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橋中學作為一所百年名校,有著自身的區位優勢和課程創新建設探索。在沈正東校長帶領下,高橋中學走上了一個高質量發展階段2023年順利通過創建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總結性評審,2024年3月被正式命名為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本書就是把這些年沈正東校長帶領高橋中學在培育高中生核心素養方面所做的探索、實踐工作和所取得的成果匯集成書。全書圍繞學校的區級重點課題支持高中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學習場構建研究項目展開一方面,學生素養培育是世界教育發展的共同趨勢;另一方面,學習場構建是指向素養發展的核心支持。
全書包含六章內容,全面展示了高橋中學不斷尋求學校發展方式和育人方式的轉變,以構建突破時空的立體學習場為載體、以培育高中生核心素養為目標,探索助力學校找到自身高質量發展的獨特路徑,以優質教育資源帶動區域教育高位均衡發展。讓學校成為突破時空的立體學習場,既能體現價值引領、滿足師生需求,又能融合信息技術、彰顯書院生態。這本書是高橋中學腳踏實地開展雙新實踐的成果展示,相信這些有益的經驗對于廣大中小學教育者和管理者來說,都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和推廣價值。
支持高中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學習場構建研究是上海市高橋中學創建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的重點實驗項目。本書系統呈現了學校將學習場項目作為重點實驗項目的原有思考與已有基礎,并從樹立學習場理念、構建學習場物質、加注學習場智能、保障學習場活力等四個方面展開論述,以期為一線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參考和案例借鑒。同時,本書涵蓋了上海市提升中小學(幼兒園)課程領導力行動研究項目(第四輪)種子校以及上海市雙新項目實驗校研究成果的重要內容。
后記
本書在謀篇布局時,筆者在六章的標題中都用了學習場三個字作為核心主線貫穿始終,這也是全書的題眼,因為本項目是高橋中學創建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的重點實驗項目,也是啟發筆者嘗試將學校教育改革的系統思考與扎實實踐進行通盤梳理、系統凝練進而撰寫成書的重要契機。
俗話說得好: 盤清家底,方可對癥施策。因此,本書第一章定位在學校之所以將學習場項目作為重點實驗項目的緣由思考。有了這一目標指向,便需要全面了解學校在這一領域的已有實踐基礎,才有可能找到后續發展新的生長點。因此,第二章定位到學習場項目的基礎溯源。第三章至第六章則圍繞樹立學習場理念、構建學習場物質、加注學習場智能、保障學習場活力四個方面將學校的具體實踐有邏輯、成體系地分而述之,試圖勾畫出高橋中學以學習場項目為支點撬動學校整體教育改革的宏偉藍圖與系列做法。
一路走來,筆者本人得到了市、區各級領導專家的全力支持與指導鼓勵,始終感念于心。高橋中學之所以有現在的發展,更是離不開歷任校領導及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在成書過程中,得到了上海市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姜美玲博士和上海市楊浦區教育學院科研員張雅倩老師的專業指導,同時,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的王芳老師也給予筆者很多的專業建議,使得本書有了更好的呈現。還要感謝能夠駐足和瀏覽本書的所有讀者朋友,讓我們就學習場這一話題開展一次心靈的溝通。
我們深知教育是一個復雜而又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和實踐。在此真誠期望本研究成果能夠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員帶來哪怕只言片語的啟示和幫助,也期待未來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員共同參與到學習場的擘畫與踐行這一研究領域來,讓學生素養培育能夠真實發生,進而為我們的教育改革事業注入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囿于筆者的研究水平所限,稚拙、謬誤在所難免,懇請讀者不吝指正。如蒙指教,不勝感激。
沈正東,教育碩士,上海市化學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曾任建平中學副校長等職務,長期負責或分管學校德育和課程教學工作。現任上海市高橋中學校長,兼任高橋中學教育集團理事長。
上海市第三期名師培養基地學員,浦東新區第二期名校園長培養項目高峰計劃學員。曾獲全國聚焦課堂教學展示活動一等獎、上海市中青年教師教學評選活動一等獎、上海市園丁獎、浦東新區社會事業系統十大杰出青年等榮譽。主持并完成中國化學會重點課題1項、上海市課題1項,主持及參與完成區級以上課題9項,正在主持的區、市級課題5項;出版《高中化學教育新論》等專著4部,參與編寫《現代世界教學理論選粹》等著作2部;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等刊物發表論文22篇。
受聘擔任全國非統編普通高中化學新教材編寫組核心成員,上海市義務教育階段五四學制教材審讀專家,上海市中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專家,浦東新區教育學會化學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浦東新區化學名師基地主持人等。
第一章 確立學習場項目,規劃改革新愿景
第一節 研判學校發展基礎與現狀
一、學校概況
二、學校發展經驗與優勢
三、學校發展機遇與挑戰
第二節 擘畫學校高質量發展藍圖
一、廓清學校發展價值
二、重塑學校辦學理念
三、定位學校培養目標
第三節 分解學校發展主要任務
一、落實立德樹人,構建三全育人德育體系
二、對標國家方案,優化學校課程建設
三、圍繞核心素養,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四、分層分類培養,促進教師能力轉型
五、聚焦實踐問題,提升教育科研水平
六、立足智能時代,推動技術深度融合
七、注重文化引領,健全學校治理機制
第四節 確定學校重點實驗項目
一、剖析項目內涵
二、把脈項目目標
三、明確項目內容
第二章 溯源學習場基礎,盤活發展新條件
第一節 構建特色生態課程群,培育高中生生態素養的實踐研究
一、基于普通高中生態素養培育的自主體驗式德育課程群建設
二、基于普通高中生態素養培育的以環保創新為核心的科技課程群建設
三、基于普通高中生態素養培育的以鑄牢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核心的民族文化(家國情懷)課程群建設
第二節 支持生態素養培育的高中書院式學習環境建設研究
一、基于生態素養培育書院式教育的基礎理論研究
二、基于問題解決的全員導師制實踐研究
三、高橋中學教育集團清溪書院助力教師成長的實踐研究
四、基于民族教育的以文化為引領拓展學習空間激發教育活力研究
五、基于書院式環境的高橋好家風特色研究
第三章 樹立學習場理念,創新育人新方式
第一節 全面梳理文獻,解讀學習場理念內涵
一、核心素養的已有研究
二、學習場的已有研究
三、已有研究的啟示
第二節 多元方式驅動,凝聚學習場理念共識
一、專家培訓
二、讀書分享
三、教育沙龍
四、小微課題研究
第四章 構建學習場物質,打造學習新空間
第一節 重構物理空間,建設書院式學習場
一、高橋中學校史館
二、數學、化學、物理三大研學角
三、光伏發電站、水質處理站兩大科普站
四、校園環境監測研究站一個創新實驗室
第二節 著力突破課程,開發理趣立交橋課程
一、理趣立交橋課程體系開發的校本邏輯
二、理趣立交橋課程目標設計
三、理趣立交橋課程結構圖譜
四、理趣立交橋課程實施方式
五、理趣立交橋課程評價與保障
第三節 打造教改品牌,推進理趣原動力課堂
一、理趣原動力課堂的理念系統
二、理趣原動力課堂的主要路徑
三、理趣原動力課堂的典型案例
四、理趣原動力課堂的推進保障
第四節 依托新疆班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一、堅持立德樹人,建立健全三全育人民族教育特色育人體系
二、對標國家方案,優化新疆部課程規劃與實施
三、圍繞核心素養,著力于教學規范與改革
四、相互守望陪伴,用心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第五章 加注學習場智能,拓展空間新功能
第一節 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歷史、現狀與未來
一、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發展溯源與內涵辨析
二、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理論與實踐框架建構
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發展機遇與趨勢分析
第二節 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學校實踐
一、立足優字,優化信息化基礎設施設備
二、構建數字化網絡學習空間,建設智慧校園
三、開展基于大數據的學校管理和深度教研,推進技術深度融合
第六章 保障學習場活力,建立治理新模式
第一節 以理為綱,形成高橋特色的管理治理機制
一、完善治理結構,科學辦學
二、堅持科學管理,依法辦學
三、堅持強師興校,活力辦學
四、堅持廣開言路,民主辦學
五、堅持共同治理,開門辦學
第二節 以文化之,滋養美麗高橋園
一、以傳承高橋好家風為主線,堅持做好學校家園文化系列活動
二、以君子六藝系列活動為載體,厚實高橋學子傳統優秀文化因子
三、充分挖掘和發揮紅色資源和校友資源,賡續紅色血脈
第三節 以景為題,學習場效應凸顯
一、活用用活校景資源,傳承歷史名校文化
二、弘揚百年高橋光榮革命精神,場致效應不斷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