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瑟琳·史塔生·伯格爾(Kathleen Stassen Berger)教授的教科書總是與時俱進的,總是令人嘆服的。讀者將從這本書中了解如何將畢生發展心理學的基本原理與前沿研究結論應用于自己的、周圍人的乃至來自世界各地、各種文化、各種年齡的
人們的生活。
本書第一部分綜合性地介紹了畢生發展心理學的核心概念、經典理論、遺傳學基礎和產前發展,闡釋了畢生發展觀、可塑性、天性與教養和多元文化觀等極具啟發性的重要議題;之后的第二至第八部分,分別從生物社會性發展、認知發展和心理社會
性發展三個方面,介紹了在嬰兒期、童年早期、童年中期、青少年期、成年初顯期、成年中期、老年期乃至人生尾聲階段的發展。本書框架宏大,結構完整,讓讀者能夠全面把握人的生命全程發展。
本書整合了當代腦科學研究等前沿議題,強調關注全球人類多樣性的多元化視角,還介紹了食品安全、生育技術、兒童精神疾病與藥物、瑞吉歐教育、家庭結構的變遷、新一代的數字原住民、年輕人的冒險行為、中年人的壓力、老年期神經認知障礙
以及死亡的權利等眾多與人類健康及心理發展息息相關的現實議題。
凱瑟琳·史塔生·伯格爾(Kathleen Stassen Berger)博士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布隆克斯社區學院教授,在此開設人類發展課程已有30余年。著有《0—12歲兒童心理學》(The Developing Person Through Childhood)、《兒童與青少年發展心
理學》(The Developing Person Through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和《畢生的邀請》(Invitation to the Life Span)等多部重要的發展心理學教材,先后被譯為西班牙語、法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和漢語,被全世界幾十個國家
的700多所高等院校采用。作為4個女兒的母親以及新晉外祖母的人生經歷,為她的教學和寫作帶來了豐富的有關人類發展的第一手經驗。
譯者簡介
鄒泓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心理學報》《心理科學》《心理發展與教育》編委。曾任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理事,中國心理學會發展心理專業委員會
主任。專業方向:發展心理學、人格與社會性發展;人事測評與選拔。
張珠江 現居北京,本科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碩士畢業于日本筑波大學心理學部。在海外學習工作多年,熱心于個體心理發展、創新教育及海內外基礎教育交流工作。
第一部分 開端
第一章 人類發展科學
理解發展的機制與原因
畢生發展觀
采用科學方法
來自科學的警示和挑戰
第二章 發展理論
理論用來做什么
大理論
較新的理論
理論的貢獻
第三章 遺傳與環境
遺傳密碼
生命的開端
從基因型到表現型
天性與教養
染色體和基因問題
第四章 產前發育和出生081
產前發育
出生
問題與解決辦法
新家庭
第二部分 人生的前兩年
第五章 最初的兩年:生物社會性發展
嬰兒期發育
感知與運動
健康地生存
第六章 最初的兩年:認知發展
感覺運動智力
信息加工
語言:最初兩年的發展
第七章 最初兩年:心理社會性發展
情緒發展
腦與情緒
社會紐帶的發展
關于嬰兒心理社會性發展的理論
第三部分 童年早期
第八章 童年早期:生物社會性發展
身體的變化
腦的發育
改善動作技能
傷害與虐待
第九章 童年早期:認知發展
童年早期的思維
語言學習
童年早期教育
第十章 童年早期:心理社會性發展
情緒發展
游戲
對照料者的挑戰
道德發展
第四部分 童年中期
第十一章 童年中期:生物社會性發展
一個健康的時期
童年中期的健康問題
腦發育
有特殊需求的兒童
第十二章 童年中期:認知發展295
以理論為基礎
語言
教學和學習
第十三章 童年中期:心理社會性發展
兒童的天性
家庭與兒童
同伴群體
兒童的道德觀
第五部分 青少年期
第十四章 青少年期:生物社會性發展
青春期的開始
發育與營養
腦發育
性成熟
第十五章 青少年期:認知發展
邏輯與自我
兩種思維模式
數字原住民
教與學
第十六章 青少年:心理社會性發展
自我同一性
與成人的關系
同伴的影響力
悲傷和憤怒
藥物使用和濫用
第六部分 成年初顯期
第十七章 成年初顯期:生物社會性發展
成長與力量
性行為
心理病理學
冒險
第十八章 成年初顯期:認知發展
后形式思維
道德與宗教
認知發展與高等教育
第十九章 成年初顯期:心理社會發展
連續性與變化
親密關系
初顯期成人及其父母
第七部分 成年期
第二十章 成年期:生物社會性發展
衰老
性和生殖系統
健康習慣和年齡
健康評估
第二十一章 成年期:認知發展
什么是智力
智力的成分:多樣性與可變性
選擇性獲益與損失
第二十二章 成年期:心理社會性發展
成年期的人格發展
親密感:朋友和家庭
親密感:愛人
繁殖感
第八部分 成年期
第二十三章 成年晚期:生物社會性發展
偏見和預測
選擇性優化補償
衰老和疾病
衰老學說
百歲老人
第二十四章 成年晚期:認知發展
逐漸老化的大腦
65歲以后的信息加工
神經認知障礙
新的認知發展
第二十五章 成年晚期:心理社會性發展
成年晚期的理論
成年晚期的活動
孱弱的老人
第二十六章 尾聲
死亡與希望
對死亡的選擇
對生命的肯定
附錄A 補充性附圖與附表
附錄B 關于研究方法的更多內容
術語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