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業是中國發展所處變革和轉型時期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戰略轉型的重要動力之一,也是應對歐美等發達國家重振制造業戰略,構建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關鍵所在。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我國與美、日、德等諸多傳統汽車制造強國相比,在技術研發、產業發展、市場培育、政策創新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綜合比較優勢。然而,伴隨著全球汽車產業由傳統燃油汽車向新能源汽車的轉型升級,新能源汽車產業原材料供應風險進一步加劇。同時,我國“雙積分政策”與“禁售燃油汽車時間表”雖然加速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但也出現了“無效產能過剩”“有效產能不足”的局面,亟待通過國際合作,有效打通科學技術和產能合作通道,推動產業發展。本書以新能源汽車產業及其國際貿易鏈層網絡為研究對象,在分析網絡的拓撲結構及其演化對產能合作影響的基礎上,揭示了新能源汽車國際產能合作模式,為新能源汽車國際產能合作提供理論支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走出去”提供政策建議。
劉蘭劍,教授,管理學博士。任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理事,公共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技術經濟學會知識產權專業委員會委員,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研究員,陜西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等職。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科技部、陜西省、廣東省、重慶市等科技計劃項目評審專家,多家核心期刊審稿人。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認定的管理類重要期刊《科學學研究》《科研管理》《研究與發展管理》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主持及參與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省部級等科研項目30多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