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圍繞東南第一要缺兩江總督,通過“湘人江督格局”和“北洋下南洋”兩個概念和進程的深入探討,將道光、咸豐至民國初年東南地區三次大的權勢轉移揭示出來,為晚清政治格局的演變貢獻一條新的解釋線索。在此基礎上,突出南北關系,并嘗試突破內外輕重、督撫專政的爭議,提出“有重心的同治”格局,用以理解晚清政治的特色及出路。
韓策
----------------------------
韓策,陜西藍田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的教學與科研,近期主要研究晚清政治史、科舉史、湘軍史。出版專著《科舉改制與最后的進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合作整理校訂《汪榮寶日記》(中華書局,2013)、《凌霄一士隨筆》(中華書局,2018),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發表論文多篇。
目錄
解釋晚清政治的另一密鑰崔志海1
前言9
第一章 從八旗到湘楚:道咸之際東南的權勢轉移13
第一節 八旗為主: 道光以前的江督人事結構14
第二節 湘楚漸盛: 鴉片戰爭前后的江督選任23
第三節 1860年曾國藩出任江督的曲折及轉折意義32
第二章 從紛更到穩定: “湘人江督格局” 的形成42
第一節 七年三往返: 曾國藩難以穩坐江督46
第二節 非湘非淮: 曾國藩去世后的江督紛更55
第三節 聞鼙鼓而思將帥: 劉坤一短暫督江的臺前幕后64
第四節 從左宗棠到曾國荃: 湘人江督格局的形成70
第三章 從南北提衡到東南互保: 湘人江督格局的維系86
第一節 1890年劉坤一再任江督的臺前幕后88
第二節 北洋南洋一線牽: 甲午戰后圍繞直督和江督的政爭95
第三節 庚子事變前李鴻章、 張之洞、 劉坤一的出處與政局變遷128
第四章 “北洋下南洋”的發軔與湘人江督格局的難以為繼163
第一節 辛丑回鑾前后清廷裁抑東南勢力164
第二節 袁世凱“北洋下南洋” 的發軔170
第三節 劉坤一去世后的江督人選174
第四節 張之洞短暫督江的臺前幕后180
第五節 魏光燾督江后面臨的挑戰187
第五章 湘人江督格局的終結與北洋下南洋的形成193
第一節 鐵良南下與江督紛更194
第二節 鐵良回京與湘系再遭重創201
第三節 從湘人江督到北洋南下: 1904年的滬上輿論207
第四節 周馥督江與北洋下南洋的形成214
第六章 江督之爭與丁未政潮的一個新解釋223
第一節 庚子事變后瞿鴻禨崛起的因素與派別226
第二節 瞿鴻禨整合力量抵制北洋的努力230
第三節 岑春煊首次運動江督受阻234
第四節 岑春煊與端方的江督之爭238
第五節 丁未政潮的一個新解釋246
結論 江督易主與晚清政治254
一、 東南的三次權勢轉移254
二、 晚清的“南北” 問題262
三、 晚清“有重心的同治”269
附錄 清代兩江總督年表281
征引文獻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