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時尚、社會:大師的理論研究》內容包括 對時尚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兩部分。理論研究部分介 紹了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的時尚哲學(1905年)、美 國人類學家克魯伯的定量研究(1919年)、英國心理 學家福坷的著裝心理學(1930年)、服裝史家萊佛的 時尚定律(1933年)、法國符號學家羅蘭-巴特時尚 的系統(1967年),發現五位大師都通過研究服裝來 說明時尚與社會、經濟、階級、歷史、文化的關聯 ,最終建立了各自的時尚理論和假說。
實證研究測量了中國和美國女性連衣裙的六個 關鍵部位尺寸,照片取樣來自兩國頂級的時尚雜志 ,發現對于東西兩種文化,女裙長度都有循環的傾 向;研究進一步即用經濟和人口統計學的模型來預 測服裝的尺度變化,縱向比較上海與北京、廣州、 紐約的調研數據,發現在中西兩種文化中,經濟和 人口的模型對女裙長度、女裙寬度、領口高度、女 裙腰長均能提供較高的解釋度,而在經濟的變量中 ,國內生產總值和居民消費支出都與時尚流變息息 相關。
代序
第一章 如何看待時尚理論
第二章 齊美爾的時尚哲學
第三章 克魯伯的定量研究
第四章 福坷的著裝心理學
第五章 萊佛的時尚定律
第六章 巴特的時尚系統
第七章 中美時尚流變的調研比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