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解讀《弟子規》企業培訓第一書。
本書回歸傳統文化,回歸一件件小事,告訴我們只有用心去做,經過漫長的潛移默化,最后才能形成員工個人的良好習慣,變成企業堅固的文化基石。員工成就大事業,企業產生大變化。
《弟子規》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本書將《弟子規》放在現代企業的背景下進行重新解讀,里面沒有什么大道理,只有一件件小事,主要是教導德行及為人處事之道。對于現代企業來講,其中凝聚著最為簡單實用的管理方法。
學習《弟子規》并不是只看字面意思,我們只有用心去品,用心去做,才能理解它想表達的真實含義。
《弟子規》總共1080字,113條要求,涵蓋“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等七個方面。
從“心”解讀《弟子規》企業培訓第一書。
為什么物質和財富越來越多,我們并不是越來越幸福?欲望的碰撞、金錢的至上、人情的淡漠,人變得越來越貪婪,到底該如何面對工作和生活,哪里才是問題的答案?
本書為您解決這些疑問。
從“心”解讀《弟子規》企業培訓第一書。
本書回歸傳統文化,回歸一件件小事,告訴我們只有用心去做,經過漫長的潛移默化,最后才能形成員工個人的良好習慣,變成企業堅固的文化基石。員工成就大事業,企業產生大變化。
《弟子規》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本書將《弟子規》放在現代企業的背景下進行重新解讀,里面沒有什么大道理,只有一件件小事,主要是教導德行及為人處事之道。對于現代企業來講,其中凝聚著最為簡單實用的管理方法。
學習《弟子規》并不是只看字面意思,我們只有用心去品,用心去做,才能理解它想表達的真實含義。
《弟子規》總共1080字,113條要求,涵蓋“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等七個方面。
第一章總敘
一、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二、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第二章入則孝
一、及時行動,提升執行力
二、珍惜上司的教誨
三、多從上司角度思考問題
四、事項多溝通,事業多專注
五、勿以惡小而為之
六、不貪公司小便宜
七、與老板保持一致
八、積德就是累福
九、堅持原則,不因別人的態度而動搖
十、上司有過錯怎么辦?
十一、對上司提出意見要用合適的方法
十二、愛公司才會被公司愛
十三、要學會感恩
十四、真誠心永遠不能丟
第三章出則悌
一、用心相處,團隊才會牢固
二、一"笑"泯恩仇
三、長幼有序,提升素養
四、常做舉手之勞
五、稱呼體現恭敬心
六、你用真心了嗎?
七、你這樣對客戶了嗎?
八、站與坐的禮節
九、用"聲音"提升溝通能力
十、誠于中,形于外
十一、關心同事工作以外的生活
第四章謹
一、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二、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三、衣著整齊折射身心正
四、把物品放在固定的位置
五、衣著關鍵是得體
六、吃得健康,拒絕做吃貨
七、真的"感情鐵,喝出血"?
八、注重形體禮儀
九、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十、做事沉穩,不要急躁
十一、人前人后一個樣
十二、忙中容易出錯
十三、遠離低俗事
十四、拜訪前做好預約
十五、用真名展示真實自我
十六、警惕不小心的"偷盜"
十七、有借有還,堅守承諾
第五章信
一、呼吁誠信
二、不花言巧語
三、不說臟話
四、不搬弄是非
五、不要輕易承諾不妥之事
六、吐字要清晰,語速要舒緩
七、不要說人是非
八、要善于吸取別人優點
九、以人為鏡常反省
十、為德才兼備而努力
十一、不攀比吃穿
十二、小心糖衣炮彈
十三、聞過則喜
十四、要避免有意的"罪惡"
十五、知錯要改
第六章泛愛眾
一、愛人就是愛自己
二、德高望重受人尊敬
三、才學出眾名望大
四、有才能多分享
五、巴結別人,不如修養自身
六、人忙勿擾
七、人要臉樹要皮,莫揭人短
八、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九、宣揚別人的惡,竟然也是惡?
十、該如何規勸同事的過失?
十一、吃點虧,廣結善緣
十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三、學會積極地看待問題
十四、員工不是賺錢工具,而是"人"
十五、少擺架子,以理服人
第七章而親仁
一、仁者多福
二、無欲則剛,何須諂媚?
三、與品德高尚的人多交往
四、對"小人"敬而遠之
第八章余力學文
一、只學不實踐,華而不實
二、只做不鉆研,難有正見
三、讀書用好"心眼口"
四、學習貴在專一、深入
五、功到自然成
六、工作做好四項記錄
七、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八、不可忽視的"寫字"
九、從哪里拿放哪里去
十、惜書如命
十一、要讀圣賢書
十二、"信、解、行、證"慢慢修煉
后記
一、及時行動,提升執行力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原文解釋】父母召喚我們,要馬上應答,不要拖延遲緩;父母有事要我們做,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
在企業里,把“父母”換作上司,也是同樣的道理。上司喊你,應及時應答;領導交辦的事項,要及時去做,不要拖延,要提升自己的執行力。
在企業中,凡事都有輕重緩急,應按照重要、緊急等進行排序,重要緊急的先做,不重要但緊急的次之,重要但不緊急的排第三,最后才做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上司的事情,由于崗位角色等因素,要處理的事項會比下屬重要,所以上司安排的事情一般應該優先完成,以免耽誤上司的其他工作,除非上司明確告知完成時間。對上司事項的及時處理,不僅僅是對上司的尊重,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公司效率的提升。
有的人到處求教如何與上司相處,甚至學習如何管理上級等技巧,再多的培訓和學習,其實都不如把這一條牢牢記住,并按此執行。
某公司小李,是老板的助理,人很聰明,事情做得很多,可總是受到老板的批評。他自己也很郁悶,前來求教對策。經過了解得知,老板安排的事情,他總是分析來、分析去,要么覺得老板安排的事情有失偏頗,要么覺得時間沒有必要那么急。這樣用心為老板把關方式可以理解,但要命的是,并沒有與老板溝通可能出現的狀況,而是自己想當然的拖延或改變,不及時、不主動匯報工作的進展。每次老板主動問起事項的進展,才會告知。如果做了不匯報還算及格的話,不匯報又沒有做好,那老板的訓斥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對于上級安排和交代的事項,一定要按時完成,并且及時進行匯報,讓上司了解事項的進展。如果完成有難度,更要及時溝通,一起商討對策,上司也許會選擇其他的解決方式。現在溝通手段很方便,實在找不出不及時溝通匯報的理由。
現在的員工都強調個性,追求平等,憑什么下屬非要及時完成上司安排的工作?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但在不同的環境下,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就需要遵守相應的規則。這就像一場戲,每人的角色不同,說話行為方式也不同,這完全是角色的需要,一旦卸妝,大家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沒有規則就不會有正常的秩序,還如何能夠實現平等?
換個角度想,如果自己給下屬安排工作,他丟三落四、有頭無尾,自己會怎么對待?一旦發生下屬和上司配合不好的情況,工作推進就會大打折扣。有的下屬會認為上司故意找茬,這時候仔細想想,是他故意找麻煩,還是自己確實沒有做好呢?
在企業里,應該以事為先,先把該做的事情做了,再去溝通其他的,效果會比較好;如果該做的事情不做,還找借口溝通,那就會遇到麻煩。早晚都要做的事情,為什么不及時做,非要拖拖拉拉呢?
二、珍惜上司的教誨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原文解釋】父母教導我們,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責備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
在企業中,上司的教誨,需要恭敬的去聽。上司之所以是上司,必定有強過自己的地方,在心理上,我們首先要尊重他們。能碰到一個愿意說給自己聽的上司,比較難得,無緣之人,根本不會見面,更不會有機會和自己說上哪怕一兩句話。
有些人聽不得上司說自己幾句,這種心態很不健康。上司愿意說給你聽,是覺得你可能是個可造之才;如果根本對自己什么都不說,那反而要小心了。試想,一個不喜歡你的上司,他怎么還會教育你去提升呢,能趕走的直接趕走,不能趕走的漠視就是了。哪有那么多時間浪費在一個扶不起的“阿斗”身上呢?
如果上司是個“不厭其煩”的人,天天說重復的話題,怎么辦?出現這種情況,要么是你一直沒有改進,問題還在重復發生;要么,他確實是個愛說的人。但你不去聆聽,能改變他愛說的習慣嗎?改變不了!既然改變不了,還是以敞開的心態去聽,去了解上司的言談邏輯,多聽總是沒有錯的。對上司的尊重和聆聽,會讓他對你另眼相看,他會把你看成“自己人”。
有愿意教的上司應該珍惜。在技術、知識都可以換取收益,在職位競爭非常激烈的今天,很多人想保留自己的競爭優勢,有私心的人,會害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呢?所以,對于上司的教導,更要把握機會,恭敬的去聽,畢竟他沒有收取你任何的學費。
如果你犯了錯誤,受到上司的責備,同樣需要虛心地接受,并進行自我反省。找到自身的問題,就是你進步的空間。就像學生作業有了錯誤,改正了,就是知識的增加。每個人都是在一步步的糾錯過程中成長起來的,犯錯十分正常。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推脫責任!總認為是別人的問題,或者是出于面子,或者是出于職位的發展,不愿意自己承擔責任。上司對那些犯了錯誤又狡辯的人,一定會非常反感。在上司看來,出了問題卻沒有一個端正的態度,怎么可能下次不出問題呢?這也是很多企業存在矛盾的根源:總認為上司所責有失偏頗,是張三不對或者李四的錯,就是不想承認自己有什么問題。不信,看看周圍的人在出了問題后,有多少主動承認錯誤和反思的,多是找一些所謂的“客觀理由”搪塞。
如果確實是上司沒有了解真實情況,所責有失事實,那也需要虛心地進行解釋。如果是在會議上,一定不要當場反駁,應該先給予尊重,保留意見,等到會議結束后,再找機會給上司講客觀的真相,但態度不可傲慢。即使與上司見面的機會很少,那也沒有問題,郵件、短信、微信等溝通方式非常方便,還能缺少溝通渠道嗎?何必當面針鋒相對?如果上司最后知曉了事情的真相,發現自己確實誤會了,你給了上司面子,他覺得你處理事情有禮有節,定對你刮目相看,自己發展的機會也就多了,所受的“委屈”肯定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