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網絡是什么樣子?構建未來網絡的關鍵技術有哪些?如果你在思考這些問題,請你一定要閱讀本書。AI助力通信網絡的發展構建了“網絡AI”,在此基礎上疊加云網融合、B5G/6G、網絡5.0、算力網絡、區塊鏈、數字孿生、量子通信、網絡安全等新的關鍵技術,共同打造“2030后的未來網絡”。本書通過講解和剖析上述關鍵技術,多維度地闡述了未來網絡發展的愿景和演進路徑,可讓讀者系統地學習與思考。
本書的主要讀者對象為電信運營商、電信設備提供商、電信咨詢行業的從業人員和從事通信科研的高校師生,以及關注通信行業技術發展的相關人士。
★內容豐富
9大關鍵技術、核心概念、未來發展方向,各成章節,由淺入深、輕松掌握。
本書以未來網絡愿景為起點,系統地介紹近年來構建未來網絡的9大關鍵技術。這9大關鍵技術分別為網絡AI、云網融合、B5G/6G、網絡5.0、算力網絡、區塊鏈、數字孿生、量子通信和網絡安全。同時,作者對9大關鍵技術的未來網絡形態進行了展望,有助于通信與網絡方面的從業者對未來網絡建立起系統性的認知,對于高校相關專業的學生也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普適性廣
本書在高度集結未來網絡發展涉及的核心技術的同時,讓讀者感受到融會貫通、萬物互聯的科學技術應用理念,底層架構的技術是根基,大眾應用的終端是產品,未來科技的發展是融合,網絡AI也是高層次的網絡智能,達到智慧網絡的普惠實用。
★時效性強
本書對9大關鍵技術的研究進展與產業推進做了前沿分析,相關應用案例及標準與生態做了詳細解讀,從技術發展脈絡,到社會需求、業務場景需求等驅動的角度,科學地推衍出未來網絡的泛在連接、智能融合發展,暢想了“空-天-地-海”一體化應用前景,面向2030年后的未來網絡,幫助人類進一步解放自我,提高生命和生活的質量,提升整個社會生產和治理的效率,實現“重塑世界”的美好愿景,架構清晰、邏輯性強。
★匠心設計、精美印刷
本書特意采用模塊化設計理念,結合9大關鍵技術的核心概念,精心挑選了各章節配圖,圖文并茂,情景式閱讀較強。
★鞠衛國
高級工程師,北京郵電大學工學博士,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江蘇大學產業教授。長期從事通信網絡規劃設計以及網絡新技術的研究工作,作為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3項。牽頭編著圖書3部《SDN/NFV:重構網絡架構 建設未來網絡》《未來網絡2030》《光傳送網(OTN)技術、設備及工程應用》。
★梁雪梅
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中通服咨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通信信息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江蘇省注冊咨詢專家,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長期從事通信網絡的標準規范、規劃設計和課題咨詢研究工作,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牽頭編著圖書《IMS技術行業專網應用》,參與編著圖書《SDN/NFV:重構網絡架構 建設未來網絡》,牽頭翻譯圖書《不可不聽的管理課》,另將工作、生活閱歷著成散文集《IT生涯25年》出版。
★張云帆
正高級工程師,南京化工大學工學學士,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全國優秀通信設計工作者。長期從事云計算、大數據、IP承載網等領域的規劃、設計工作,參編國家、行業及企業標準共13項,作為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參與編著圖書《云計算在電信運營商中的應用》《SDN/NFV:重構網絡架構 建設未來網絡》。
★喬愛鋒
正高級工程師,南京郵電大學工學碩士,國家注冊咨詢工程師(投資),江蘇省工程咨詢業專家。長期從事云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等領域的技術研究工作,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參編國家與行業標準2項,授權發明專利6項,參編圖書4部。
★李新
正高級工程師,北京郵電大學工學博士。長期從事移動通信標準、技術以及網絡規劃建設研究工作,主編及參編國家、行業、地方標準近10項。參與《5G關鍵技術與工程建設》(“國之重器出版工程”)等6部移動通信領域圖書的編寫,發表5G、6G等領域學術論文近30篇,授權發明專利10余項。
★盧林林
高級工程師,南京大學工學博士,注冊咨詢師,江蘇省注冊咨詢專家。長期從事通信技術研究,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與國家863重大專項、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在國內外高水平刊物上發表SCI論文1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項,參編圖書2部。
目錄
C O N T E N T S
第 1章 2030網絡愿景 1
1.1 引言 1
1.2 驅動力 2
1.3 需求分析 3
1.4 未來愿景 4
1.5 研究進展 8
1.6 總結與展望 9
參考文獻 9
第 2章 網絡AI 11
2.1 人工智能發展簡析 11
2.2 網絡人工智能概念 20
2.3 通信行業應用 26
2.4 網絡人工智能應用案例 35
2.5 網絡人工智能標準化進展 46
2.6 總結與展望 51
參考文獻 51
第3章 云網融合 55
3.1 云網融合發展概述 55
3.2 云網融合發展愿景 60
3.3 云網融合體系架構 63
3.4 云網融合的關鍵技術 66
3.5 電信運營商的云網融合實踐 82
3.6 總結與展望 88
參考文獻 88
第4章 B5G/6G 91
4.1 3GPP標準化計劃 91
4.2 R16特征 92
4.3 R17展望 94
4.4 6G愿景目標 98
4.5 6G研究進展 103
4.6 6G應用場景 108
4.7 6G網絡的特征 111
4.8 6G組網架構 113
4.9 6G關鍵技術 114
4.10 總結與展望 120
參考文獻 121
第5章 網絡5.0 123
5.1 萬物智聯催生網絡5.0 123
5.2 未來典型場景對網絡的需求 127
5.3 網絡5.0體系架構 135
5.4 網絡5.0關鍵技術 139
5.5 標準及產業推進 157
5.6 總結與展望 162
參考文獻 163
第6章 算力網絡 165
6.1 產業發展催生算力時代 165
6.2 算力網絡標準與生態 172
6.3 算力網絡概念 173
6.4 算力網絡架構 181
6.5 算力網絡關鍵技術 185
6.6 算力網絡典型應用場景 190
6.7 算力網絡推進工作 191
6.8 總結與展望 191
參考文獻 193
第7章 區塊鏈 197
7.1 區塊鏈技術概述 197
7.2 區塊鏈核心技術 204
7.3 區塊鏈技術架構 211
7.4 區塊鏈產業進展 214
7.5 區塊鏈與通信技術的結合 220
7.6 電信運營商區塊鏈技術的發展 228
7.7 總結與展望 234
參考文獻 236
第8章 數字孿生 239
8.1 數字孿生概論 239
8.2 數字孿生技術架構 245
8.3 數字孿生行業應用 250
8.4 數字孿生網絡 255
8.5 數字孿生通信網絡應用 261
8.6 面臨的挑戰與發展趨勢 269
8.7 總結與展望 272
參考文獻 272
第9章 量子通信 275
9.1 量子通信概述 275
9.2 量子通信的關鍵技術 276
9.3 全球量子通信的發展情況 281
9.4 量子通信標準化進展 285
9.5 量子通信應用及產業化進展 288
9.6 總結與展望 292
參考文獻 294
第 10章 網絡安全 295
10.1 零信任 295
10.2 軟件定義安全 297
10.3 擬態防御 297
10.4 內生安全 299
10.5 可信計算 299
10.6 隱私計算 300
10.7 數據安全 303
10.8 云原生安全 304
10.9 智慧城市安全 304
10.10 總結與展望 305
參考文獻 305
縮略語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