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家談·第一輯:共同體:人類命運 中國經驗
定 價:¥39
中 教 價:¥26.52 (6.80折)
庫 存 數: 0
“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懷、“中和之道”的協調智慧……中國的歷史經驗和現實成就都可以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一系列重要智慧。著名哲學史家、宗教學家牟鐘鑒先生為傳統文化復興、多元文明對話勾畫出可行的路線圖。本書展現他的核心學術思想、觀點,比如提出中華文明“多元通和模式”新論斷,構建返本開新、綜合創新、推陳出新的“三新之路”等。
博觀古今,深挖傳統文化內涵與價值;著眼中外,倡導多元文明交流與互鑒。牟鐘鑒先生四十余年恪守學者本分,以恒者行遠、思者常新的治學態度,以沉潛涵泳、厚積薄發的儒者氣象,投身于傳統文化的研究和實踐,向學界、向社會貢獻很多創性研究成果。
牟鐘鑒,1939年生,山東煙臺人,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師從馮友蘭、任繼愈、朱伯崑諸教授。現為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宗教學學科學術帶頭人,榮譽資深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兼任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宗教學會顧問、中國孔子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等。已出版著作幾十部,發表學術論文500多篇。作為“中國文化的守望者、拓新者”,他于2012年榮獲第四屆孔子文化獎。《中國宗教通史》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2007年12月18日,在第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中,就“當代世界宗教和加強我國宗教工作”進行了講述。2009年,獲得國務院授予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獎。
共同體:人類命運 中國經驗
目 錄
上篇 中國傳統文化研究
試論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質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文化反思——牟鐘鑒、安樂哲對話錄
仁恕通和剛毅之道——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
儒學在思考
儒學是什么樣的學問
儒學在中華文明多元通和模式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儒學在近現代面臨的挑戰與復興之路
儒學繼承與創新的三種途徑
社會德教——儒家的過去和未來
從孔孟之道看儒家傳統的中庸性格
從中西文化比較中看儒釋道
儒、佛、道三教的結構與互補
下篇 中國傳統文化的社會價值
用時代精神激活儒學的恒在價值
儒學是推動世界文明對話的重要精神力量
國際政治需要儒學
是天下一家還是弱肉強食——儒學天下觀的當代意義
學習儒家協調智慧,樹立當代新型國際觀
共同體:人類命運中國經驗
儒家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牟鐘鑒先生訪談錄
孔子仁學與當代文明——兼談儒耶對話
孔子的文化觀及其現代意義
重鑄君子人格推動移風易俗
傳統家庭倫理的當代價值
儒家倫理與公民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