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朱生豪莎劇翻譯經典化研究》一書在聚焦于作品審美特性等內在因素的經典化理論(即本質主義經典化理論)和聚焦于文化、詩學、政治等外在因素的經典化理論(即建構主義經典化理論)的共同視野下,筆者段自力根據自己制作的8個朱譯莎劇語料庫檢索所得數據,以及傳播與接受事實的調查和梳理,從定量及定性角度,探討了朱譯莎劇經典化的內外因素及其在經典形成中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朱譯莎劇經典化對跨文化傳播他者文化的啟示。
內容提要
段自力編著的這本《朱生豪莎劇翻譯經典化研究》在評述研究現狀的基礎上,以文學經典化理論為依據,構建文學翻譯作品經典化的理論基礎,圍繞朱生豪的莎劇翻譯為什么能成為翻譯文學經典這一核心問題進行研究。綜合采用基于調查統計和平行語料庫統計的定量研究方法、文本細讀法、定性研究方法和對比研究法,從多個方面闡述了朱譯莎劇經典化的內外因素及其與經典化的關系。
本書稿在評述研究現狀的基礎上,以文學經典化理論為依據,構建文學翻譯作品經典化的理論基礎,圍繞朱生豪的莎劇翻譯為什么能成為翻譯文學經典這一核心問題進行研究。綜合采用基于調查統計和平行語料庫統計的定量研究方法、文本細讀法、定性研究方法和對比研究法,從5個方面闡述了朱譯莎劇經典化的內外因素及其與經典化的關系。1、系統梳理和探討了朱譯莎劇的傳播和接受。傳播和接受是朱譯莎劇經典化的主要建構方式。2、從宏觀與微觀兩個層面,描寫和分析了朱譯莎劇中的押韻和節奏及其普遍性特征。押韻和節奏賦予了譯本獨特的、符合中國詩學傳統的語言美,契合了讀者的語言心理,促進了譯本的經典化。3、系統分析了莎劇人際意義在朱譯本中的跨文化建構,實現了說話者的交際意圖,再現了原劇人物對話的人際意義和人物形象。4、從意象傳遞與原文功能關聯的角度,采用描寫、統計與個案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探討了朱生豪傳承莎劇主題意象、修辭意象、神話意象和宗教意象的方式。諸多意象的再現和創造增強了譯文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有利于譯本的傳播、接受和經典化。5、討論了朱譯莎劇經典化對求異翻譯倫理研究和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借鑒和啟示:化同與求異的有機結合是尊重差異、傳播差異和接受差異的有效途徑。化同就是要符合特定時期接受文化的詩學和語言文化心理,求異就是在特定歷史時期以恰當方式適度傳承他者文化的異質性和陌生性。
段自力,生于1967年,四川武勝人,英語語言文學博士、教授,現任職于嘉興學院外國語學院。主要從事翻譯與跨文化研究、翻譯教學與研究、翻譯理論與實踐,主持、參與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3項、市廳級科研項目3項、校級科研課題5項。在《中國翻譯》、《外語界》、《山東外語教學》、《中國出版》、《湖北大學學報》(社科版)、《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等刊物發表科研論文20多篇,其中5篇被CSSCI收錄。主編論文集1部。獲學校教學成果獎一、二等獎各1項以及三育人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稱號。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研究現狀
第三節 研究的目標、重點和難點
第四節 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模式
二、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意義
第六節 研究的理論基礎:經典化的相關理論問題
第七節 章節安排
第二章 傳播和接受:朱譯莎劇經典化的外因
第一節 傳播:出版、演出和教育
一、出版概略
二、演出概略
三、教材采用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研究現狀
第三節 研究的目標、重點和難點
第四節 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模式
二、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意義
第六節 研究的理論基礎:經典化的相關理論問題
第七節 章節安排
第二章 傳播和接受:朱譯莎劇經典化的外因
第一節 傳播:出版、演出和教育
一、出版概略
二、演出概略
三、教材采用
第二節 閱讀:大眾讀者的接受
一、讀者數量及評價
二、讀者評價舉隅
第三節 譯評:專家學者的接受
一、贊賞性譯評
二、批評性研究
第四節 校改:一種罕見的接受現象
一、漏譯與補譯:數量分布及內容
二、校譯:數量、內容和方式
第五節 傳播和接受與朱譯莎劇經典化的關系
第三章 譯文押韻與節奏的音樂性及功能:朱譯莎劇經典化的內因之一
第一節 譯文押韻的普遍性
一、韻詩與歌謠
二、散文譯文押韻
第二節 譯文節奏
一、節奏:定義、形式和規律
二、音頓律節奏
三、聲韻律節奏
四、套疊的節奏群層
第三節 譯文押韻與節奏的音樂性及功能
一、音樂性的不似之似
二、功能的不似之似
第四節 韻律和節奏與朱譯莎劇經典化的關系
第四章 莎劇人際意義的跨文化建構:朱譯莎劇經典化的內因之二
第一節 人際意義及其跨文化建構
一、人際意義
二、人際意義的跨文化建構
第二節 莎劇稱謂的人際意義及其翻譯建構
一、第二人稱稱謂的人際意義
二、顯化與隱化:第二人稱人際意義漢譯普遍特征考察
三、you式及thou式人際意義的跨文化建構
四、社會稱謂名詞人際意義的顯化建構
第三節 語氣詞、語氣副詞的妙用與莎劇人際意義漢譯的跨文化建構
一、語氣詞、語氣副詞及其人際意義功能
二、朱譯莎劇人際意義跨文化建構的普遍特征
三、朱譯莎劇人際意義跨文化建構的譯例分析
第四節 人際意義的建構與朱譯莎劇經典化的關系
第五章 莎劇意象的再現與建構:朱譯莎劇經典化的內因之三
第一節 莎劇的意象
一、意象的概念
二、莎劇的意象及其功能
第二節 意象的再現
一、意象的再現與背景襯托和戲劇主題的營造
二、修辭意象的再現與人物心理刻畫的再現
三、神話和宗教意象的再現
第三節 意象的建構
第四節 意象的再現和建構與朱譯莎劇經典化的關系
第六章 朱譯莎劇經典化的啟示:化同和求異與差異的有效翻譯、傳播及接受
第一節 朱譯莎劇經典化的內在因素:化同與求異
第二節 朱譯莎劇經典化對求異翻譯倫理研究的啟示
一、翻譯倫理研究概述
二、化同和求異與差異的有效翻譯、傳播和接受
第三節 朱譯莎劇經典化對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啟示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七章 結語
附錄
附錄一 復旦大學圖書館莎劇譯本借閱量查詢電子郵件
附錄二 復旦大學圖書館莎劇譯本借閱量查詢結果
附錄三 八部劇本人物譯名1954年版朱生豪原譯與1978年人民文學版校譯對照表
附錄四 八部莎劇中you式和thou式在朱譯本中的譯文和數量分布表
附錄五 八部莎劇修辭格在朱譯本中的譯法統計表
附錄六 八部莎劇神話和宗教意象在朱譯本中的傳承統計表
附錄七 《奧瑟羅》朱譯本中的成語與原文對應表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