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士敦(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外籍老師。畢業于愛丁堡大學和牛津大學的莊士敦,1898年赴中國,先后在香港、威海衛的英殖民政府任職,是一位地道的“中國通”。他十分熱衷旅行,在游歷的同時實地考察當地的風土習俗、社情民意,寫出大量關于中國的著述,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史料和學術研究價值。
《從北京到曼德勒》是莊士敦的一部長途旅行探險記。游歷的時間為1906年上半年,途經北京、華北、武漢,上溯揚子江進入四川。以后全靠騎行或步行翻山越嶺,跨越云南西北部,進入緬甸,旅行終點為緬甸的曼德勒。在這本書里,我們能了解到20世紀初期中國的真實樣貌,尤其是西南地區的山川河流、自然風物、人文景觀、宗教文化等等,在莊士敦的筆下都有十分詳細的記錄,可讀性和史料價值都非常高。在書中,莊士敦對中國的佛教文化和儒家文化也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認為西方世界應該對東方的文化傳統給予應有的尊重。
【作者簡介】
莊士敦(R.F.Johnston,1874-1938),英國人,畢業于愛丁堡大學和牛津大學。1898年赴中國,在華工作生活了三十四年。1919年,莊士敦應邀至紫禁城擔任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英語、數學、地理等學科的老師,開始了“帝師”生涯。他是中國幾千年帝王史上*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具有“帝師”頭銜的外國人。莊士敦著述頗豐,代表作有《從北京到曼德勒》《紫禁城的黃昏》《佛教徒的中國》《威海衛獅龍共存》《儒教與近代中國》等。
【譯者簡介】
曹磊:文學碩士,歷史、軍事、民俗作家,累計發表譯、著500萬字以上。已完成和進行中項目包括:“對話歷史名人系列叢書”策劃和撰稿,“鐵血文庫系列叢書”策劃和翻譯,《老舍全集》英文部分翻譯,植物戰爭系列圖書策劃、撰稿和翻譯等。《北京紀事》月刊專欄作家。
第一章 簡介
永遠在路上—獨處的樂趣—周游中國—泰國和緬甸—小城思茅—登上泰山—孔子后裔
第二章 從北京到宜昌
從威海衛出發—六國飯店—北京的風沙—盧漢鐵路—黃河大橋—路權問題—張之洞—抵達武漢—沿著長江上溯—災難性的開始—死了人
第三章 從宜昌到萬縣,穿越長江三峽
長江航線—征服三峽—紅船—在三峽拉纖—三峽纖夫
第四章 從萬縣到成都
普拉特神甫—斗牛犬吉姆—伺候大人—曲水河—順慶府—成都—山大王—天涯石
第五章 從成都到峨眉
岷江漂流—鎖江塔—樂山大佛—史前洞穴—月氏人—白蠟蟲
第六章 峨眉山和中國佛教
天真皇人—蒲公追鹿—會飛的大鐘—千歲和尚—普賢菩薩—達摩祖師—兩種佛教—孝的信仰
第七章 峨眉山
峨眉山的紙幣—青銅大象—紅眼睛的鴨子—蓮花—六字真言—張良塑像—肉身不朽—佛光和佛燈
第八章 從峨眉到打箭爐
雅州府—周公山—飛龍嶺—茶馬古道—清溪縣—內地第一險阻—瀘定橋
第九章 打箭爐
土司大人—榆林宮—溫泉—家族墓地—轉經筒—瑪尼堆—馬可·波羅的足跡—強盜暗語—責任自負
第十章 從打箭爐到八窩龍,雅礱江
進入藏區—折多山—糌粑—雪盲癥—藏族人家—酥油茶—藏獒—丹巴碉樓—雪山埡口
第十一章 從八窩龍到木里
彝族人—鄧明德神甫—雅礱江溜索—鼠疫地帶—偷雞—內訌—喇嘛靈塔—伊甸園
第十二章 從木里到永寧府
黃喇嘛轄地—木里大喇嘛—木里大廟—摩梭族—罐頭盒子—摩梭土司—一妻多夫
第十三章 從永寧府到麗江
橫渡金沙江—沉船—罌粟花—麗江
第十四章 從麗江到大理府
大理—白族姑娘—買了假貨—捐款修橋—洱海
第十五章 中國西南的多樣民族
民族的融合與分化—土家族—摩梭起源—忽必烈—中華文明的亞利安血脈—民家人—建文帝
第十六章 大理府到巴莫
雨季—湄公河—金牙王國—怒江—瘴氣—鐵路計劃—陰溝翻船—邊境—巴莫
第十七章 從巴莫到曼德勒
巴莫歷史—伊洛瓦底江三峽—曼德勒皇宮—佛的光芒
第十八章 結語
重要人名、地名中英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