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是現代漢語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教材編寫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和掌握漢語修辭的基本知識,提高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和漢語修辭的鑒賞能力,并為以后的學習和研究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
本教材不重于修辭理論的學術性探討,主要從人們言語交際的實際需要和修辭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有針對性地講述有關內容。在介紹修辭的手段、方法時,力求突出其修辭作用,加強范例的分析,并指出一些常見的易犯的錯誤,以引起注意。本教材重點介紹了詞語的錘煉、句式的選擇和修辭格的運用等問題。
本版是第三版。第三版刪改并增補了一些例句;對原書的若干表述做了改動或補充。
修辭是現代漢語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教材編寫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和掌握漢語修辭的基本知識,提高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和漢語修辭的鑒賞能力,并為以后的學習和研究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
本教材不重于修辭理論的學術性探討,主要從人們言語交際的實際需要和修辭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有針對性地講述有關內容。在介紹修辭的手段、方法時,力求突出其修辭作用,加強范例的分析,并指出一些常見的易犯的錯誤,以引起注意。
本教材重點介紹了詞語的錘煉、句式的選擇和修辭格的運用等問題。本教材的特點如下:
1.講求實用,從人們的言語交際的實際需要和修辭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有針對性闡述有關內容。
2.突出當前生活的修辭實踐。
3.內容簡練而精致。
本版是第三版。第三版刪改并增補了一些例句;對原書的若干表述做了改動或補充。
李慶榮,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
盧燕麗,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交流學院副教授。曾執教于內蒙古師范大學中文系、河北師范大學中文系、中國女子大學秘書系、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交流學院、日本東京大東文化大學,以及江蘇省三江學院、南京大學海外教育學院。主要著述有《中國古代文化簡史》《詩經人物形象的文化史意義》《中國的詩經與馬來西亞的班頓》《中日節日文化比較研究》(合作)等。
目 錄
第一章 概說………………………………………………………… 1
第一節 一門源遠流長的學科………………………………… 1
第二節 修辭的性質…………………………………………… 3
第三節 社會生活需要修辭知識……………………………… 9
第四節 修辭與語境………………………………………… 15
第五節 修辭是一種創造性活動…………………………… 22
第六節 修辭主體的修養…………………………………… 26
第七節 在社會的大課堂里學習修辭……………………… 32
思考與練習一………………………………………………… 39
第二章 詞語的錘煉……………………………………………… 41
第一節 詞語錘煉的基本要求……………………………… 42
第二節 詞語錘煉與運用的幾種方法……………………… 61
思考與練習二………………………………………………… 77
第三節 成語和成語的活用………………………………… 78
思考與練習三………………………………………………… 98
第三章 句式的選擇……………………………………………… 100
第一節 整句和散句………………………………………… 100
第二節 短句和長句………………………………………… 114
第三節 肯定句和否定句…………………………………… 128
思考與練習四………………………………………………… 133
第四節 設問句和反問句…………………………………… 134
第五節 口語句和書面語句………………………………… 148
第六節 順裝句和倒裝句…………………………………… 156
思考與練習五………………………………………………… 164
第四章 語言的聲音美…………………………………………… 166
第一節 要講究語音修辭…………………………………… 166
第二節 雙音節化…………………………………………… 167
第三節 音節的協調………………………………………… 170
第四節 幾個多音節語音段落……………………………… 175
第五節 押韻………………………………………………… 184
第六節 平仄的安排………………………………………… 188
第七節 雙聲疊韻和疊音…………………………………… 191
思考與練習六………………………………………………… 200
第五章 修辭格的運用…………………………………………… 202
第一節 比喻………………………………………………… 203
第二節 借代………………………………………………… 220
第三節 比擬………………………………………………… 228
第四節 夸張………………………………………………… 238
第五節 雙關………………………………………………… 248
思考與練習七………………………………………………… 252
第六節 仿詞………………………………………………… 254
第七節 頂真………………………………………………… 260
第八節 拈連………………………………………………… 267
第九節 回文………………………………………………… 271
第十節 引用………………………………………………… 278
第十一節 模糊……………………………………………… 288
思考與練習八………………………………………………… 299
2 現代實用漢語修辭(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