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榮獲喬治·奧威爾圖書獎、《大西洋月刊》2011年度最佳心理學作品。經濟增長成為我們理解世界的單一文化,它主宰了我們如今的價值觀與日常言語。每個時代都有一則主導我們理解世界、社會和生活的故事,它壓倒其他的故事,成為時代唯一標準。以賽亞·伯林說:我們如何思考和行動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主流觀念的歷史,有些主題會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在一兩代人的時間里占據想象力,并塑造我們的整個生活。十七世紀時,人類相信科學理性;我們這個時代則相信,經濟增長會創造幸福。然而過度相信經濟增長的故事,反而讓我們忽視人性中的其他價值,例如親情、教育對社會的改造、企業和員工之間的保護和忠誠、醫療健康與市場化之間的沖突等。我們失去了在經濟領域之外表達自己的能力,用經濟語言替代一切。不知從何時開始,即使在日常對話里,不論談論什么,大家皆滿口成本效益;無償地關心某人或做某事,內心竟會感覺尷尬……作者以廣博的歷史、經濟學和文化知識,從教育、企業、宗教、醫療等和我們生活交織的六大面向,探討了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價值觀,最后并提出了,如何在個人生活中落實更多元價值、更人性化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