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說孩子把父母的話當作耳邊風,或者干脆故意唱反調,孩子是真的叛逆嗎?其實是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方式不對。作者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教給媽媽跟孩子溝通的超好用的一些話,試著用這些話去跟孩子溝通,親子溝通也許會有大轉變。
孫曉,致力于中小學學生心理習慣研究,她的愿景是“成為創意文化產業的領跑者”。在此基礎上已經完成《是孩子叛逆,還是你固執》,《不打不罵把孩子送進常青藤》和“名教1+1”等系列圖書。
第一章 教和養并不是對立的,拒絕發生“管束越多,距離越遠”的情況
為什么父母管得越來越嚴,孩子卻越來越任性
——“給孩子松松綁吧”代替“我就要管到底” 001
努力想做個稱職的父母,卻得不到孩子的認同
——“孩子你想要什么”代替“我給你安排的都是最有用的” 002
孩子為什么不接受父母的建議
——“照你自己的想法做吧”代替“你必須聽我的” 005
為什么父母的經驗老是激怒孩子
——“你再想想,這樣是不是更好”代替“我都是為了你好” 007
孩子太極端,父母怎么管
——“先冷靜下來”代替“你竟敢這樣” 008
為什么父母和孩子話不投機
——“你說的有道理,咱們可以試試”代替“你為什么老頂嘴” 010
什么都給孩子最好的,他們為什么不感恩
——“孩子,我們需要你的愛”代替“一切都聽我們的” 012
給孩子過高的期望反而會壓住孩子的翅膀
——“已經很好了”代替“怎么還是不行呢” 014
孩子犯了錯,讓他自己承擔后果
——“你自己想辦法彌補”代替“這次就這樣,下次不能這樣做了” 015
第二章 贏得孩子尊敬的教子方法,讓教養變得簡單
不擺架子,和孩子聊聊天
——“你可以去做些……”代替“不準……,不準……” 018
在外人面前給孩子留面子
——“我兒子……做得特別棒”代替“你太沒出息了” 020
孩子進步了,父母的獎勵很重要
——“咱們商量一下獎勵你點什么”代替“這都是你應該做的,還提什么要求” 021
耐心地聽孩子講講自己的事情
——“能講給我聽聽嗎”代替“小孩能有什么大事” 023
平等溝通在親子溝通中至關重要
——“你真是長大了”代替“閉嘴,別說了” 026
用有效的指導幫助孩子
——“我相信你能處理好”代替“你犯錯了還這態度,太不像話了” 027
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批評孩子
——“今天你……做得很好”代替“你有譜沒有” 029
用強勢來壓制孩子的效果并不好
——“我想聽聽你的看法”代替“怎么連這點事都做不好” 031
第三章 用對方法,教出開朗、自信、大方的好孩子
讓孩子永遠展現積極向上的一面
——“謝謝你幫我”代替“別在這里添亂” 033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抬起頭來,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行的”取代“你不行” 035
讓孩子選擇誠實,放棄謊言
——“是不是你想說……”代替“你這是撒謊” 038
自制會讓孩子成長的步伐更穩健
——“你自己承擔后果”代替“別去做,做完會……” 041
正直的孩子會贏得更多的信賴
——“這么做對嗎”代替“下次改正” 043
讓孩子明白勤奮比聰明更重要
——“踏踏實實打好基礎”代替“你想想有沒有省力的方法” 045
讓孩子關心理解父母
——“你看爸媽是不是很辛苦”代替“你只要學好了我們做什么都行” 048
不可缺失的善良教育
——“你能做些什么幫助別人”代替“不要多管閑事” 050
重視孩子影響力的培養,讓孩子成為領頭羊
——“讓自己去影響別人”代替“學習以外的事情都不能參與” 053
給孩子獨立做事的機會
——“你自己來”代替“我來做” 055
幫助孩子控制好情緒
——“孩子,安靜下來”代替“你鬧夠了沒有” 059
孩子的細心需要父母的教導
——“仔細檢查一下,消滅掉不該犯的錯誤”代替“你怎么總是這么粗心”062
培養有責任心的孩子
——“做什么都要負責”代替“你還小,大了再承擔” 064
第四章 讓孩子更好地與人交往
讓孩子勇敢地走出去交朋友
——“咱們一起去……家玩”代替“你在家自己玩吧” 069
讓孩子寬容地待人待事
——“這次你原諒他吧,告訴他下次別再這樣了”代替“以后別搭理他”071
和朋友相處不能太小氣
——“多考慮自己有沒有做錯”代替“以后少搭理他們” 074
對別人有愛心和同情心
——“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代替“你什么都做不了” 076
學會接受和付出,主動表達自己的關愛
——“謝謝你的幫助”代替“你做的都是應該的” 080
讓孩子學會對父母、對生活感恩
——“愛是互相的,要享有別人的愛、也要付出愛”代替“你就想著你自己”083
讓孩子遇事要能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
——“你要是他,會做什么”代替“別理他,少來往” 086
讓孩子樂于和別人分享
——“分享能收獲更多”代替“看好自己的東西” 089
幫助孩子養成待人接物的好習慣
——“多對別人表示感謝”代替“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 092
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禮儀
——“做什么都要講規矩”代替“看你像個什么樣子” 094
第五章 對孩子學習的培養,好的教養方法很重要
讓孩子學東西的時候能夠坐得住
——“學的時候好好學,玩的時候好好玩”代替“就玩專心,快去學習” 097
孩子不愛學習,創造條件讓孩子學習
——“你能幫幫我嗎”代替“沒得商量,快去學習” 099
喜歡閱讀,讓孩子用閱讀充實自己
——“咱們一起讀讀書”代替“你就會讀一些沒用的” 101
讓孩子擁有自由學習的時間和機會
——“孩子,你來安排學習時間”代替“成績不好就要多學習” 103
孩子考試成績下來了,多分析少指責
——“也許壞事也能變好事,咱們先看看這些題為什么做錯了”代替“這么低的分也好意思拿回來?” 105
孩子的能力比分數更重要
——“我們看看還欠缺什么知識點”代替“自己反省為什么分這么低” 107
自己解決玩和學習的矛盾
——“我相信你能學習好,也能玩好”代替“真不懂事,就知道玩” 109
早睡早起,也要學會利用閑暇時間
——“早點休息,好好安排時間”代替“快點快點,別偷懶” 113
把學到的東西用在日常生活中
——“原來知識這么有用”代替“一邊去!別添亂” 115
在玩耍中培養孩子對學習的熱情
——“試試能不能玩出名堂”代替“玩,玩,每天就知道玩” 118
注重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用“學習要講究科學的方法”代替“我來幫你學” 120
第六章 正確的教養孩子讓孩子擁有學習的動力
怎樣讓孩子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強烈的好奇心
——“這是怎么回事,咱們一起學習”代替“你自己去查查” 123
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你自己想想怎么做”代替“爸媽幫你” 127
激發孩子的探索精神
——“孩子,去做吧”代替“別搞砸了” 130
熱愛學習,積極主動
——“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代替“好好學習,給爸媽爭氣” 132
自己找到學習的樂趣所在
——“學習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代替“學習本身就很枯燥” 135
鼓勵孩子參加競賽
——“用比賽考查自己的能力”代替“一定要贏不能輸” 138
有了計劃要執行
——“今日事今日畢”代替“沒完成計劃再說” 140
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
——“目標定好了就要執行”代替“這個目標太難了” 142
有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想想還有沒有別的辦法”代替“辦不到就算了” 145
選擇了方向就要堅持下去
——“多一分堅持,多一分收獲”代替“堅持不下來就算了,下次再來”147
虛心向他人學習
——“多學學別人的優點”代替“做好自己就行了” 151
遵守規則,不要做不該做的事
——“這個事情絕對不許做,一次都不行”代替“這次做了,下次就不能做了”154
第七章 孩子也要認識錢,早教育早受益
告訴孩子,錢到底是怎么回事
——“錢是用來交換的”代替“錢是家里就有的” 158
告訴你的孩子錢是從哪里來的
——“錢是付出得來的報酬”代替“錢是從銀行來的” 161
給孩子創造機會掙錢
——“你可以做……來賺錢”代替“你別老想賺錢” 163
送給孩子一個儲蓄罐,讓他學會攢錢
——“看什么時候能攢到……”代替“你怎么老亂花錢” 166
告訴孩子生活要精打細算
——“買東西要做好計劃”代替“想要什么買什么” 169
培養孩子的節流意識
——“省一元錢等于賺一元錢”代替“你怎么就知道花錢” 171
讓孩子體驗“貧窮”的生活
——“去過過苦日子”代替“真舍不得” 174
讓孩子享受攢錢的喜悅
——“這是你這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錢,由你自己支配”代替“想要什么?說出來” 176
幫助孩子養成記賬的習慣,弄清楚錢去了哪里
——“看看錢去了哪里”代替“錢怎么又花完了” 178
培養孩子的消費觀
——“這個更適合你”代替“這個太貴了,看那邊便宜的” 181
培養孩子的投資意識
——“錢能生錢”代替“你太小,別問” 182
幫助孩子戒掉貪念
——“這是你應得的”代替“這些都是你的” 185
讓孩子坦然接受貧富差距
——“我們一起努力改變現狀”代替“我們盡力滿足你” 187
第八章 孩子有了問題,及時教育
聽不進去意見和批評
——“別人批評你是希望你進步”代替“批評你就是你不對” 191
總是講臟話,制止以后講得更多了
——“說臟話能證明什么呢?告訴我好嗎”代替“再說臟話看我怎么收拾你”193
總是覺得自己不行
——“你自己能行”代替“你不行,你做不好” 195
不高興了就發脾氣
——“你看上去很失望”代替“你想怎么樣” 197
不關心網絡以外的任何東西
——“去看電影好不好”代替“除了上網你還知道什么” 199
經常與人發生矛盾
——“原諒別人無心犯的錯誤”代替“別老跟別人鬧矛盾” 200
遭遇挫折以后很頹廢
——“你一定能自己站起來”代替“摔疼沒有?我幫你起來” 202
太在意勝負
——“輸贏只是個結果”代替“輸了就是不行” 204
只能贏,輸不起
——“輸了不丟人,看看為什么輸”代替“笨,又輸了” 206
和家長頂嘴
——“怎么回事,能跟我講講嗎”代替“又犯錯,搞什么” 208
心理承受力太差
——“這有什么”代替“沒事兒,有爸媽呢” 210
第九章 警惕這些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常犯的錯誤
隨便許諾,許諾以后不能滿足孩子
——“考試成績好了證明你的努力沒白費”代替“你只要考好了,你想要的都會買給你”213
不給孩子留面子
——“咱們下來再說”代替“當著大家的面,你給我講清楚” 217
跟孩子較勁,不允許孩子說話
——“我們也有錯”代替“你錯了就是錯了,還頂嘴” 218
不注意言傳身教
——“我們做你的榜樣”代替“你別跟我們學” 220
父母太嚴厲,對孩子沒有一點鼓勵
——“不要泄氣,再努力一下就能成功”代替“你就會找麻煩” 222
恐嚇孩子,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我什么時候都愛你”代替“我不要你了” 223
父母總是太強勢
——“你能幫幫我嗎”代替“你總是什么都做不好” 225
用金錢和孩子談條件
——“你做到了咱們可以出去玩”代替“你完成了給你多少錢” 228
偷看孩子的日記
——“我不是故意的,以后不會再這樣”代替“我有權知道你的一切” 230
為什么父母管得越來越嚴,孩子卻越來越任性
——“給孩子松松綁吧”代替“我就要管到底”
家教小故事:
一個原本優秀的孩子上初中以后變得問題不斷,按照他媽媽的說法就是,老給她惹麻煩。為了讓兒子變得乖一些,這個媽媽制定了很多規矩,可是,兒子還是難管得不行。現在,他老是逃課去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會,或者去游戲廳打游戲。每天到了放學的時間也不回家,父母問一句,兒子就有一百句等著。媽媽越來越生氣,放下一句狠話:“我就要管到底。”可是母子倆的關系越來越糟糕,媽媽很鬧心:到底該怎么做呢?
“為何不試著給孩子松松綁呢?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個性,給他適當的引導,最好不要事無巨細地插手他的生活。”做了幾十年教師的鄰居向男孩的媽媽提議說。然后他們又談了好多具體的做法。媽媽終于明白了,孩子就像一副弓箭,媽媽拉得越緊,孩子跑得越遠。
好爸媽支招:
我們的孩子就像一張張白紙,父母的經驗比孩子多得多,他們總是希望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孩子,從而讓他們少摔跟頭、少走彎路。如果孩子能夠按照父母的要求做,就會少走很多彎路,也能輕松很多。可是,孩子能事事都問父母怎么做嗎?
我們見過太多的父母和孩子之間因為管教太嚴導致親子關系惡化的例子;也見過太多由此引發的悲劇:孩子跟父母擰著干,在該好好學習的年紀放棄學習,在該好好學本領的年紀消沉下去。他們這樣做,只能讓自己的人生不圓滿。孩子小、不懂事,這就需要家長正確地幫助孩子。
當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越來越不服管教的時候,是不是就是家長該主動放手的時候呢?告訴自己:“給孩子松松綁吧。”讓自己不要再過多地干涉孩子,也許,孩子就能體會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回到父母身邊來。
盡管父母覺得孩子是自己的,但是“我就要管到底”的想法也是不可取的,不能因為一時的痛快就過多干涉孩子的生活,不能讓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當父母真正理解了這一點的時候,一定會擁有良好的親子關系。
努力想做個稱職的父母,卻得不到孩子的認同
——“孩子你想要什么”代替“我給你安排的都是最有用的”
家教小故事:
琪琪上了中學以后,老是覺得自己的學習跟不上同學們。她想讓爸爸媽媽在晚上輔導自己的學習,爸爸媽媽覺得琪琪的想法很好,但是他們兩個人都很忙,不能保證每天都有時間輔導琪琪的學習。因此爸爸媽媽給琪琪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來幫助她。可是琪琪一點都不喜歡這位家庭教師。這位家庭教師總是在教他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而不重視琪琪提出的、她沒掌握的知識。一個月下來,琪琪越來越不快樂了。
她把自己的煩惱講給爸爸媽媽聽,但是爸爸媽媽一點都不理解琪琪的苦惱。爸爸說:“琪琪,我上小學的時候根本就沒人輔導過我的學習,我的學習成績依然很好。為了幫助你提高成績,我們為你請了家教,你就應該跟著老師好好學習。你只要把老師講的重點知識都學會了,一定會有不錯的成績。”
因為爸爸并沒有體會到琪琪的心情,所以琪琪對上課更加反感了。她每天放學都不想回家,因為她不想面對只顧自己講重點、一點不理會琪琪學沒學會的家庭教師。她對學習也越來越沒熱情了。
好爸媽支招:
學習要尊重孩子的意見。琪琪的爸爸沒有體會到孩子能否接受,直接生硬地給孩子安排好了一切,一段時期下來,效果并不理想。
每個家長都為教育孩子付出了大量的精力,相信每個做父母的人都能體會其中的辛苦程度。父母總是想把最好的留給孩子,讓孩子少走些彎路,總是試著去做最稱職的父母。但是,父母的這份苦心,孩子又能了解多少呢?
孩子對父母的苦心不認同,源于父母和孩子對于稱職父母的認知不同。
稱職的父母都是能克制自己的、有耐心的,他們非常善解人意,而且寬容孩子,當然,不是一時的寬容,而是一貫的寬容。
稱職的父母不管孩子有沒有犯錯,都始終如一地愛著他們的孩子,用愛包容孩子的過失。
稱職的父母隨時做好準備幫助他們的孩子。他們對待孩子一點都不自私。比如他們會為了多陪孩子而推遲公務活動;哪怕再累,當孩子有問題時他們都會認真解答。
稱職的父母對要做的事情總是進行深思熟慮,他們會尋找科學的育兒方法,然后按照這些方法做。他們總是想把教育的負面效應降到最低。
稱職的父母會尊重孩子的個性和意見。
上述這些,常常讓很多做父母的人汗顏,因為我們總是不經意間就搞砸了一些事情,對孩子造成了傷害。盡管這不是出于我們的本意。如果家長總是能夠做得稱職,那么,就不會有孩子的叛逆期了。所以,不用自責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好,父母們要做的,就是在下一次傷害孩子或者傷害父母和孩子之間關系的時候,好好想一想。
記住,父母的苦心,孩子未必都能讀懂,有的時候,父母的苦心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每個做父母的人都為教育孩子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可是,當我們的孩子違背父母的意愿,做了父母無法接受的事,或者當孩子指責我們的良苦用心都是錯誤的時候,我們都會很心痛。也許在下一次父母和孩子之間發生爭執時,我們會再也忍不住了,我們可能會發火、咆哮,甚至有時可能會恨不得把孩子趕走。
其實,孩子也有這樣的想法。所有我們接觸過的人都有這樣的時候。父母也是人,我們并不是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我們的性格和人生態度無不刻著我們過往經歷的烙印。不管多么努力,我們也跳不出自己設置的框框。因此,我們必須允許自己坦然地做一個普通的母親、一個普通的父親,做一個努力完善自我卻非十全十美的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認識到這一點。
孩子做錯了事情,并不意味著我們就應該對此負責。哪怕我們一直給孩子做出一個光輝的、誠實的榜樣,并且我們總是孜孜不倦地對他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但是孩子也可能做出讓我們不能接受的事情。比如他們會對考試的結果撒謊,或者對自己的錯誤進行掩蓋。這樣的事很多父母都可能會遇到。遇到這些事情我們應該怎么處理呢?我們應該和孩子進行一次嚴肅的談話,但我們不必為此自責和內疚。我們要把孩子看成是獨立的人,他必須為自己的形象和行為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
我們給予孩子更多的空間,讓孩子自己決定我們示范的東西他們有沒有必要模仿。我們的示范越具有說服力,孩子會愿意接受,我們和孩子的關系就會越好。下次在孩子遇到麻煩的時候就會主動告訴我們,而不是把煩惱的事情隱藏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