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愛》是夏洛蒂的第二部小說。她借一個出身寒微的年輕女子奮斗的經歷,抒發了自己胸中的積愫,深深打動了當時的讀者。小說的獨特之處不僅在于小說的真實性和強烈的感染力,還在于小說塑造了一個不屈于世俗壓力,獨立自主,積極進取的女性形象。書中簡?愛對羅切斯特的愛情故事,生動地展現了的那火一樣的熱情和赤誠的心靈,強烈地透露出她的愛情觀。她蔑視權貴的驕橫,嘲笑他們的愚蠢,顯示出自強自立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大膽地愛自己所愛,然而當她發現自己所愛之人還有妻子的時候,又毅然離開她所留戀的人和地方。該小說要表達的,即婦女不甘于社會指定她們的地位而要求在工作上以至婚姻上獨立平等的思想,這在當時,對英國文壇是一大震動。
閱讀世界名著,究竟應該選擇什么版本?
嗨!圖書科普君來啦!想看世界名著,你一定會被那么多的版本震撼到,那么就來看看這里的奧秘有多少吧!
1.書名都是一樣的,內容可完全不同哦:
“噢,我的上帝啊,我的親愛的朋友,在這個愚蠢的世界里最受上帝照顧的最幸運的人兒,美麗的阿芙羅拉。娜斯塔西婭。塔季雅娜女士……”
每當看到這種對話時,你會不會有一種立馬想把書扔樓下的沖動……
的確,不同譯者的作品帶給讀者的感受有天壤之別,科普君知道,讀者的要求不高,就是讓你把原著的故事講清楚、講準確了,然后文風要是再生動精彩點就更靠譜了。但往往事與愿違,看看下面的實例吧:
這是在《簡愛》中對同一段話的翻譯:
版本1:
“你在哪兒看到了必要性?”他突然問。
“哪兒?先生,是你把它放在我的面前的。“
“什么形狀的?”
“英格拉姆小姐的形狀;一個高貴和美麗的女人,——你的新娘
版本2:
在哪兒看到的呢?”他猛地問道。
“哪兒?你,先生,已經把這種必要性擺在我面前了。”
“什么樣的必要性?”
“就是英格拉姆小姐那模樣,一個高尚而漂亮的女人——你的新娘。”
著名翻譯家宋兆霖版本:
“你從哪兒看出非這樣不可的呢?”他突然問道。
“從哪兒?是你,先生,讓我明明白白看出的。”
“在什么事情上?”
“在英格拉姆小姐的事情上,在一位高貴漂亮的女人——你的新娘身上。”
對比可以看出,宋兆霖先生的翻譯版本不但能夠將故事講述地十分清楚準確,行文也生動流暢,這是宋老作為我國最頂尖的翻譯家的深厚功底的體現,選擇高水平譯者的翻譯版本是選購世界名著最關鍵的要素。
那么問題來了,那么多版本,一一對照看,太麻煩了對不對?
說的沒錯,《名家名譯世界文學名著》幫你解憂,一流的作品必須要有一流的翻譯家進行打造,本套叢書的翻譯者全部是我國老一代知名翻譯家,宋兆霖、陳筱卿、李文俊等老一輩翻譯家憑借著他們對扎實的基本功和嚴謹的治學態度,以及老一輩專家所生活的時代背景,更能準確地將原著通過中文展示給讀者,同時文筆的優美和行文的流暢性是無可比擬的。
2.譯者決定名著是否可讀:
前面你也看到了,由于不同的翻譯者水平的不同,翻譯作品的內容大相徑庭。你也許會覺得翻譯僅僅是將外語轉化成中文,NO!那是翻譯軟件干的事情!
《名家名譯世界文學名著》系列的翻譯家們,在翻譯每一部作品的時候,都是逐字逐句地推敲,甚至某一個詞在其語境下用中文的哪個字,都需要查閱大量資料,征求無數意見。老翻譯家們翻譯一部作品,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許多知名的翻譯家一生中就那么幾部翻譯作品,這可不是現在很多翻譯機構所能比擬的。
那么,您肯定會問科普君這個問題了——“那我總不能買一本書的時候去查一下譯者身份吧!”好吧,有簡單的辦法,每本書都應該有譯者簡介,這些簡介都是真實的,你可以盡情對比的。至于某些名著沒有譯者簡介的,那么……你懂的!
3.盡量選擇全譯本或者名家精譯本:
買書不是買白菜,如果差不了幾個錢,盡量選擇全譯本或者名家精選本,現在書店里好多如“普及本”、“白話本”等等的小薄冊子,看著便宜很多,但真心沒內容啊!
一部能打動全世界的作品,您都看不全,那多虧!一部作品需要有其完整的邏輯線索,但往往一些掐頭去尾或者當中攔腰斬斷的翻譯,將原著的精華全部打破,讀者得到的只能是一些支離破碎的片段,所以會有很多讀者閱讀完某部世界名著后會不屑,那是您沒找到好的譯本啊!所以,世界名著的全譯本是購買首選。當然了,某些國外作品對于我國青少年也有一些不好的影響,我們也得“去其糟粕”,所以,“名家精選本”是值得信賴的選擇!
科普君已經說了很多了,如果您還覺得沒懂,或者您懶得去甄別,那么,這里有科普君的推薦——《名家名譯世界文學名著》系列,上面所講的大實話,在這套書里都有體現!
簡·愛
★被譽為偉大天才的傳世名著,塑造出現代女性獨立的永久楷模。
★19世紀英國最出色的小說之一,入選“中小學生必讀叢書”。
★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女性形象——簡·愛。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生于英國北部的一個牧師家庭,母親早逝,家庭窮困。夏洛蒂的代表作是《簡。愛》(1847),另外還有描述十九世紀初期英國工人運動的小說《雪麗》夏洛蒂·勃朗特與其姐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并稱“勃朗特三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