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性研究型大學的崛起 1917-1980年的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崛起過程。1917年以來的麻省理工學院,實現了科學的復興,提升了其公共服務精神。在此基礎上,麻省理工學院通過戰爭培訓、武器研發、政策咨詢等三種基本形式影響二戰的進程。自二戰以來,麻省理工學院作為美國的一支“現存艦隊”和“可以及時行動的戰斗力量”而存在。二戰以后,麻省理工學院有效推進跨學科研究,實現科學、工程與人文的融合。同時,《戰略性研究型大學的崛起 1917-1980年的麻省理工學院》還分析了作為制度試驗場的麻省理工學院,介紹了美國學術市場的基本運作原則。 《戰略性研究型大學的崛起 1917-1980年的麻省理工學院》提出了“戰略性研究型大學”的概念。1917年以來的麻省理工學院發展出若干獨特的品質:強烈的公共服務精神,強大的公共責任能力,在解決社會共同體所面臨的重大公共問題的過程中擁有戰略影響力和文化領導力。由此,一戰以來、尤其是二戰前夕,麻省理工學院已經從私立公益機構發展成為一種國家戰略資源、一種社會軸心力量。我們把這樣的大學稱之為戰略性研究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在二十世紀的崛起,主要是戰略性研究型大學的崛起。
王孫禺,浙江溫州人,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創建一流大學的理論與實踐、學校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等。長期關注麻省理工學院的院校’研究,組織翻譯了數十年的《麻省理工學院校長報告》,并發表多篇相關論文;已完成國家、省市級課題20余項,并獲獎多項。
第一章 60年變遷
1.1 從歷史數據看麻省理工學院
1.2 不只是研究型大學
第二章 服務二戰
2.1 戰爭培訓
2.2 武器研發
2.3 政策咨詢
第三章 公共服務精神
3.1 國防動員
3.2 有用知識與社會責任
第四章 復興科學與康普頓改造
4.1 基礎科學理念
4.2 科學研究與基本原理
4.3 教師隊伍與物理科學
第五章 科學、工程與人文的融合
5.1 永無止境的前沿與跨學科研究
5.2 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
5.3 兩種工程教育哲學的結合
第六章 制度試驗與美國學術市場的形成
6.1 制度試驗
6.2 學術生態
6.3 學術自由
第七章 戰略性研究型大學及其啟示
7.1 戰略性大學的概念內涵
7.2 啟示
附錄
附錄1:第5位校長就職演說
附錄2:第6位校長就職演說
附錄3:第7位校長就職演說
附錄4:第8位校長就職演說
附錄5:第9位校長就職演說
附錄6:第10位校長就職演說
附錄7:第11位校長就職演說
附錄8:第12位校長就職演說
附錄9:第13位校長就職演說
附錄10:第14位校長就職演說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