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預測與決策分析:理論、實踐、案例》試圖從“理論、實踐、案例”三維視覺構建經營預測與決策分析框架,揭示企業經營預測與決策規律,完善和充實經營預測與決策理論,突出經營預測與決策分析的前瞻性、實用性和系統性。主要內容有銷售預測分析、利潤預測分析、資金預測分析、短期經營決策分析和長期投資決策分析。《經營預測與決策分析:理論、實踐、案例》為補充和完善經營預測與決策分析理論做出有益探索,同時也為經營預測與決策分析理論應用于我國企業管理實踐提供一種現實指導。希望《經營預測與決策分析:理論、實踐、案例》的出版能夠引起企業管理學術者與實務界人士對經營預測與決策問題的廣泛關注,并激起他們對這一領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興趣!督洜I預測與決策分析:理論、實踐、案例》可作為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學習用書,也可作為企業經營管理類專業師生的教學參考用書。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是人們實踐經驗的總結,有著深刻的哲理。所謂預測,是指通過對事物的過去和現在的情況進行分析、研究,找出其發展變化的規律,從而運用一定的方法對事物發展的未來作出預計和推測,簡言之,就是根據過去和現在來預計未來,根據已知推測未知。經營預測作為預測的一個分支,是預測理論和方法在經營領域中的應用。因此,可以認為經營預測是根據企業經營活動的歷史和現實,運用定性和定量方法,揭示出經營活動的客觀規律,指出各類經營現象及其運行過程未來發展的可能途徑及其結果。決策是指對未來實踐的方向、目標、原則和方法所作的決定,而決策學正是研究、探索和尋求作出正確決策的規律的科學。為了決策正確,就必須對事物的未來進行判斷。預測為決策提供依據,科學的預測是正確決策的保證。預測與決策的質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進行預測與決策所用的方法和技術。
本書試圖從“理論、實踐、案例”三維視覺構建經營預測與決策分析框架,揭示企業經營預測與決策規律,完善和充實經營預測與決策理論,突出經營預測與決策分析的前瞻性、實用性和系統性。主要內容有銷售預測分析、利潤預測分析、資金預測分析、短期經營決策分析和長期投資決策分析。本書為補充和完善經營預測與決策分析理論作出有益探索,同時也為經營預測與決策分析理論應用于我國企業管理實踐提供一種現實指導。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夠引起企業管理學術者與實務界人士對經營預測與決策問題的廣泛關注,并激起他們對這一領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興趣。
經營預測與決策分析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很強的新興學科,內容涉及哲學、社會學、經濟學、統計學、數學、信息論、控制論、系統論、人才學、行為學等眾多學科,而且本人的研究和認識能力有限,因此本書難免掛一漏萬,期待著大家的批評指正;同時,本書在撰寫過程中,參考、吸取和借鑒了同行的相關研究成果,在此深表謝意。
第1章 經營預測分析概述
1.1 預測及預測的發展
1.2 預測分析的意義
1.3 預測分析的分類
1.3.1 按預測的期限范圍分類
1.3.2 按預測的內容分類
1.4 預測分析的特點
1.4.1 預見性
1.4.2 明確性
1.4.3 相對性
1.4.4 客觀性
1.4.5 可檢驗性
1.4.6 靈活性
1.5 影響預測分析準確度的因素
1.5.1 經濟活動具有偶然性
1.5.2 影響因素與預測模型的匹配性
1.5.3 預測者分析判斷的能力
1.5.4 資料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1.6 預測方法選擇的影響因素
1.6.1 預測的目標特性
1.6.2 預測的時間期限
1.6.3 預測的精確度要求
1.6.4 預測的費用預算
1.6.5 資料的完備程度與模型的難易程度
1.6.6 歷史數據的變動趨勢
1.7 預測的基本原則
1.7.1 掌握豐富可靠的信息資料
1.7.2 預測分析的時間不宜太長
1.7.3 根據預測的經濟過程與現象來選擇預測方法
1.7.4 預測分析應充分估計預測的可能誤差
1.8 預測分析的基本原理
1.8.1 慣性原理
1.8.2 類推原理
1.8.3 相關原理
1.8.4 概率推斷原理
1.9 預測分析的步驟
1.9.1 確定預測目標
1.9.2 確定預測因子
1.9.3 收集和整理資料
1.9.4 選擇預測方法
1.9.5 作出預測結論
1.9.6 檢查驗證,修正預測值
1.9.7 報告預測結論
1.10 預測的基本方法
1.10.1 定量預測法
1.10.2 定性預測法
第2章 銷售預測分析
2.1 銷售預測的意義
2.2 定性銷售預測方法
2.2.1 全面調查法
2.2.2 典型調查法
2.2.3 專家集合意見法
2.2.4 推銷員判斷法
2.3 定量銷售預測法
2.3.1 移動平均法
2.3.2 加權移動平均法
2.3.3 趨勢平均法
2.3.4 指數平滑法
2.3.5 直線回歸分析法
第3章 利潤預測分析
3.1 目標利潤預測分析的一般方法
3.1.1 調查研究,確定利潤率標準
3.1.2 計算目標利潤基數
3.1.3 確定目標利潤修正值
3.1.4 最終下達目標利潤、分解落實納入預算體系
3.2 利潤敏感性分析方法在利潤預測中的應用
3.2.1 測算任一因素以任意幅度單獨變動對利潤的影響程度
3.2.2 測算多個因素以任意幅度同時變動對利潤的影響程度
3.2.3 測算為實現既定的目標利潤變動率應采取的單項措施
……
第4章 資金預測分析
第5章 經營決策分析概述
第6章 短期經營決策分析
第7章 長期投資決策分析
這樣,根據所確定的指標體系及相應的衡量標準,可以逐一描述各屬性的“現狀”與“理想”差異情況,給出各解決方案所涉及的各屬性相對于“現狀”的“改進程度”或相對于“理想”的“接近程度”,這種“改進或接近程度”就可一般地稱為“目標”。鑒于此,一個完整的決策過程可以用“現狀”“理想”“目標”三個要素來表征,現狀代表了決策的出發點,理想代表了決策的最佳點,目標的最優化就代表了貫穿于整個決策過程的永恒追求與指導思想。
這里需要說明,關于最優化的決策目標,西蒙認為:人們沒有智力做到最優化,因而提出了所謂的“夠好”,也就是“滿意”的決策準則。令人遺憾的是,從操作上看,“滿意”準則存在著明顯的問題:
。1)混淆了有限理性與滿意的區別,事實上約束條件下的最優化,與符合最低滿足要求的滿意準則是不同的。
。2)滿意只是追求最優的不完全或不成功的后果,無法事先以此作為決策指導原則,否則易使決策陷入一切皆空的哲學思辨之中。
從心理動力形成基礎來看,滿意所指的是可達到狀況,以此為理想,將會消除前述理想與現狀之間存在的張力,無助于心理動力的形成。對于人們經常提的“找針”決策例子,即在干草堆里找出一根滿足縫紐扣要求的針很容易(滿意標準),而找一根最尖的針卻不容易(最優標準),從中可見,這里所謂的滿意標準,實際上只是達到縫紐扣目標前提下,找針時間最短或者成本最低的隱含表示,這在本質上是一種約束條件下的最優追求。一般地,考慮到現實中存在的理想模糊、現狀不明、指標不清、目標難定、信息不全和環境多變等復雜情況,可見此時問題的本身就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決策的關鍵就在于創意方案的構建,而根本不可能提出什么滿意的標準,如果人們內心沒有對于理想的執著追求,自然就會失去激情專注的創新動力。這意味著,現實決策實際上只是帶有時間、信息、資源、能力等約束條件的最優化過程,而不可能只是泛泛所指的尋求滿意。
具體地從決策指標的選擇看,從一個籮筐中挑選一個最大的西瓜,買一雙價格最便宜的皮鞋,找一個薪水最高或者離家最近的工作,這類基于單指標的決策似乎非常簡單,其中所涉及的只是比較、排序、選擇,以使自己最滿意的決定過程,F實中,人們的真正決策過程可能還會涉及更多影響因素,例如,挑選出來的最大西瓜,是否脆甜多汁并且新鮮?買下來后是否能方便地拿回家?一家三口是否能及時吃掉而無浪費?買到的最便宜皮鞋,品牌形象如何?是否耐用、美觀、有型、適腳等?找到的薪水最高的工作,其未來加薪可能,福利待遇,工作環境與挑戰性,個人能力要求與發展空間,人際關系與公司文化等情況如何?離家最近的工作,實際的上下班交通是否最安全、最便宜、最快捷、最舒適?再如企業利潤最大化,看起來只涉及單指標,但仔細考慮,是任期最大化還是長期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