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理論與實證兩個角度,全面系統地研究了精敏供應鏈績效運作的基本理論與相關方法。全書共分為10章,包括導論、相關理論基礎、精敏供應鏈運作績效特征及其評估模型、精敏供應鏈Stackelberg博弈模型、精敏供應鏈戰略聯盟收益分配方法、精敏供應鏈網絡設計及魯棒優化模型、精敏供應鏈魯棒性判定方法、區間時滯特征的精敏供應鏈建模及穩定性分析、鋼鐵企業精敏供應鏈運作績效的科學衡量和本書總結與研究展望。
第1章 導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研究內容
1.3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結
第2章 相關理論基礎
2.1 供應鏈與供應鏈管理理論
2.2 精益生產與精益供應鏈
2.3 敏捷制造與敏捷供應鏈
2.4 精敏供應鏈
2.5 供應鏈績效評價理論與方法
2.6 本章小結
第3章 精敏供應鏈運作績效特征及其評估模型
3.1 問題的提出
3.2 精敏供應鏈績效評估因素分析
3.3 應用ANP-AHP組合方法建立精敏供應鏈績效評估模型
3.4 案例研究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精敏供應鏈Stackelberg博弈模型
4.1 問題的提出
4.2 模型假設與符號定義
4.3 精敏供應鏈上游段非合作博弈的經濟訂貨批量模型
4.4 精敏供應鏈上游段合作博弈的經濟訂貨批量模型
4.5 案例分析
4.6 本章小結
第5章 精敏供應鏈戰略聯盟收益分配方法
5.1 問題的提出
5.2 Shapley-value模型及其改進
5.3 精敏供應鏈收益分配分析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精敏供應鏈網絡設計及魯棒優化模型
6.1 問題的提出
6.2 問題描述和模型符號說明
6.3 數學模型的建立
6.4 模型求解與結果分析
6.5 本章小結
第7章 精敏供應鏈魯棒性判定方法
7.1 問題的提出
7.2 模型假設與符號定義
7.3 非線性時滯精敏供應鏈系統與魯棒性分析
7.4 算例與結果分析
7.5 本章小結
第8章 區間時滯特征的精敏供應鏈建模及穩定性分析
8.1 問題的提出
8.2 模型符號與說明
8.3 具有灰色隨機線性時滯特征的精敏供應鏈模型
8.4 基于李雅普諾夫函數的精敏供應鏈系統穩定性判據
8.5 本章小結
第9章 鋼鐵企業精敏供應鏈運作績效的科學衡量
9.1 研究背景
9.2 鋼鐵企業供應鏈管理面臨的境況
9.3 鋼鐵企業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9.4 基于模糊評判法的綜合評價方法
9.5 鋼鐵企業供應鏈績效評價實證研究
9.6 L鋼鐵企業供應鏈績效改善對策
9.7 本章小結
第10章 總結與研究展望
10.1 研究結論
10.2 研究展望與設想
附錄一 L鋼鐵企業供應鏈績效評價問卷調查說明
附錄二 L鋼鐵企業精敏供應鏈績效評價調查問卷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