:
薩莉·奧佐諾夫,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精神病學研究所[孤獨癥譜系障礙(ASD)國家研究和治療中心]教授、副主席;是ASD早期診斷和評估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專家;致力于ASD的臨床積極干預。
杰拉爾丁·道森,美國杜克大學精神病學教授、孤獨癥診斷和干預研究中心主任;美國華盛頓大學孤獨癥中心創始人;國際公認的孤獨癥領域專家,專注于孤獨癥的早期發現、干預及大腦可塑性與孤獨癥關系的研究;孤獨癥兒童家庭干預的積極倡導者;《孤獨癥兒童早期干預丹佛模式》一書的合著者。
詹姆斯·C.??麥克帕特蘭,美國耶魯大學兒童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兒童發育障礙診所主任;已經為孤獨癥兒童及其家庭工作了15年以上;研究重點是孤獨癥譜系障礙人士的大腦發育并因此而獲獎,致力于開發孤獨癥診斷和干預的新方法。
譯者介紹:
加州小胖媽,大學主修英語專業,畢業后曾在上海某外企工作多年,2014年底移居美國;近年來在美國從事兒童行為干預工作,同時攻讀特殊教育(應用行為分析方向)碩士學位;目前在加州一家ABA機構擔任項目督導,主要負責制訂訓練計劃、培訓干預師,并對家長進行輔導等。其兒子3歲時被確診為孤獨癥,在上海及加州接受干預多年,目前就讀于加州某公立小學普通班。作為家長,小胖媽曾在國內孤獨癥領域公眾號發表文章多篇,2018年創辦個人公眾號“星寶在加州”,以致力于孤獨癥知識的科普及干預經驗的推廣。
第一部分 了解高功能孤獨癥
第一章??什么是高功能孤獨癥?/2
孤獨癥看起來是什么樣的?/8
社交互動和溝通的問題/8
異常興趣和重復刻板行為/12
與挑戰并存的優勢/14
未來會怎樣?/16
為自己找到社會支持/18
第二章??孤獨癥的診斷過程/21
診斷圣經:《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23
DSM-4/24
新研究給DSM帶來的主要改變/25
DSM-5/27
DSM-5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影響?/30
DSM-5會帶來什么好處?/33
診斷真的準確嗎?/34
診斷過程/43
誰有資格診斷孤獨癥?/43
詢問孩子的生長發育史/45
對孩子進行觀察/46
醫學檢查:能提供一定信息,但通常不能作為診斷
????依據/47
心理測試/48
額外測試/50
診斷之后/51
我應該把診斷結果告訴孩子嗎?/53
第三章??孤獨癥的起因/55
孤獨癥人士大腦的差異/56
尸檢研究/58
結構成像技術/58
功能成像技術/59
結??論/62
孤獨癥的遺傳影響/63
環境因素是否與孤獨癥有關/66
第四章??高功能孤獨癥的干預方法/70
那么,現在該怎么辦?/71
學齡前的干預選擇/73
應用行為分析/80
早期干預丹佛模式/82
結構化教學/83
學齡期及之后的干預/85
社交干預/86
教學支持/88
語用溝通訓練/91
對挑戰性行為的干預/92
藥物治療/100
感覺統合訓練/103
個人心理治療/106
飲食療法/107
家庭支持/109
父母是干預的主要負責人/110
第二部分 高功能孤獨癥孩子的生活
第五章??如何發揮孩子的優勢——指導原則/114
第六章??高功能孤獨癥孩子的居家生活/133
第七章??高功能孤獨癥孩子的學業/163
第八章??高功能孤獨癥兒童和青少年的社交世界/192
第九章??展望未來:高功能孤獨癥青少年后期及成年后的生活/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