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隨筆叢書:山上山下》分為:紐約的瑣碎都市生活、故鄉的田園詩意棲居、部分日記片斷以及文學隨感,是一個詩人在完全不同生活形態里的精神狀態和文字趣味的真實寫照。或者說通過一篇篇自傳性較強的文字,作者表達了自己對當代分崩離析的生活及其精神歸宿的詩意的追求!
呂德安,詩人,畫家。1960年出生于福州。著有詩集:《紙蛇》《另一半生命》《南方以北》《頑石》《適得其所》。1992年旅居美國紐約,以畫謀生。1994年底回國在福建家鄉北峰筑居山中。1998年再度出國,從此游居紐約福建兩地至今。
與紐約有關
公園里的自由女神
故事
喂海鷗的人
她是誰
推銷香水的胖黑人
一個一身黑色打扮的白種女人
“畢加索!畢加索!”
賣藝
碼頭雜耍者備忘錄
他是梵高
畫像
羅德島的一個小城鎮
年輕的股票經紀人
蝴蝶
描述一個夢
狗
我的意大利鄰居
我將它稱之為奇遇
奇特的選美
一個老詩人的攝影展覽
海底的教堂
卡通老人
尼泊爾人
一幅肖像
地下室手記
上帝的圖書館
保加利亞畫家喬治
一個人的節日
他們的故事
山上山下
萬縣姑娘
射擊
高明的盲人按摩師
懷念小黑
啊!啊!公開的私房話
三角梅
墻壁
隨筆三則
山麂
臺風
筑居散記(一)
筑居散記(二)
山居小記摘抄(2005年)
西藏行(2006年)
雨
后記
算是美麗而撩人的性感女孩——也許她并沒有什么可以讓人覺得不順眼的,只是由于她的突然出現(像這空氣不對頭的節日里出現的一樁怪事),使我不安而已。我望著她,想到如此亮麗的女孩,通常都有男朋友跟隨其后。我越過她肩頭,看到車里果然還有兩個“嬉皮士”式的小伙子在隔著玻璃朝我們這邊張望。不知為什么,他們在那里使我感到了一陣失望。我想轉身走掉,要知道還在她沒來到面前的時候,我就隱約覺得她背后有一團時而會發出竊笑的東西。當姑娘向我解釋她的苦衷時,她還回頭做了一下鬼臉。
但我沒有走掉,我禮貌的微笑一下,像真正的美國佬那樣耐心地讓人把話說完,內心里卻半信半疑。我想她也許是騙人也許在拿一個外國人開玩笑,開給躲在車里的人看。我打量著她的眼睛又覺得她很誠實。我開始對她說話。我跟她說:“OK,但眼下我沒有零錢,你不介意跟我一道去商店里找吧。”她說不介意。她跟我走了,一路上我們再沒有說一句話,這讓我很舒服,因為如果她出于感激或出于尷尬(我以為我的慷慨施舍會造成她的壓力)要求說說話的話,那么我那僅有的幾句英語到時必將露餡,那時候我反而會尷尬萬分的。然而她沒有要說話的跡象,只是緊跟著我,一直與我保持幾步遠的距離。我們拐過一條街,走進一家(唯一還在開業的)雜貨店,里面放著形形色色的圣誕禮物,我突然想起可以隨便買一個禮物,說不定明天可以送給什么人。我很快挑了一個打開會放出音樂的圣誕卡和一個圣誕音樂磁帶,這兩個加起來就可以把我的百元大鈔找成無數張五塊的零票。說實在那時我有點想故意拖點時間,好看看那個女孩會有什么表現。她一直站在櫥窗外面沒進來。隔著一面玻璃,她似乎好看多了,同時也像過節的街道上多出了這么一個看櫥窗的人。我還覺得這家還在堅持開業的雜貨店以及那兩個伙計在里面交頭接耳,填補了一個重大節日的缺憾,是整個死寂的街區唯一富有人情味的。我還聯想到那個女孩,她也是在這種時候才最有人情味的,而且由于她的出現,對我這個百無聊賴的異鄉人也是一種補償。我還看見她背對我在瞧對街一家老電影院,或許她正在瀏覽那邊墻上的電影廣告。我高興她這樣。這樣我似乎可以從容一些。這樣我們之間似乎更有一種秘密的聯系。我來到了收錢柜前面,這時那負責收錢的伙計對我說:“對不起,已經打烊了,收款機也已結賬,是否可以明天再來?”我怔了一下。“為什么,明天是圣誕節啊,而你們仍舊營業?”我問了一句,我還補了一句什么話,模糊得連我自己都沒聽清楚,后來想想可能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詞,比如求你了之類的話。反正那時候是那個伙計的堅定表情告訴我再說什么也沒有用的。我沒有再說什么,因為那時候一種奇怪的念頭讓我突然覺得自己此刻面對的不僅是一個營業員或一條營業原則,而且可能還是一個國家,要知道這時候這個國家都縮到了它自己他媽的節日里頭去了,而這個節日就像一扇涂著夢幻色彩的門,一旦它宣告關上,一切就跟現實無關似的了,更何況你是一個異鄉人,你除了學著美國人的樣子聳聳肩,不能再有別的選擇……我不知道那時我是不是向那個營業員聳了肩,還是我在向玻璃外面的姑娘聳了,但我知道我同時攤開的雙手在一個很小的限度就把那禮物迅速地放回原處。或者是我看見了那個女孩在聳肩,以為我也在聳肩。她在外面已經明白了里面發生了什么。我走出去告訴她時,她沒聽完就轉身走掉,可當她到了又與我相隔幾步遠的距離的時候,她還是回過頭對我說了一句話,她說:“不管怎樣,我還是要謝謝你。”
我覺得她真夠倒霉的,不管她的車是否真的拋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