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醒——睡個好覺滿血復活
聞宜斌
時下清明時節,古詩有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大概是在說那些走在路上趕著去上班的人,多數是沒睡好覺的。沒睡好覺整個人沒精神身體難受自不必說,長期失眠對身體的危害更是不小:免疫系統受損,內分泌失調,代謝出現問題,各臟器的生理功能得不到恢復和調整,易誘發胃潰瘍、感冒、肥胖、腦梗死、心臟病、糖尿病,甚至癌癥。尤其是免疫力,對于身處曠日持久疫情之中的我們,守護好睡眠就是守護好健康。
睡眠對心理健康和腦功能也尤為重要,睡眠好的人情緒體驗更積極,少激惹、少發脾氣,人際關系自然更好,記憶力更好,精力更充沛,學習工作效率更高。毫不夸張地說,睡好覺就是躺著贏。“睡到自然醒”是多少人的夢想,然而現實是骨感的,《2019年中國人睡眠白皮書》分析顯示,有38%的人睡醒了以后仍舊感覺很累,心理壓力大是中國人睡不好的第一大原因,其次是工作和學業繁忙。
“睡到自然醒”是奢侈的,但幸好也是有門道的,這里我們就來說道說道。
一、睡眠保養之道:保養之道,在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
人在睡眠的時候,身體并非處于一個完全靜息的狀態,而是有不同的階段和周期。睡眠一般分為5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入睡期,即從清醒進入淺睡的過渡過程,大約會持續5分鐘(請注意這個數字)。此時的人會失去對自己周圍環境的感知,但很容易被吵醒。上學時,如果中午沒有午睡,下午上課時可能會打瞌睡,好像能聽見老師講的話,但忽然驚醒后卻完全記不起老師剛才講了什么。
第二階段的淺睡期,是真正睡眠的第一步,這一階段第一次出現時會持續25分鐘(請注意這個數字),然后就會進入下一個睡眠階段。整體上,我們夜里大約有一半時間處于階段二的睡眠之中。
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分別是中度和深度睡眠期。深度睡眠讓身體更新和修復:腦垂體會釋放出一種生長激素,促進新細胞生長,刺激組織和肌肉修復,讓人體能在日常勞作后獲得休整、感到恢復生機與活力。血液中一些激活免疫系統的因子水平會升高,因此深度睡眠能幫助身體抵御感染。當一個缺乏睡眠的人終于睡著時,他的淺睡眠會變短,深度睡眠所占的比例會變大,這說明深度睡眠的重要性,深度睡眠幫我們滿血復活重振元氣。
第五階段被稱為快速眼動睡眠期,做夢就是在這個時候,這時大腦活動狀況與清醒時十分相似,呼吸淺快而不規則,心率增快,血壓波動,但四肢和軀干的肌肉幾乎處于完全松弛的狀態。有的人天賦異稟,此時四肢肌肉還能活動,就出現了夢游,當然,這種天賦是危險的,這類基因絕大部分被淘汰掉了。我們偶爾也會在夢到危險之時,揮動下拳頭、蹬下腿,趕走夢中的敵人,不過,踢到的往往是睡在旁邊的人。
正如深沉睡眠可以讓身體得到休整,夢境睡眠可以讓思維得到休整,有助于將無關信息清除出去,促進學習和記憶。例如有研究表明,在經過一夜睡眠之后,對某學習任務的測試成績會有改進;但如果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被頻繁叫醒,這種改進就會消失;如果在其他睡眠階段被叫醒同樣次數,成績的改進并不會受到影響。想贏的同學們,別熬通宵了,趕緊睡覺,躺著贏。
正常的睡眠者都會經歷從淺睡眠到快速眼動睡眠階段,歷時大約90分鐘,即一個睡眠周期。在一個周期結束時,我們會醒來,這種短暫的覺醒只會持續半分鐘到2分鐘。如果剛剛做的夢很激烈(甜蜜或是驚恐),我們會利用這短暫的覺醒時間回味一下,于是大概能在第二天清晨記得做過這個夢;如果做的夢很普通,我們不會對其進行回憶,也就不知道自己曾做過夢;有的人稱每天都會做4~5個夢,醫學上管這種癥狀叫“易醒多夢”,和其他人一樣在每個睡眠周期都有做夢,不同的是他們在每個周期結束時都過度覺醒,把所有的夢都回憶了一遍。
通常情況下,我們不會記得自己曾經醒來,然后就開始進入下一個睡眠周期。一整晚的睡眠是由4~6個睡眠周期構成,我們夜里會以“睡眠—醒來—睡眠—醒來”的模式,從一個睡眠周期進入下一個睡眠周期,并隨著周期變化和身體情況自動調整淺睡眠、深睡眠、夢境睡眠的比例。但不管如何調整,每一個周期的時間都大致是90分鐘,我們稱之為一個R90。
老天爺(西方人稱之為上帝)既然給我們設定了睡眠機制,我們就要順應天時。既然每90分鐘就會自然醒一次,那么如果我們把每天的睡眠時長設定為90分鐘的整數倍(n個R90),豈不是每天都是睡到自然醒了?例如,根據實際情況,每天早上7:00必須起床,就應該把入睡時間設定在每天晚上23:30,這樣就保證了剛好5個R90的睡眠時間。這種情況下如果22:30入睡看似多睡了1小時,但效果其實并不好,因為會在深度睡眠或快速眼動睡眠時被鬧鐘喚醒,起床后會感到不適,白天很長一段時間頭腦和身體狀態都沒有完全恢復,浪費了1小時的工作學習或是娛樂休閑時間卻適得其反。如果想要多睡1個R90,就應該在22:00入睡,否則就在23:30入睡。
當然,每個人的生物節律都不是90分鐘那么絕對標準,我們需要對自己的睡眠計劃做個性化微調。方法很簡單:在周末睡一個自然醒,記錄下實際的睡眠時長,多試幾次取平均值。為保險起見,還可以給睡眠計劃增加5~10分鐘,原理就是:寧可在進入下一周期的淺睡眠時被鬧鐘喚醒,也不要在前一周期的快速眼動期被喚醒。這樣設定鬧鐘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在鬧鐘響前幾分鐘已經自然醒來,長此以往養成了自然醒的習慣,而鬧鐘又可以起到萬一沒自然醒來時的保底喚醒作用。
“每天睡8小時”的理論正在被突破,新理論是“每周睡35個睡眠周期”,即平均每天睡7.5小時。新理論不同以往按小時算,而是以90分鐘的周期數來計算,也并不太刻意要求每天都達標,而是以一周的數字來衡量睡眠時間是否足夠。新理論毫無疑問對現代都市人更實用——誰都難免會有一些工作學習熬夜或是娛樂聚會搞到很晚。
一句話總結,睡眠時間的設定要符合自身周期規律,長期堅持調整出并保持自然醒的生物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