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兒童中心主義保育觀的幼兒教育圖書,旨在闡明“以孩子為主體的保育”理念,培養孩子的非認知能力,使其成長為可以獨立思考、判斷、行動的人。全書理論結合實踐,通過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的實踐和場景,詮釋了在幼兒保育中如何做到與孩子更加貼近,如何營造一個真正對孩子有益的教育環境,如何在嬰幼期培養在未來社會中被需要的能力等方面內容。
全書分六章,講述了作者獨特的“大塚保育法”的方方面面。第一章講述作者作為教育者和創業者的心路歷程,第二章結合真實案例展示“以孩子為主體的保育”的具體實踐,第三四章介紹了“大塚保育法”的目的和實踐方法、環境設置,第五六章介紹了保育園所的經營策略與未來藍圖。
★ 27年實踐經驗——作者于1992年開始創業,1995年成立集團。從創業至今經營近230家的0~6歲的保育園,在日本各地開展24小時365天營業的醫院內保育園和企業內保育園的運營。
★理念獨特——踐行“以孩子為主體”( Kids First)的幼兒教育理念——“大塚保育法”。以日本“日本幼教之父” 倉橋惣三的理論和“保育之神”堀合文子的實踐方法為基礎,融合改良而成,今后仍將與時俱進,不斷升級。
★培養孩子的“非認知能力”——培養身心全面發展的兒童。致力于在嬰幼期培養在未來社會中被需要的能力,而不是僅僅智商高卻沒有辨別是非能力、只知道聽命從事的人。
★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他的保育園用心打造幼兒園的“物質環境”“空間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保育老師在孩子玩的時候盡可能少接觸、多注視,當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時不立刻介入“調解”,不對著孩子長篇大論地講道理而盡可能把話說得短一點,不去表揚“現狀”“結果”而去表揚“過程”。
序 _001
第一章 從邂逅到投入:為了實現理想的幼教模式
在孩提時代將“胸懷大志”刻在心中 _003
我想成為一個“把社會引領到更好方向的人” _006
向“嬰幼兒教育”之路邁出第一步 _011
與“保育之神”的相遇 _015
重要的是“關注孩子的內心”“給予孩子肯定” _021
玩的時候也要尊重“每一個孩子的主體性” _024
我帶著“一定要打造出理想的幼兒園”的決心回到了故鄉 _028
踏上返回原點的旅程——新的大門朝我打開 _034
開展居家保育服務、小型24 小時營業保育園、活動托育服務 _038
進軍醫院、事業單位內保育所的委托業務 _044
第二章 旁觀與引導:培養孩子自我肯定的真實案例
實踐“以孩子為主體”的幼兒教育 _085
要讓孩子有“自我肯定感” _088
不能給孩子貼上“問題兒童”的標簽 _093
和孩子說的話少一點會比較好 _096
讓孩子掌握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_101
培養孩子自主思考、自主行動的能力 _106
“孩子們為什么會這樣做呢?”——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 _112
通過讓孩子自己制定規則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_114
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并培養孩子的挑戰精神 _119
第三章 “大塚保育法”:培養非認知能力及8個目標
幼兒階段更要注重“培育” _141
在嬰幼兒教育中培養孩子的“非認知能力”非常重要 _144
設定提高孩子“非認知能力”的保育目標 _154
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個性 _156
為培養孩子的主體性而進行“讓孩子思考的教育” _157
老師不要去訓斥孩子、判斷孩子的對錯。要培養孩子
自我約束的能力 _161
“訓斥”會引發“抑郁”和“憤怒” _164
活在AI 時代,“創造性”“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 _166
“自我肯定感”會成為克服困難的力量 _169
思考能力、生存能力要通過“玩”來培養 _171
第四章 從物質到人文:用心打造4 種“環境”設定
“空間環境”“自然環境”會培養孩子的感性 _192
傳統的節日活動同樣以孩子為主體進行 _202
“人文環境”的設定——保育老師接觸孩子的方式 _210
第五章 經營與策略:注重滲透保育理念
“承接保育項目”的商業模式 _241
“公共保育事業”的商業模式 _244
滲透大塚保育法的方式 _248
促進保育老師間的交流 _260
重視“多樣性”,全員一起打造“理想之園” _263
第六章 藍圖與愿景:通過保育改變世界
追求“成長”和“變化”,堅持挑戰的27 年 _269
為了解決社會問題,進軍其他領域 _275
向世界傳遞理想的嬰幼兒教育方法 _278
想向孩子展示——“夢想,是會實現的” _283
后記 _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