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創新思維與創新方法教育出發,將40條發明原理作為教學主線貫穿于全書各章,主要章節內容包括TRIZ基礎、發明問題的傳統方法、創新思維技法、批判性思維方法、系統分析方法、技術矛盾與矛盾矩陣、物理矛盾與分離方法、S曲線與技術系統進化法則、物場分析與標準解、科學效應與知識庫應用、用TRIZ解決發明問題、顛覆性創新與突破性創新。各章節均精心安排了課前閱讀“創意無限”課后“習題”和“實驗與思考”等模塊,實操性強。本書面向應用型高等院校各個專業的學生,是有關創新思維與技術創新方法的一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優質教材。
第一章 TRIZ基礎
【創意無限】TRIZ的40個發明原理
第一節 發明與創新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TRIZ的起源與發展
第三節 發明的五個級別
第四節 TRIZ的核心思想
第五節 國家標準:創新方法應用能力等級規范
【實驗與思考】在線學習創新方法
第二章 發明問題的傳統方法
【創意無限】相同的發明原理解決不同的發明問題
第一節 什么是思維定式
第二節 試錯法
第三節 頭腦風暴法
第四節 形態分析法
第五節 和田十二法
【實驗與思考】頭腦風暴法應用實踐
第三章 創新思維技法
【創意無限】發明原理1-4
第一節 創造性思維方式
第二節 創造性思維技法
第三節 最終理想解(IFR)方法
【實驗與思考】創造性思維技法的實踐
第四章 批判性思維方法
【創意無限】發明原理5-8
第一節 什么是批判性思維
第二節 批判性思維的演進
第三節 思維的公正性
第四節 批判性思維的六個階段
【實驗與思考】學習使用思維導圖工具
第五章 系統分析方法
【創意無限】發明原理9-12
第一節 系統與系統思維
第二節 功能分析
第三節 組件分析
第四節 因果分析
第五節 資源分析
第六節 裁剪分析
【實驗與思考】關于眼鏡的系統組件分析
第六章 技術矛盾與矛盾矩陣
【創意無限】發明原理13-16
第一節 TRIZ中的矛盾
第二節 技術矛盾
第三節 39個通用工程參數
第四節 矛盾矩陣
第五節 利用矛盾矩陣求解技術矛盾
【實驗與思考】應用矛盾矩陣獲取問題解決方案
第七章 物理矛盾與分離方法
【創意無限】發明原理17-20
第一節 物理矛盾
第二節 分離方法
第三節 利用分離方法求解物理矛盾
第四節 將技術矛盾轉化為物理矛盾
第五節 用發明原理解決物理矛盾
【實驗與思考】用分離方法解決物理矛盾
第八章 S曲線與技術系統進化法則
【創意無限】發明原理21-24
第一節 技術系統的進化
第二節 S曲線及其作用
第三節 技術系統進化法則
【實驗與思考】深入理解S曲線與技術系統進化法則
第九章 物場分析與標準解
【創意無限】發明原理25-28
第一節 物場分析的概念
第二節 物場分析方法
第三節 物場模型類型
第四節 物場分析的一般解法
第五節 物場模型分析的應用
第六節 標準解系統
【實驗與思考】物場分析與標準解系統應用
第十章 科學效應與知識庫應用
【創意無限】發明原理29-32
第一節 科學效應的作用
第二節 TRIZ理論中的科學效應
第三節 創新的知識資源
第四節 支持產品創新設計的知識庫
【實驗與思考】科學效應應用實踐
第十一章 用TRIZ解決發明問題
【創意無限】發明原理33-36
第一節 TRIZ是最好的創新發動機
第二節 航空燃氣渦輪發動機的技術進化
第三節 飛機機翼的進化
第四節 提高智能吸塵器的清潔效果
第五節 寶馬汽車的外形設計
第六節 油漆灌裝系統的裁剪
【實驗與思考】TRIZ創新方法應用實踐
第十二章 顛覆性創新與突破性創新
【創意無限】發明原理37-40
第一節 顛覆性技術創新
第二節 破壞性創新的運用
第三節 突破性創新
【課程學習與實驗總結】
附錄
附錄A 物理效應表
附錄B 化學效應表
附錄C 幾何效應表
附錄D 39×39矛盾矩陣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