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為適應高等師范院校生物學教育專業及中學生物學課程和教學改革的需要而編寫。本書以研究新世紀中學生物學教師所需要的教材分析原理及對現行中學生物學教材的分析為主要研究內容;以理論系統、實踐性強、方法新穎、語言簡練、內容全面而又便于自學為基本要求。全書分為上、下兩篇,共13章,主要闡述了教材的功能及評價、教材分析的基本原理、教材選擇、教材整體分析、教材的比較研究、教學設計、教材局部分析等內容。在分析原理的基礎上,對我國已經出版的十幾套初、高中生物學課標教材進行了整體分析,對人教版初中四冊教材、普通高中必修三冊教材進行了系統的局部分析。
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是本教材一大特點。因此,本書既可作為高等師范院校生物學教育專業學生、中學生物學教師進修的教材;也可作為生物學教學論專業的研究生、生物學教育碩士研究生、生物學教學研究機構及中學生物學教師的參考書。
上篇 教木才選擇與整體分析
1 教材概述
1.1 教材的概念
1.1.1 教材概念的類型
在國內外各種教育文獻中,人們對教材的解釋和定義紛繁復雜、莫衷一是。從相關資料對“教材”概念的解釋與定義的情況看,依據界定視角的不同,我們可以大體歸納為以下三類。
1.1.1.1 教材即“教學材料”
從直觀和表面上看,人們常常籠統地視教材為“教學材料”,它包括兩類:教科書、教學輔助圖書資料等具有文本意義的教學材料和課件、唱片等具有視聽效果的教學材料。其中,教科書是最有代表性、最主要的文本教學材料。在這種解釋下,教材概念大于教科書概念。例如,教材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一切教學材料。它包括教科書、講義、講授提綱、參考書刊、輔導材料以及教學輔助材料(如圖表、教學影片、唱片、錄音、錄像磁帶等)。教科書、講義和講授提綱是教材整體中的主要部分”。“教材是教師和學生據以進行教學活動的材料”,“包括文字教材(含教科書、講義、講授提綱、圖表和教學參考書等)和視聽教材”。這也是人們對教材最簡單、最直觀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