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與其他紅學著作迥異的研紅著作,既不同于“主流紅學家”,也不同于“紅學”其他各派。它從哲學的、心理學的、倫理學的、道德的諸多層面細致而微地探索紅樓女兒們的心路歷程、對于她們青春的騷動、成長的苦惱,以及她們一一委落塵泥的不幸命運都有鞭辟入里地描述、論析和評騭。筆鋒犀利,直逼每人的靈府。
在寫法上,作者另辟蹊徑,它不是學院式的高頭講章,而是把散文、隨筆、雜文、論文熔為一爐,且又旁征博引,涉古及今,形成一種文化大散文的文體,每章文字頗具詩的品格,讀后會感受到一種閱讀的快感。
它是一本以品藻紅樓人物為中心的著作,是一本雅俗共賞的合時宜的書,也是一本青年和廣大讀者讀紅的啟蒙讀物。
這是一部頗具詩性品格的研紅著作,既不同于“主流紅學家”,也不同于“紅學”其他各派。它以把散文、隨筆、雜文、論文熔于一爐的文體,以充滿詩情的語言,尤以其獨到的見解,探尋和揭示了黛玉、晴雯、湘云、寶釵、熙鳳、襲人、探春、李紈、可卿、妙玉紅樓十位女性的心靈秘密以及她們慘痛的人生遭遇,讀后給人一種久縈心懷的震顫。論述這十位大眾喜愛的紅樓女性,作者皆以簇新的觀點觀照她們不同的人生,深刻地剖析了她們的內心世界,引導讀者對《紅樓夢》作更深入地解讀。
《樓外尋夢:紅樓女性賞析初編》雖然是紅學專著,但卻不像一般學術著作那樣一臉嚴肅道貌岸然,而是一部“大散文”,其文筆時而凝重,時而輕松;時而濃墨重彩,時而橫筆直敘;時而飽含深情,時而詼諧雋永,或信手拈來,引詩作證,或斜刺里一筆,直指現實……不僅作者的行文具有濃重的詩情畫意,而且還引用了大量古今中外詩人的詩作;作者信手拈來,或冠以章首,統攝章意,或比況所論人物,作詩意解讀;或以詩興起,引領下文;或斜刺插入,佐證所論;或以詩作結,余韻裊裊……再輔上莎士比亞、托爾斯泰、魯迅等名人名句,將云章錦文連綴成琳瑯繽紛的詩林;再加十首《詠紅》詩,營造了濃濃詩的氛圍,讓讀者置身詩的海洋,享受一餐詩的盛宴。
這是一次對紅樓女性別樣心腸的解讀!全面顛覆“主流紅學家”見解!一章一女性,打開書頁,便可再現紅樓女性畫卷:或同情她們卑微的命運,或為她們的不幸流下一抔清淚!
宋歌,黑龍江海倫人,長期從事編輯出版工作,并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寫作。至今已發表詩歌幾百首,評論、散文百余篇;出版詩集一部、中篇小說集四部、長篇小說八部、雜著三部。本書為其第二部紅學著作。作者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黑龍江作協榮譽委員。
退休前曾任北方文藝出版社社長、總編輯;編審。
大哉紅樓(代自序)
第一章 滿紙自憐題素怨——黛玉
一、開篇絮語
二、黛玉的前世今生
三、黛玉的愛情
四、黛玉的詩才
五、黛玉之死
第二章 風流靈巧招人怨——晴雯
一、開篇絮語
二、家貧身賤,性野心高
三、小荷尖角,芒棱初露
四、任性高鳴,不善自藏
五、心慧手靈,巧奪天工
六、蒲柳之姿,望秋先零
第三章 霽月光風耀玉堂——湘云
一、開篇絮語
二、九皋野鶴,湘上閑云
三、魏晉風度,真氣撲人
四、行藏在我,毀譽由人
五、發調新奇,遠出情外
六、云散高塘,水涸湘江
第四章 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云——寶釵
一、開篇絮語
二、裝愚守拙,隨分從時
三、以柔進取,以善迷人
四、大偽若真,大巧若拙
五、青云柳絮,別有懷抱
六、寡鶴孤凰,蘭閨薄命
第五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熙鳳
一、開篇絮語
二、舌欲生花,話有機鋒
三、殺伐決斷,歷練老成
四、無德有才,奸雄可愛
五、膽大手辣,臉酸心硬
六、笑里藏刀,口是心非
七、末世凡鳥,命蹇運乖
第六章 枉自溫柔和順,空云似桂如蘭——襲人
一、開篇絮語
二、屈膝求榮,自矮三分
三、謀虛逐妄,反林擁薛
四、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第七章 生于末世運偏消——探春
一、開篇絮語
二、英姿颯爽,顧盼神飛
三、青云之志,補天之才
四、遠嫁海隅,春歸天涯
第八章 竹籬茅舍自甘心——李紈
一、開篇絮語
二、幽閑貞靜,和庸肅穆
三、親上憫下,課子育人
四、雅集詩人,自薦掌壇
第九章 畫梁春盡落香塵——可卿
一、開篇絮語
二、親上睦下,眼明心慧
三、畫堂聚麀,事敗懸梁
第十章 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妙玉
一、開篇絮語
二、孤高自賞,矯情違世
三、身在禪關,心游檻外
附錄 試作詠紅七律十首
后記
《樓外尋夢:紅樓女性賞析初編》:
當寶玉在怡紅院養傷的時候,黛玉的心就是這樣為他煎熬著,幽咽暗泣著,并因此坐下了終生不愈的“勞怯”之癥。她雖然放出了心靈的白鴿,但那種表白畢竟不是直截了當的,而是隱約的,所以她對寶玉仍然不放心,她就是這樣在“信”與“不信”之間徘徊著,因循著舊例,在自己畫的怪圈里走來走去,有生之年她似乎是永遠也走不出那個怪圈了。當她心神俱疲的時候,舉目瞭望,四陌無人,因之在青燈照壁的時候她又要以淚洗面了。她喜散不喜聚,自己固守在瀟湘館里,一顆一顆地嘗著人生苦果:流淚、寫詩;寫詩、流淚,她就是用這種方式向自己、向他人,向日月星辰,向草木蟲魚,向一切有靈性的或沒靈性的東西剖白著自己的靈魂,訴說她的痛苦。
(二)黛玉情之真
是真人始有真情,而“真人”之尤者,黛玉也。她在靈河邊三生石畔得以活命,完全得力于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那是唯一的生命之水,得了這水的滋潤,才使她存活到幻化人形的時候,她才能下世為人。絳珠仙草的生命得于神瑛侍者,那時她就把他看做唯一的依靠,產生了一種相依為命的依賴感。所以當她化為人形來到人間和舊相知相遇的時候,一見之下就有了以生命相許的愛的初萌,在經過痛苦的探尋,執著的追索,激烈的碰撞之后,兩人便產生了至上的唯一的愛,對于黛玉來講,她之所以把愛情看做是至上的,是因為舍此之外,她的精神便無處寄托,她是寄人籬下的畸零無侶者,既缺父母之愛,也少兄妹之歡,那么將感情寄于何處呢?除了讀書吟詩外,仿佛只有愛情了。而讀《西廂記》《牡丹亭》也是在給感情尋找出路,而作詩更是對愛情的宣示。所以她的痛苦的一生是在愛情的旋渦中度過的,她的脆弱的生命在波浪中浮沉著,自己不能主宰,也無力主宰,黛玉又把她的愛情看做生命的唯一,所謂唯一,是“只有一個,沒有第二”,寶玉就是她生命的唯一。除了那“還淚”之說的宿命之外,在人間也只有寶玉與她志同道合,心心相印。可惜的是,由于時代的局限,封建思想的禁錮,這個心存反叛的少女,也只能在大多數的時間,把達到沸點的愛情痛苦地壓在心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