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翻譯專業教材系列:英漢口譯理論與實踐》為高等學校翻譯專業教材,主要針對翻譯專業本科學生、英語專業本科學生、翻譯專業碩士生或其他對口譯理論與實踐感興趣的學習者。全書由八個章節組成,即口譯歷史回顧、口譯基本原理、口譯研究方法、口譯研究模式、口譯測試、口譯與語言學、口譯與語用學、口譯研究發展趨勢。這八個章節看似獨立又相互關聯,共同構成口譯理論與實踐的基本問題,對這些問題的引介、梳理和探究有助于口譯學習者認識口譯理論的本質和規律,基本掌握口譯理論的發展起源、進程和方向。
口譯是一種運用語言的復雜交際活動,它牽涉到個體的腦神經活動、心理活動、語言運用方式等認知活動,口譯理論正是揭示隱含在口譯活動現象背后認知基礎的理論工具。《英漢口譯理論與實踐》嘗試從多角度引介和探究口譯理論與口譯實踐的關系,以幫助口譯學習者掌握口譯基本技能,培養口譯理論意識,運用口譯理論知識進一步認識口譯現象的本質和規律,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英漢口譯理論與實踐》為高等學校翻譯專業教材,主要針對翻譯專業本科學生、英語專業本科學生、翻譯專業碩士生或其他對口譯理論與實踐感興趣的學習者。
《英漢口譯理論與實踐》一書由八個章節組成,即口譯歷史回顧、口譯基本原理、口譯研究方法、口譯研究模式、口譯測試、口譯與語言學、口譯與語用學、口譯研究發展趨勢。這八個章節看似獨立又相互關聯,共同構成口譯理論與實踐的基本問題,對這些問題的引介、梳理和探究有助于口譯學習者認識口譯理論的本質和規律,基本掌握口譯理論的發展起源、進程和方向。
《英漢口譯理論與實踐》主要具備如下幾個特點:
(1)在引介理論的同時,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英漢口譯理論與實踐》作為口譯研究入門教材,在教材編寫上,力求做到在講解理論的基礎上配以實例說明,以幫助學習者迅速領會理論概念,掌握口譯理論基礎知識,并學以致用。
(2)從多維度引介和探究口譯理論與實踐,與口譯研究最新發展同步。當今口譯研究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跨學科、跨地區研究成為口譯研究的新范式。《英漢口譯理論與實踐》引介最新的口譯理論研究成果,以拓展學習者視野,幫助學習者學會借鑒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口譯現象,認識口譯本質。
(3)難易度適中,可讀性強。《英漢口譯理論與實踐》作為口譯研究入門教材,力求用簡潔通曉的語言講述復雜的理論,深入淺出,盡可能避免理論的枯燥性阻礙閱讀興趣,同時也注意避免理論的過度簡化導致對現象解釋的模糊。
(4)練習題設計豐富,突出培養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英漢口譯理論與實踐》的每一章節后配有練習題,形式多樣,既有文獻綜述,也有實例分析,既有緊扣教材的問答,也有課外豐富的文獻查詢訓練任務。豐富的練習題形式重點培養學習者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英漢口譯理論與實踐》教材一共由八個章節組成,可供教師和學習者一學期使用。我們建議每周課堂教學時數為二課時,每兩周至三周可完成一章節內容。當然,教師應根據具體教學進度,靈活處理教材。
第一章 口譯歷史回顧
第一節 口譯的起源
第二節 口譯的發展
本章小結
閱讀文獻推薦
練習題
第二章 口譯基本原理
第一節 口譯基本概念
第二節 口譯基本類型
第三節 口譯認知過程
第四節 口譯基本策略
本章小結
閱讀文獻推薦
練習題
第三章 口譯研究方法
第一節 實驗法
第二節 問卷調查法
第三節 訪談法
第四節 日記法
第五節 回顧法
第六節 研究數據分析
本章小結
閱讀文獻推薦
練習題
第四章 口譯研究模式
第一節 釋意派理論研究模式
第二節 認知處理研究模式
第三節 口譯精力分配模式
第四節 口譯神經語言學研究模式
第五節 口譯互動模式
本章小結
閱讀文獻推薦
練習題
第五章 口譯測試
第一節 口譯測試類型
第二節 口譯測試內容
第三節 口譯測試質量評估標準
本章小結
閱讀文獻推薦
練習題
第六章 口譯與語言學
第一節 口譯語境
第二節 口譯銜接
第三節 口譯連貫
第四節 口譯單位
本章小結
閱讀文獻推薦
練習題
第七章 口譯與語用學
第一節 口譯合作原則
第二節 口譯禮貌原則
第三節 口譯圖式
本章小結
閱讀文獻推薦
練習題
第八章 口譯研究發展趨勢
第一節 口譯實證研究發展趨勢
第二節 口譯跨學科研究發展趨勢
第三節 口譯跨文化研究發展趨勢
第四節 基于口譯形式多樣化的研究發展趨勢
第五節 口譯職業化研究發展趨勢
本章小結
閱讀文獻推薦
練習題
附錄 國際會議口譯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
參考文獻
一、調查問卷的基本類型
依據調查問卷的問題答案類型可以將調查問卷分為結構式調查問卷、開放式調查問卷、半結構式調查問卷。結構式調查問卷也稱為封閉式調查問卷,其調查問卷以問題格式出現,有“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多項或單項選擇、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等形式,旨在得到被試者的有限的回答。結構式調查問卷由于格式統一、選項形式統一,因此便于研究者進行量化分析。結構式調查問卷有引導被試者選擇答案的傾向。一般而言,開放式調查問卷通常以“為什么”、“如何”、“請講述”等形式出現,鼓勵被試者提供與自己認知和情感有關的有意義的、完整的回答。開放式調查問卷的問題可能更為客觀,可以更為全面地反映被試者對于所要回答問題的看法。半結構式調查問卷介于結構式和開放式調查問卷之間,問題的答案既有已經設計好的答案供選擇,也有需要被試者自由回答的問題。
三、問卷調查設計原則
第一是合理性原則。調查問卷中的問題必須與調查主題密切相關,因為這些問題構成調查主題,游移于主題以外的問題無益于問卷調查研究。第二是邏輯性原則。調查問卷的設計應有整體感,問題之間應有邏輯性和緊密性,設置絲絲相扣的問題才有可能獲得完整的信息。第三是明確性原則。調查問卷中設置的問題應規范,命題應準確,選項設計應合理,表述應清晰、簡潔,不能有任何模糊語詞,需使被試者能準確理解問題含義并作出回答。同時還需盡可能不使用可能引起被試者反感的語言。第四是問題設計的非誘導性原則。這是指在設計問題時,應盡可能保持中立立場,不提示或主觀臆斷,充分尊重被試者的自主選擇,避免設計帶有誘導色彩的問題。此外,問卷中的問題排列順序應該由易到難,避免被試者在問卷調查起始階段就陷入困境。問卷設計者還需把握調查問卷篇幅,避免長篇問卷。最后,調查問卷首頁應有清晰說明,介紹問卷調查的使用者、調查目的、調查問卷回收方式、問卷保密、致謝等。如果條件允許,還應對被試者進行簡單培訓,指導其填寫調查問卷樣例。
四、問卷調查法的利與弊
問卷調查法的優點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易于操作,可以不受地點限制。遠程問卷調查可以通過郵寄調查問卷或電話調查等不受地點限制的方式完成。其次,由于研究者在設計調查問卷時,針對不同的被試者設計相同的問題,因此變量干涉較少,較易得到與研究相關聯的答案。再次,由于調查問卷的特殊形式,在有限的時間里,研究者能夠得到一定量的研究數據,數據分析速度更為迅速、效率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