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械工程學科教程配套系列教材:圖學原理與工程制圖教程》結合現代機械設計與計算機技術發展趨勢,在保持“機械制圖”課程知識體系完整的前提下,從有利于學生形象思維培養的角度出發,引入了圖元構形的概念,在內容中將計算機建模方法與圖學原理的形象思維相結合。本書機械制圖部分采用了最新的國家標準。
除緒論、附錄外,全書共分10章,主要內容有制圖標準與技能,點、直線、平面的投影,立體投影,圖元組合體構形,機件常用的表達方法,零件的連接,常用件,金屬材料及加工工藝簡介,零件圖,裝配圖。與本書配套的《圖學原理與機械制圖習題集》同時出版。
本書可供高等院校機械工程(或近機類)各專業的師生使用,適合“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也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機械圖樣廣泛應用于工業、農業、國防、科技等重要工程技術領域。《圖學原理與工程制圖教程》以機械產品設計中的圖樣表達能力為重點內容,具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邏輯分析與空間想象相結合、手工繪制與計算機建模技術相結合等特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通過作業訓練與建模實踐有效結合,才能掌握好課程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并提高空間想象能力。
本教材是浙江省精品課程《工程圖學》多年建設的結晶,汲取了國內外的機械制圖教學的優秀教學研究成果,結合多年實踐經驗及產品形體建模設計的圖學能力需求編寫而成。從培養工程圖樣的繪制能力和設計能力出發,作者將空間想象能力培養與嚴謹的工作作風作為課程的主要培養目標。為此,在教材的編寫上,力求有效地利用計算機形體建模技術,并將之引入到實際的機械圖的投影教學過程中,積極推進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能有效地檢驗自己空間構思實體結果的正確性。通過引入圖元到組合體的讀圖與建模構形過程,將現代設計方法融合到圖學的教學與實踐過程中,并得到學習與增強。為了緊跟圖學發展趨勢,本書機械圖部分采用了最新國家標準進行編寫。
除緒論外,本書分10章,包括: 制圖標準與技能,點、直線、平面的投影,立體的投影,圖元組合體構形,機件常用的表達方法,零件的連接,常用件,金屬材料及加工工藝簡介,零件圖,裝配圖。另外本書還有6個附錄,供學生學習時使用。
本課程可供高等院校機械工程各專業的師生使用,也可供“卓越工程師”培養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本書由孫毅、章巧芳、舒欣、沈彥南、李俊源、陳智君、單繼宏、鮑雨梅、葉永偉、姜獻峰、熊纓、毛亞郎、王明環編寫,由孫毅、章巧芳、舒欣擔任主編。由于編者學術水平限制,加之時間緊迫,書中難免存在錯誤和缺點,敬請指正(郵箱: gctx@zjut.edu.cn)。
編者
2012年2月
緒論
第1章 制圖標準與技能
1.1 制圖國家標準一般規定
1.2 繪圖工具及其使用
1.3 常見幾何作圖方法
1.4 計算機繪圖的基本操作
1.5 平面圖形的分析與畫法
第2章 點、直線、平面的投影
2.1 投影法的基本知識
2.2 點的投影
2.3 直線的投影
2.4 平面的投影
2.5 直線與平面以及兩平面間的相對位置
2.6 圖學的美學
第3章 立體的投影
3.1 平面立體
3.2 曲面立體
3.3 平面與立體相交
3.4 兩回轉體表面相交
第4章 圖元組合體構形
4.1 三視圖
4.2 形體的組合方式(形體分析法)
4.3 組合體的尺寸標注
4.4 圖元識析與組合體讀圖
4.5 組合體三維建模的基本方法
第5章 機件常用的表達方法
5.1 工程圖樣的視圖
5.2 剖視圖
5.3 剖視圖的尺寸標注
5.4 斷面圖
5.5 局部放大圖、簡化畫法及其他規定畫法
5.6 第三角投影法簡介
5.7 表達方法綜合舉例
第6章 零件的連接
6.1 典型連接方式--螺紋
6.2 鍵連接
6.3 銷連接
第7章 常用件
7.1 常用件的功能結構概述
7.2 圓柱齒輪的畫法
7.3 直齒錐齒輪的畫法
7.4 蝸桿、蝸輪的畫法
7.5 滾動軸承
7.6 彈簧
第8章 金屬材料及加工工藝簡介(選學)
8.1 金屬材料及熱處理
8.2 零件的加工方法與工藝結構
第9章 零件圖
9.1 零件及零件圖
9.2 零件的表達分析
9.3 零件的尺寸標注
9.4 零件上的技術要求
9.5 畫零件圖及讀零件圖
第10章 裝配圖
10.1 裝配及裝配圖
10.2 裝配圖的表達
10.3 畫圖、讀圖及拆圖
10.4 裝配工藝性簡介
附錄A 常用螺紋及螺紋緊固件
附錄B 常用鍵與銷
附錄C 常用滾動軸承
附錄D 彈簧
附錄E 常用材料及熱處理
附錄F 極限與配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