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工業機器人:數字經濟時代的高質量充分就業
定 價:¥78
中 教 價:¥46.80 (6.00折)
庫 存 數: 9
本書為近年來作者在數字經濟、發展經濟學與勞動力市場等領域的研究成果,第一章至第三章是電子商務篇,第四章至第六章是工業機器人篇。本書以數字經濟時代的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基于數字經濟、技術進步與勞動就業的相關理論,融入中國企業的實踐推進,采用代表性數據庫,從電子商務發展與工業機器人使用兩個方面,理論闡述與實證分析其對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影響效應,并對數字經濟時代電子商務發展與工業機器人使用的就業效應進行了深入探討。
本書是一部研究城市電商發展、工業機器人使用對當地高質量充分就業影響機理的學術專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邏輯嚴謹,論證充分,研究結論頗具政策啟示。
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經濟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根據《“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到7.8%,這一比例預計在2025 年將達到10%。當前,數字經濟作為我國經濟發展中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面臨的發展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在激發居民消費、創造就業崗位、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數字經濟在規模保持高速增長之下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增長動力。“十四五”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做出了“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部署,以期通過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賦能經濟社會發展。與此同時,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穩就業”“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是當前我國就業工作的總目標。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作為數字經濟最活躍和最集中的表現形式之一,電子商務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其本身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顯示,“十三五”時期,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從2015 年的21.8 萬億元增至2020 年的37.2 萬億元;電子商務從業人員規模超過6000 萬,電商新業態、新模式創造了大量新職業、新崗位,成為重要的“社會穩定器”。同時,工業智能化與人工智能被視為當前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泉,工業機器人作為智能化生產的一項重要技術應用,在一國的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提高工業附加值助推價值鏈攀升、推動工藝創新和提升企業質量等。 本書基于數字經濟、技術進步與勞動就業的相關理論,融入中國企業的實踐推進,采用代表性數據庫,從電子商務發展與工業機器人使用兩個方面,理論闡述與實證分析其對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影響效應。 第一章至第三章是電子商務篇。第一章采用2006—2019 年中國城市面板數據和A 股上市公司數據,以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建設的政策實施為切入點,研究了城市電商化轉型對勞動就業增長的影響,并從企業創業活力提升和企業績效表現改善兩個渠道所衡量的市場主體活力進行作用機制分析。第二章基于2010—2020 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鑒與工商企業注冊數據,以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設立涵蓋的試點城市為依據,研究了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設立對勞動就業增長的影響,并從城市出口增長和企業創業活力兩個方面進行作用機制分析。第三章基于2011—2019 年A 股上市公司數據,研究了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設立對企業就業技能結構升級的影響,并從城市經濟增長和企業創新兩個方面進行作用機制分析。 第四章至第六章是工業機器人篇。第四章利用2012 — 2016 年中國工業機器人數據和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數據,根據城市產業結構構建城市工業機器人使用程度的指標,研究了工業機器人使用對區域勞動力市場就業調整的影響,并從制造業與服務業兩部門分析勞動工資與技能溢價的變化情況。第五章在包含勞動力技能需求和區域經濟特性的理論框架下闡釋了機器人智能技術應用對個人教育投資的影響效應及其影響機制,基于1990 — 2015 年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抽樣調查)微觀數據實證研究工業機器人使用對勞動力就業結構與工資技能溢價的影響。此外,還分析了工業機器人使用對制造業高技能勞動力就業集聚溢出的影響。第六章研究了工業機器人使用對不同省份高技能勞動力就業占比和勞動生產率的影響,基于經濟發展水平進行了地區異質性分析,并從企業研發能力角度進行了機制分析。 本書內容是近年來筆者在數字經濟、發展經濟學與勞動力市場等領域的研究成果,撰寫過程中得到了北京師范大學趙春明、劉珊珊,東北財經大學王貝貝,西南財經大學彭剛,北京郵電大學李宏兵、柴范、張一凡、喀合熱曼?麥麥提、唐培源的鼎力支持與協助,在此一并致謝。由于筆者自身水平有限,本書不妥之處敬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李震,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講師,碩士生導師。2021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與發展經濟學、數字經濟等。在《世界經濟》《中國工業經濟》《財經研究》《國際貿易問題》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講授《計量經濟學》《經濟研究方法》等本科和研究生課程。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兩項,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課題多項。
第一章 城市電商化轉型、市場主體活力與勞動 一、引言與文獻綜述 二、制度背景、理論機制與研究假說 三、模型設定、變量選取與數據說明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五、作用機制檢驗與拓展分析 六、結論與政策啟示 第二章 跨境電商、出口擴張與城市勞動就業增長 一、引言與文獻綜述 二、制度背景、理論機制與研究假說 三、模型設定、變量選取與數據說明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五、作用機制檢驗與拓展分析 六、結論與政策啟示 第三章 跨境電商、經濟增長與企業就業技能結構改善 第四章 工業機器人使用、工資技能溢價與勞動 就業調整 第五章 工業機器人使用、教育投資與高質量就業 集聚溢出 第六章 工業機器人使用、勞動生產率與就業技能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