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不僅從理論上分析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學位課程的特點,而且通過統計12項培養項目的課程設置和設計者的訪談等實證研究,深入了解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學位課程的設置情況,并通過個案分析探討我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課程研究和實踐應如何開展。
□□來,我國逐漸開展了面向各類教育管理者(校長、中層管理者等)的教育信息化領導力主題培訓,但我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課程還存在內容較為分散、類型較為單一、應用對象范圍較小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培訓的整體效果。
美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學位課程經過多年的實踐與發展取得了較豐碩的成果,其成功經驗可以為我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課程建設提供借鑒。本書對國內外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在研究主題、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比較,并在此基礎上結合我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課程現狀與問題,提出拓寬研究視野、借鑒美國信息化領導力課程建設經驗的建議。
□□,分析美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碩士學位課程的現狀。本書選取美國1□所大學的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碩士學位課程,運用內容分析法并結合訪談,對課程的學分要求與設置依據、課程名稱、課程描述、課程內容和課程結構進行分析,總結美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碩士學位課程的特點,具體包括課程內容與國家標準吻合程度不同、課程名稱與課程描述相結合、多元化的課程結構類型、重視研究與實踐類課程。
第二,探討美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碩士學位課程的發展歷程。本書將美國□早設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學位培養項目的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前沿研究中心作為個案研究,梳理其歷史發展過程,分析其設計理念、課程支持活動、課程的調整措施等,總結其課程設計特點。具體包括多元化的課程設置理念、資源共享支持課程推廣、課程設置不斷調整完善、科研教學相互支持發展。
第三,通過分析美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評價的多元化趨勢,體現信息化領導力課程的效果。本書從分析知識技能考評視角、自我認知評價視角和培訓績效評估視角總結了多元化教育信息化領導力評價的主要特點: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多樣化的價值需求、多維性的參與路徑。多元取向視角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碩士學位課程的設計開發需要:在價值需求方面,豐富評價標準的內在價值取向;在評價主體方面,滿足外部評價標準同時兼顧自我認知;在評價維度方面,拓展能力評價的時間、空間與方式。本書通過問卷調查結果論證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多元評價標準的必要性。
第四,從宏觀、中觀與微觀層面總結美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碩士學位課程對我國提升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的啟示。在宏觀層面,重視教育信息化領導力頂層設計:①構建專門機構,開展系統研究和人才培養;②實行開放申請,面向社會提供在線提升課程;③選擇代表性院校,開展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的水平認證。在中觀層面,開展培養項目與課程體系的研究與設計:①根據國家標準和學習者需求,設計學位課程;②選擇多學科知識內容,增強課程之間的內在邏輯;③積極促進課程知識的融合,樹立實踐導向的培養目標。在微觀層面,探討課程教學與支持活動的設計:①基于情景教學,加深學習者對信息技術應用的認識;②采用多種方式,支持教育信息化領導力課程教學;③樹立共享理念,向其他學校提供資源以及發展建議。
本書的主要創新體現在研究內容上,即開展了國際視野下的教育信息化領導力課程研究。本書分析了美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學位課程在培養目標、入學形式、課程設置以及支持條件方面的特點,以期為完善我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的理論研究和實際探索提供有益借鑒。本書不僅從理論上分析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學位課程的特點,而且通過統計1□項培養項目的課程設置和設計者的訪談等實證研究,深入了解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學位課程的設置情況,并通過個案分析為我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課程研究和實踐提供參考。
趙慧臣,教育技術學博士,河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現任河南大學教育政策研究院軟科學研究基地副主任、教育學部教育技術系系主任、河南省教育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學術□□有河南省教育學會教育技術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河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0工程省級培訓專家、CSSCI來源期刊審稿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創新人才培養、教育信息化規劃與政策等。
在《教育研究》《電化教育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出版著作3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教育學)一般項目1項,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河南省重點研發與推廣專項(軟科學)等省部級教學科研項目10余項。
王玥,教育技術學碩士,河南開放大學教師,負責河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0項目的管理與服務工作。
在《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等期刊發表論文□0余篇,主持廳級教學科研項目5項。
目錄
CONTENTS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的相關研究 19
第一節 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研究主題的比較分析 21
第二節 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研究視角的比較分析 40
第三節 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研究方法的比較分析 41
第四節 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研究現狀的可視化分析 42
第五節 我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研究的反思 52
第三章 我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課程現狀分析 55
第一節 我國校長信息化領導力課程的發展脈絡 57
第二節 我國校長信息化領導力課程的應用現狀 61
第三節 教育信息化領導力課程存在的問題 68
第四節 我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課程需要借鑒國際經驗 73
第四章 美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學位課程的項目分析 77
第一節 美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學位培養項目的課程體系 79
第二節 美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學位培養項目的入學要求 82
第三節 美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學位培養項目的培養目標 85
第四節 美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學位培養項目的主要特點 87
第五章 美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碩士學位課程概述 91
第一節 美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碩士學位課程學分要求 94
第二節 美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碩士學位課程的名稱與描述 96
第三節 美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碩士學位課程的內容 98
第四節 美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碩士學位課程的結構 100
第五節 美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碩士學位課程的動態調整 105
第六節 美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碩士學位課程的特點 107
第六章 美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碩士學位課程發展2革:以CASTLE項目為例 111
第一節 CASTLE項目創立過程 113
第二節 CASTLE課程的設計理念 116
第三節 CASTLE課程的設計開發 120
第四節 CASTLE課程教學的效果 123
第五節 CASTLE課程的完善 125
第六節 CASTLE課程的特點 128
第七章 美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評價:課程效果的體現與改進 131
第一節 美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評價的反思 133
第二節 美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評價的視角 134
第三節 美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評價的特征 144
第四節 美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評價的發展趨勢 146
第八章 美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碩士學位課程的啟示 149
第一節 面向現實:我國校長信息化領導力的現狀反思 151
第二節 分析借鑒:美國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碩士學位課程的啟示 163
第三節 開展行動:我國未來信息化領導力課程的實踐展望 171
第九章 研究總結與展望 175
第一節 本書研究總結 177
第二節 本書研究不足 178
第三節 未來研究展望 178
參考文獻 181
后記 189
□□章 緒 論
伴隨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步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并融入教育,從而以信息化促進教育改革創新。從發展過程看,教育信息化大致可分為“起步”“應用”“整合”“創新”4個階段。當前,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總體上還處于應用整合階段,尚未全面進入創新階段。因此,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實踐全面深度融合,將是我國當前乃至未來一段時間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關鍵任務。①
在教育信息化浪潮的影響下,傳統學校教育存在結構失衡、模式固化、思想陳舊等弊端,受到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新型教育模式的沖擊。這引起學校學生、教師、校長及其他管理人員等利益相關者的重視。因此,教育信息化領導力(educational technology leadership,ETL)不僅是校長等管理者在信息化情境里生存的需求,也是學校學生、教師、校長等其他利益相關者成長發展的需求。
本章首先探討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的研究意義與價值,然后界定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相關的概念,*后概述研究的整體思路和主要方法。
一、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的研究意義
網絡信息時代科技革命所引發的全球□革呼吁教育□革。□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0行動計劃》,標志著我國教育信息化從1.0的應用整合階段轉向□.0的融合創新階段。這也是基于中國教育信息化40余年發展的必然趨勢。□019年印發的《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0的意見》提出了“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展目標,即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
我國教育信息化從1.0向□.0的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戰略部署和行動計劃實施。在過去的教育信息化轉型過程中,我國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教育信息化轉型及其管理的□革:從1.0到□.0
教育信息化轉型是對整個教育體系的使命、戰略、結構和文化進行深刻和根本的改□。教育信息化從1.0到□.0,不僅僅是語言描述上的改□,更是面對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新要求時在發展理念、建設方式上的躍升。為此,我們需要對教育信息化的轉型進行深入思考,厘清教育信息化從1.0到□.0的轉型特征。
1. 轉型規模:從“三通兩平臺”走向“三全兩高一大”
教育信息化1.0時代,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更多的是在裝備媒體、建網絡、建資源、建平臺等方面進行信息化基礎設備建設。□01□年9月5日,□□□在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做了題為《把握機遇 加快推進開創教育信息化工作新□面》的講話,提出“‘十二五’期間,要以建設好‘三通兩平臺’為抓手,也就是‘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②。“三通兩平臺”的推進大大改善了教學信息化環境。教育信息化□.0的基本目標是“三全兩高一大”。“三全”指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兩高”指通過信息化應用水平普遍提高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實現創新應用;“一大”指*終建成一個“互聯網+教育”大平臺。教育信息化□.0是教育信息化1.0的轉型、升級和跨越,不僅包括基礎設施和資源等教育信息化環境建設,還包括教育信息化應用、管理信息化、保障措施的建設,對師生的能力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轉型重點:從教育數字化轉向教育的系統性□革
教育信息化1.0向教育信息化□.0轉型,是從提升教育信息化使用的規模和數量上升到提升應用的質量和效果的過程。教育信息化1.0主要是以基礎建設、設備配套、應用探索為中心的教育數字化工作,引入教育教學的外部□量。從本質上來說,它是將信息技術依附在傳統教育體系上,指向改善、優化傳統教育。教育信息化□.0則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革的內生□量,通過對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治理模式、教育服務模式對教育生態進行重構,利用信息技術推動內容創新、方法□革、模式創新,*終改□傳統的教學結構,并重構新時代的教學結構。
3. 轉型本質:從應用整合轉向融合創新
□019年印發的《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0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校長牽頭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建設,圍繞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目標制訂信息化發展規劃和教師研修計劃,立足應用、靶向學習,整校推進、全員參與,建立適應學校發展需求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新模式,激發教師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內生動力,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轉型要發生本質的□化,是從量□走向質□的過程。我國教育信息化轉型的本質即從應用整合階段轉向融合創新階段。在教育信息化1.0階段,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教育信息化□.0則要逐步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全方位深度融合,推動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模式□革、教育體系重構,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
(二)推動教育信息化過程中信息化領導力必不可少
隨著我國教育發展理念的轉□和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進,信息技術的發展正在深刻改□著人們的思維、生產、生活和學習方式。學校信息化建設已成為未來學校教育發展戰略的制高點。③另外,教育信息化已進入□.0時代,信息化建設更受重視,教育信息化的要求越來越高,信息化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廣泛。新的信息技術的出現不斷改□組織內部領導系統的環境條件與狀態,從而不斷引發領導結構和領導方式的□革,由信息化引起的領導力新□化被稱為“信息化領導力”(e-leadership)。④在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進程中,教育信息化領導力是由領導者自身教育、技術、管理和決策水平決定,受其他利益相關者影響,在組織管理、教學科研、專業發展、評估等方面表現出來的一系列能力。總體來說,教育信息化領導力不僅僅是一系列能力的集合,更是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堅強力量。
例如,□019年河南省教育廳印發的《河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0實施方案》明確指出,中小學校是提升教師全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關鍵,校長是□□責任人;組建校長領銜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圍繞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目標,制定并落實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制定校本研修主題,指導教師開展基于課堂教學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組織校本應用考核評價,提升學校管理團隊信息化發展規劃領導力和信息化指導能力。
(三)教育信息化領導力是學校領導者能力的重要內容
校長是學校的靈魂、師者的導師、學校的辦學籌劃者和組織者,其信息化領導力將引領學校未來的發展進程。⑤此外,學校中層管理團隊、基層教師以及學校之外的機構、社團或組織中的相關人員,作為教育教學的組成人員,應自覺地運用信息化理念和技能,通過參與多種活動來影響學生、同事和領導,以促進信息化教育教學發展。學校以及其他教育機構中各群體的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對教育信息化發展發揮著推動作用。
例如,□019年至今河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0的實施過程中,中小學校依據市縣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0的整體規劃,著眼“促進教學方式□革”“促進教學效率提升”的教學信息化發展目標,結合學校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實際,制定可實現的信息化教育教學發展規劃;綜合考慮學校信息化教學環境、信息技術應用現狀、教師年齡結構、學科教學特點等因素,尊重教師專業發展規律,重點圍繞多媒體教學環境和混合學習環境的能力點要求,分層分類確定教師全員研修主題和任務。學校教研組根據學校信息化教學發展規劃、教師全員研修主題和任務,確定本教研組研修任務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