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闡述金融科技和供應鏈金融數字化的最新發展,從供應鏈金融中的信息不對稱這一根源性問題出發,以數字化技術破解這一根源性問題;分析數字供應鏈金融平臺的特點與商業模式,以及技術平臺的云計算、零信任技術、物聯網與邊緣計算等架構;分析主要的數據處理技術,包括計算機視覺技術、隱私計算、零知識證明、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區塊鏈技術等;對數字供應鏈金融的高級形式——數字孿生,提出系統構架和構建方法;最后,分析微分格等公司的行業領先解決方案。
段偉常,博士、博士后,廣州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具有計算機、系統科學、物流、金融等多專業背景,出版專著《區塊鏈供應鏈金融》《供應鏈金融5.0》《數字經濟分布式治理》《區塊鏈技術與電子商務應用》等劉耀軍,碩士,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產品供應總經理。曾先后就職于多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具有供應鏈規劃、生產制造、物流配送、原材料采購等方面20年以上的管理經驗。易福華,碩士,北京微分格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主持數字信用與數字資產、產業鏈數字化、數字金融、動產融資等產品研發,結合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和新型金融科技等,打造基于物聯網的供應鏈金融平臺。
第1章 緒論 1
1.1 數字技術驅動下的金融科技創新 1
1.1.1 數字文明背景下的金融技術治理創新 1
1.1.2 金融科技發展歷程 3
1.1.3 數字金融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的重要作用 4
1.2 數字供應鏈金融的發展邏輯 6
1.2.1 供應鏈金融的內在邏輯與商業模式 6
1.2.2 數字技術支撐供應鏈金融創新發展 8
1.2.3 數字供應鏈金融的內涵 10
1.3 信息不對稱與數字供應鏈金融 11
1.3.1 供應鏈金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11
1.3.2 數字金融的邏輯:緩解信息不對稱 14
1.3.3 數字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路徑 15
1.3.4 數字化推動供應鏈金融的轉型升級 19
1.4 創新點與研究意義 22
1.5 小結 25
第2章 相關理論與數字技術 27
2.1 供應鏈金融中的信息不對稱 27
2.1.1 中小企業融資中的信息不對稱 28
2.1.2 信貸配給問題 31
2.1.3 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傳統思路 31
2.1.4 破解信息不對稱問題的數字技術 32
2.2 可信數據 34
2.2.1 從“立字為據”到“可信數據” 34
2.2.2 可信數據的內涵 35
2.2.3 數字信任 36
2.2.4 可信數據管理 37
2.2.5 可信數據的實現路徑 38
2.3 平臺架構與技術 41
2.3.1 云計算架構 41
2.3.2 零信任架構 43
2.3.3 物聯網 47
2.3.4 邊緣計算 50
2.4 數據處理技術 54
2.4.1 計算機視覺技術 54
2.4.2 隱私計算 57
2.4.3 零知識證明 67
2.4.4 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 71
2.4.5 區塊鏈技術 77
2.5 數字孿生 81
2.5.1 數字孿生的概念及其發展 81
2.5.2 數字孿生的應用價值 82
2.5.3 數字孿生模型構建 84
2.5.4 數字孿生融合應用 85
2.6 小結 87
第3章 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 89
3.1 金融科技的應用價值 89
3.2 供應鏈金融科技特征 91
3.3 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的內涵及商業模式 94
3.3.1 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的經濟屬性 94
3.3.2 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的商業模式設計 96
3.3.3 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的商業模式構建策略 98
3.4 網絡平臺中立性 100
3.4.1 網絡平臺中立性的一般內涵 100
3.4.2 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的中立性 101
3.4.3 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的非中立行為 103
3.4.4 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存證 103
3.4.5 案例:銀貨通金融科技平臺 104
3.5 場景金融服務 110
3.5.1 場景金融概述 110
3.5.2 供應鏈金融場景的定義與內涵 113
3.5.3 供應鏈金融場景化構造機理 115
3.5.4 場景化策略 118
3.5.5 場景化與風險管理 120
3.5.6 動產質押監管場景的智能化 121
3.6 小結 125
第4章 供應鏈金融的數字孿生技術 127
4.1 供應鏈數字孿生 127
4.1.1 供應鏈數字孿生的應用基礎 127
4.1.2 供應鏈數字孿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特征 128
4.1.3 供應鏈數字孿生架構 130
4.1.4 供應鏈數字孿生的支撐技術 131
4.1.5 供應鏈數字孿生的功能與特點 135
4.1.6 供應鏈數字孿生的應用 140
4.2 動產質押融資與倉單數字孿生 147
4.2.1 動產質押融資 147
4.2.2 倉單融資 148
4.2.3 倉單融資與數字技術 150
4.3 倉單數字孿生 150
4.3.1 倉單數字孿生概念 151
4.3.2 可信數據與倉單數字孿生 151
4.4 倉單數字孿生的應用框架 154
4.4.1 倉單融資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154
4.4.2 倉單數字孿生的總體框架 155
4.4.3 倉單數字孿生的概念模型 156
4.4.4 基于法律關系的數字映射 158
4.5 倉單數字孿生的技術方案 160
4.6 倉單數字孿生的功能特性 163
4.6.1 數據雙向交互操作 163
4.6.2 多維度的功能特性 165
4.6.3 “特定化”機制 166
4.7 智能風險控制機制 168
4.7.1 風險管理的思路 168
4.7.2 平行風險控制 170
4.8 小結 173
第5章 數字供應鏈金融產業實踐 175
5.1 “平臺+銀行”的產業數字金融創新模式 175
5.2 場景導向的智能化金融科技平臺 178
5.2.1 案例——微分格 178
5.2.2 供應鏈產品與服務的設計 180
5.2.3 產品與服務的技術特點 184
5.3 存貨(倉單)融資智能化應用與創新分析 186
5.3.1 智能技術應用與服務創新 187
5.3.2 需求的實現與升級 187
5.4 存貨(倉單)融資監管平臺建設與運營經驗 191
5.4.1 金融科技平臺建設 192
5.4.2 風險管理的實踐與創新 195
5.4.3 平臺運營規范 199
5.5 糧食行業存貨(倉單)融資智能化實踐 202
5.5.1 行業背景 202
5.5.2 倉單融資業務痛點 203
5.5.3 解決方案 205
5.5.4 應用案例 207
5.5.5 案例小結 212
5.6 案例:佳怡供應鏈一體化協同平臺 212
5.7 案例:佳世網絡貨運平臺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