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在國內貿易領域的理論研究一直處于較為迷茫的狀態。與現代經濟學在國內的快速發展相比,這一領域的研究進展較慢,內在邏輯甚至有些混亂。
《新時代新商經:理論溯源與創新》希望在系統回顧、梳理國內貿易領域經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為數字經濟時代下的商業經濟理論創新提供一個可能的分析框架。按照國內經濟學類學科、專業設置的歷史與現狀和主流經濟學分類標準,該書將“新商經”的研究對象界定為: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由盈利性商業組織媒介完成的,以滿足家庭或個人生活需求為目的的商品和服務的市場交易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市場制度的形成、演進。
《新時代新商經:理論溯源與創新》的研究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為基礎,更多地融入了產業組織理論、消費經濟學、規制經濟學、反壟斷經濟學等現代經濟理論成果,將數字經濟、雙循環、綠色發展等時代維度作為背景,高度關注商業領域的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把消費者行為、消費市場的運行和市場秩序等納入研究范圍,從理論的底層邏輯上把握我國內貿領域的經濟運行規律,為相關政策制定的科學化提供學理支撐。
鄭觀應在《盛世危言·商務》中有言:“商務者,國家之元氣也;通商者,疏暢其血脈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來,在商業領域經歷了波瀾壯闊的變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人類商業文明璀璨星河中光彩奪目的新星。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創立的第一所商科院校,北京工商大學在商業經濟的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北京商學院商業經濟(現為“貿易經濟”)專業的本科招生始于1960年,1981年北京商學院成為全國首批“商業經濟”(現為“產業經濟學”)碩士學位授權點,目前擁有縱貫本、碩、博和博士后的全鏈條人才培養體系。學校涌現出了周明星、賀明侖、潘大均、黃國雄等一批商經專家,培養了朱光耀、盧彥、孟揚、陳和平等政界精英,紀寶成、蘇志平、李飛、紀良綱等學界專家,以及劉曉光、汪林鵬、施炳豐等商界翹楚。
然而,我們必須看到,進人新世紀以來,隨著數字技術與商業經濟的加速融合以及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的蓬勃發展,傳統商業經濟的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都遭遇了系統性挑戰。僅從學術研究的角度看,商業經濟的創新發展亟須以現代主流經濟學的相關理論為基礎。回應數字時代提出的新命題,對傳統商業經濟研究的內容、范式進行全方位創新。
系統性挑戰需要系統性應對。2021年,根據北京市委、市政府對北京工商大學的學科發展定位,我們將成立于1983年的北京商學院商業經濟研究所更名為北京工商大學新商業經濟研究院,并將發展目標確立為:賡續商業經濟研究傳統,重新擦亮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的金字招牌。這本《新時代新商經:理論溯源與創新》是新商經研究院研究團隊的一次寶貴嘗試,創作目的在于推動數字時代商業經濟理論的創新發展,為新商業經濟理論研究提供一個全新的分析框架。
本書的創作團隊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為基礎,更多地融入了消費經濟學、產業經濟學、規制經濟學的相關理論成果,并將電子商務、平臺經濟、反壟斷等新模式、新業態、新議題納入商業經濟的研究范疇。我們在書稿的選題和主要研究思路的確定方面,聽取了商業經濟領域資深專家和新經濟領域青年學者的寶貴意見,內容體系完整,研究思路清晰。相信這本著作的出版將會有力推動新時代商業經濟的理論創新,為未來的學術探討做出奠基性貢獻。
周清杰,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工商大學新商經研究院執行院長,首都商貿發展研究基地辦公室主任,中國商業聯合會消費者評價智能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市場監管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商業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常務理事。在中英文學術期刊發表90余篇論文,其中40余篇被SSCI/SCI/EI或CSSCI(含擴展版)收錄,并有數篇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年鑒》《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或摘引;出版個人專著3部;參與《新帕爾格雷夫大辭典》《金融學大辭典》相關辭條的校譯和編寫工作;主持2項國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面上項目、全國統計科研重點項目各1項;執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應急項目、中國工程院重大戰略咨詢項目子課題、北京社科重大項目、北京市科協重點調研項目各1項;2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的子課題負責人,相關課題研究成果曾數次被國家領導人批示,被有關政府機構采納;1項政策建議轉化為北京市政協提案。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從“商”到“新商經”
一、從活動屬性看“商”
二、從職業屬性或身份屬性看“商”
三、從產業地位看“商”
四、從“商經”到“新商經”
第二節 商業、交易與市場經濟
一、商業的邏輯
二、商業與現代市場經濟
第三節 經濟學經典中的商人與商業
一、斯密的勞動分工理論
二、瓦爾拉斯的拍賣人理論
三、熊彼特的創新理論
四、新制度經濟學的交易成本理論
第四節 本書的結構安排
第二章 商學教育的演進
第一節 商學的專業名稱之惑
一、商業與貿易
二、本科專業名稱與研究生專業研究方向不統一的困惑
三、關于商品流通
第二節 商學教育發展道路:本土化還是國際化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商學教育實踐
二、商學教育的國際經驗
第三節 來自我國近代“商學”教育史的啟示
第四節 為何要回歸“商”
第三章 商經理論溯源與演進
第一節 馬恩經典中的流通理論
一、馬克思主義流通理論的基本范疇
二、馬克思主義流通理論的分析方法
三、馬克思主義流通理論的貢獻與意義
第二節 當代西方經濟學對流通理論的抽象和擴展
一、主流西方經濟學對流通理論的抽象與淡化
二、非主流西方經濟學對流通理論的補充與擴展
三、日本經濟學界的流通理論研究
第三節 國內學者對商業經濟理論的初步探索:1980~1999年
一、從“無流通論”到“有流通論”
二、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商品流通規律
三、關于流通體制改革若干重要問題的學術爭鳴
第四節 新世紀國內商業經濟理論研究的新進展:2000年至今
一、商業對外開放與內外貿研究融合
二、“互聯網+”流通背景下的商業經濟理論創新
三、新時代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的政策思考
第五節 當前商業經濟研究的發展困境與根源
一、發展困境
二、根源
第四章 新商經的經濟學基礎
第一節 產業組織理論
一、產業組織理論的研究進展
二、產業組織理論的中國化
第二節 消費經濟學
一、確定性條件下的消費經濟學理論
二、跨期消費經濟學理論
三、其他相關消費經濟學理論
四、我國消費經濟學理論的研究進展
第三節 規制經濟學與反壟斷經濟學
一、規制經濟學初探
二、傳統規制經濟學的發展沿革
三、激勵規制理論與新規制經濟學
四、反壟斷經濟學
五、反壟斷理論的發展演進
第四節 數字經濟理論
一、數字經濟的概念
二、數字經濟的內涵
三、數字經濟的特征
第五節 共享經濟理論
一、共享經濟的概念
二、共享經濟的特征
三、共享經濟的影響
四、共享經濟的中國化研究
第五章 新商經領域幾個熱點問題
第一節 網絡經濟下的零售新業態
一、零售新業態的基本理論
二、零售新業態的發展現狀
三、零售新業態的典型案例
四、零售新業態的發展建議
第二節 平臺經濟與反壟斷
一、平臺經濟
二、平臺經濟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三、平臺經濟反壟斷的原因與主要措施
四、完善平臺經濟反壟斷的相關建議
第三節 消費品產業鏈的縱向并購與橫向并購
一、縱向并購
二、橫向并購
第四節 商品市場質量安全監管
一、質量安全監管的制度
二、質量安全監管的措施
三、質量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分析
第六章 現代經濟學視角下的分銷商
第一節 分銷商:概念與職能
一、何謂分銷商
二、分銷商的職能
第二節 分銷商行為的經濟學分析
一、供求兩端的基本業態決定分銷商的組織模式
二、市場勢力與信息優勢決定分銷商的議價權和分配格局
三、分銷商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帶來代理問題和質量安全隱患
四、分銷商的縱向整合:節約交易成本和緩解信息不對稱
第七章 零售市場中的消費者行為
第一節 零售商與消費者
一、零售市場的參與者
二、零售市場的需求側變化:居民消費的變化
第二節 家庭預算約束與消費者行為
第三節 消費習慣與同儕效應
一、消費習慣
二、同儕效應
第四節 數字金融與家庭消費
一、數字金融發展
二、數字金融與家庭消費
三、異質性影響
第八章 網絡經濟與商業的融合發展
第一節 網絡經濟與消費促進
一、網絡經濟發展促進居民收入增長
二、網絡經濟發展釋放消費潛力
三、網絡經濟發展驅動消費升級
第二節 網絡經濟與商業體系變革
一、網絡經濟下交易方式發生變革
二、網絡經濟推動商品流通模式扁平化
三、網絡經濟下消費者和生產商行為變化倒逼零售商
變革
第三節 網絡經濟下市場環境及市場秩序
一、網絡經濟下平臺市場的界定及特征
二、網絡經濟下市場競爭和市場結構的新變化
三、網絡經濟下市場秩序的完善
第四節 網絡經濟發展的福利效應
一、網絡經濟發展的經濟福利效應
二、網絡經濟發展的社會福利效應
三、網絡經濟發展的生態福利效應
第九章 消費市場的政府規制
第一節 消費市場的價格規制
一、壟斷背景下的價格規制
二、特殊時期的價格規制
第二節 商品質量規制
一、完全信息假定下的商品質量
二、信息不對稱與市場失靈
三、消費品的質量規制
第三節 特殊消費品的安全規制
一、信任品與安全規制
二、食品安全的信息規制
第十章 新發展格局下的新商經
第一節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一、提出的背景
二、雙循環內涵
第二節 新發展格局下的商業經濟理論創新
一、雙循環背景下商業經濟理論創新的迫切性
二、雙循環背景下的商貿流通體系
第三節 消費需求與商業經濟理論創新
一、擴內需中的消費
二、提升消費的政策選擇
第十一章 綠色低碳下的商業發展
第一節 商業發展中對綠色低碳模式的偏離
一、電子商務帶來的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
二、零售行業低碳理念的缺失和相關政策的匱乏
第二節 未來商業的綠色發展
一、新商業對綠色發展的積極影響
二、新商業綠色發展的目標
三、新商業綠色發展的策略選擇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