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基于歷史的視角,從1897年近代中國師范教育初創到今天,對百余年的師范教育制度整體進行宏觀考察。通過對以學制為主要調整依據的師范教育制度的整體把握,總覽百余年來師范教育制度嬗變的歷程。與此同時,根據教育制度基本組成要素分類,對師范教育政策、師范教育課程、教師培養模式以及教師資格制度這4個基本組成部分進行了深層次的微觀內容梳理、特點分析,歸納出在這四個主要方面的變遷路徑。在歷史梳理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即在師范教育制度生成的過程中,既包含著基于政治、經濟、文化等因外生性因素的不斷變化所帶來的演進更迭,同時也深受其內生性因素,即制度本身的價值追求、功能的調整、以及與周邊關系調整所帶來的影響,這兩種因素交叉融合,推動中國教師教育制度的發展與完善。最終,通過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提出對當下師范教育制度發展的路徑啟示,即在完善師范教育政策體系下,夯實師范教育制度政策根基;在推動師范教育課程結構優化的同時,打造師范教育制度內涵式發展,并不斷創新師范教育模式,凸顯師范教育制度專業化方向,規范教師資格制度,實現師范教育制度公平化建設。
霍東嬌(1985—),女,吉林省長春市人,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講師,2018年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獲教育學博士學位。博士生導師為吉林省長白山特聘學者,中國教育史學科帶頭人曲鐵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教育史、教師教育,曾在《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四川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黑龍江高教研究等雜志發表文章,參編《新編中國教育史》等教材。先后主持并參與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