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圍繞中國企業本土領導行為展開研究,主要研究內容有四個方面:首先,本書在對差序領導行為相關研究進行綜述的基礎上,重新梳理和歸納了一個整合性理論框架,并以此為理論基礎對差序領導行為的概念內涵做出新的界定,并對其理論基礎框架進行重新梳理。本書認為差序領導是指在差序格局關系結構的組織情境中,領導者會對成員進行圈子劃分,并有差別地對待不同圈子成員的行為。其次,本書基于質性研究對差序領導行為的結構做出探索,指出了差序領導行為基于內外兩個群體的基本維度,并豐富了差序領導行為的類型和內涵。本書認為差序領導行為依據風格差異可以分為嚴苛型、仁慈型、偏私型、中庸型四類領導風格,突破了傳統研究中以偏私導向為核心的差序領導行為內涵。再次,本書遵循嚴格的量表開發程序,開發了一套具有良好信度與效度的測量工具。*后,本書利用多項式回歸與響應面分析方法對差序領導行為的作用機制展開探索,考察了差序領導行為對員工建言以及組織認同的影響機制,并進一步考察了組織公平在其中的中介效應。
本書有以下特點:(1)主題聚焦中國本土領導行為的差序領導,近年來管理學領域對領導力研究已經開始呈現出對本土管理現象和實踐的高度關注,本土領導行為和風格也成為關注的熱點之一;(2)對差序領導行為進行了重新的梳理和研究,對其概念內涵、測量工具、理論基礎、作用機制等多個方面進行了闡釋,有較高的創新性,能夠吸引讀者的閱讀和研究;(3)研究成果和思路對后續差序領導行為研究者的學術研究有一定意義,為后續相關學術研究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舞臺中的力量逐漸彰顯,中國企業領導者的行為風格和效能也開始受到實踐界與學術界研究者的關注。領導的情境理論認為,領導風格要與文化、組織以及下屬特質有機匹配才能實現較高的領導效能。近年來,基于中國本土文化與組織情境發展出的,如家長式領導、和諧領導、矛盾領導等領導理論對本土領導行為和特征進行了細致刻畫,而基于“差序格局”思想提出的差序領導行為更是恰當地描繪了中國企業領導者在組織中與下屬關系互動過程的特點。現有研究表明,中國企業組織中的差序領導行為表現為領導者對下屬進行自己人與外人的群體歸類,產生差別對待,并給予自己人較多偏私。目前,差序領導行為的研究開始逐步受到學界關注,然而,現有研究較多關注差序領導行為效能的實證檢驗,忽視了對其背后理論構建的思考,在差序領導行為的概念內涵、結構內容、作用機制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上述實踐和理論背景下,本書聚焦于中國企業組織中的差序領導行為,試圖通過理論分析,對差序領導的概念內涵、內容結構進行重新解讀,開發與編制差序領導行為量表,并通過實證研究對其作用機制進行檢驗。具體而言,本書主要回答三個研究問題:第一,中國企業差序領導行為的內涵和結構是什么?第二,如何對中國企業中的差序領導行為進行有效測量?第三,差序領導行為如何發揮作用?
在對現有差序領導相關文獻進行梳理的基礎上,本書從理論構建角度對中國企業差序領導行為的概念進行重新界定。本書認為,差序領導行為是指,在差序格局關系結構的組織情境中,領導者會對成員進行圈子劃分,并有差別地對待不同圈子成員的行為。
基于對差序領導行為理論的梳理和概念的重新闡述,本書偏私與公正:組織中的差序領導行為前言利用內容分析法對所收集的質性資料進行了分析,對差序領導行為的結構進行了深入探索,并開發了差序領導行為的測量工具。本書利用所開發的差序領導行為測量工具以及相應的理論分析,對差序領導行為作用機制展開探索。基于246對領導者與員工配對樣本,我們對相關假設進行了實證檢驗。通過采用多項式回歸與響應面分析法,本書分別對差序領導行為對員工建言和組織認同的主效應、組織公平的中介機制進行了實證檢驗。
通過對差序領導行為的理論構建與實證研究,本書初步形成了關于差序領導行為的概念內涵、結構內容、作用機制的綜合理論模型,為更好地認識差序領導行為在中國企業中的風格特點和效能發揮提供了理論參考。結合上述理論與實證探討,本書理論貢獻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本書提出和發展了中國企業組織中差序領導行為的概念分析框架,為以后差序領導行為研究提供了可能的理論基礎。第二,本書開發并檢驗了一套信度與效度水平良好的差序領導行為量表,為以后差序領導行為相關研究提供了測量工具。第三,本書實證檢驗了差序領導行為與員工建言和組織認同之間的關系。第四,本書有助于進一步豐富和推動本土領導行為的相關研究。本書所重新闡述的差序領導行為概念內涵與家長式領導、矛盾領導行為等本土領導行為有重要關系,對于認識中國企業組織中本土領導現象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此外,本書對于中國企業組織管理與領導實踐也有重要啟示,具體有以下三點。
第一,本書對差序領導的研究能夠幫助我們更為清晰地理解差序領導行為,正確認識差序領導行為在組織中的作用,進而幫助提升中國企業組織的領導實踐。第二,本書對于具有差序領導風格的領導者如何提升效能有一定借鑒意義。在組織偏私與公正:組織中的差序領導行為前言管理實踐中,具有差序領導行為風格的領導者可以根據團隊成員特質與組織情境進行差序風格的選擇,并通過動態匹配來提升自身領導效能。第三,本書對中國企業中新生代員工管理具有借鑒意義。新生代員工關注價值觀中現代性的部分,這對偏私主義風格的領導行為提出了挑戰。本書所構建的差序領導行為概念突破了偏私主義的差序領導風格框架,對于新生代員工的管理有重要價值。
由于時間以及本人研究能力有限,本書在理論發展和實證研究方面依舊存在不足之處,比如,理論研究部分仍需更具整合性的理論研究框架,動態的差序領導行為作用機制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對現代性價值觀的關注不足等。
在本書的基礎上,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主題在未來研究中值得進一步探索和考察:第一,差序領導行為量表開發與檢驗的工作仍需在不同的數據樣本以及組織情境中進行檢驗和完善;第二,基于本書對差序領導行為作用機制的考察,可以深入考察更多相關變量,更清晰地認識差序領導行為的作用機制,此外,對差序領導行為的成因機制未來也可進行深入探索;第三,可以通過縱向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對領導者差序風格的演進以及差序領導行為與團隊特征的動態影響過程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與考察。
武守強,講師,管理學博士,碩博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企業管理專業,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科學學院健康產業管理系系主任,研究領域為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領導力與領導行為、旅游與酒店管理等;主持北京市教委社科重點項目,在《經濟管理》、《心理學報》《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等期刊發表多篇文章,多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心轉載。
第一節研究背景1
第二節研究內容3
第三節研究意義與創新點4
第四節研究方法5
第五節內容框架6
第二章相關文獻綜述7
第一節差序格局在現代社會中的表現與轉型7
第二節差序領導9
第三節本章小結18
第三章差序領導行為的理論構建與概念內涵21
第一節差序格局在組織情境中的應用21
第二節文化與價值觀的影響25
第三節領導理論對差序領導行為的反思與啟發29
第四節中國情境中的領導者成員關系34
第五節差序領導行為的概念34
第六節本章小結39
第四章差序領導行為的結構與作用機制:框架與假設40
第一節差序領導行為結構40
第二節差序領導行為的作用機制47
第三節本章小結54
第五章差序領導行為的內容分析研究55
第一節研究目的與方法55
第二節研究程序56
第三節研究發現與討論60
第四節本章小結62
第六章差序領導行為的量表編制、結構探索及信度與效度檢驗63
第一節研究樣本63
第二節差序領導行為的結構探索65
第三節差序領導行為因子結構檢驗72
第四節與以往研究的區別和聯系79
第五節本章小結82
第七章數據分析與假設檢驗83
第一節研究目標與設計83
第二節研究樣本83
第三節測量工具85
第四節統計分析方法87
第五節差序領導行為量表的信度與效度檢驗89
第六節描述性統計分析、相關分析與區分效度檢驗89
第七節差序領導行為的作用機制91
第八節本章小結97
第八章討論與結論98
第一節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98
第二節研究結論101
第三節理論貢獻與啟示102
第四節研究的實踐啟示113
第五節研究不足與未來研究方向114
附錄116
附錄A開放式問卷116
附錄B調查問卷117
參考文獻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