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jīng)意間的一個表情,不合時宜的一個動作,1/25秒的疏忽,難以捕捉的微表情。不為人知的秘密,面具下面的真實面孔,你已守口如瓶,卻被自己出賣。令人煩惱的微表情,帶來恐懼的潛伏者,解開臉上的密碼,讓微表情服從你的意志。*一章微表情中隱含著我們的秘密
你是否已被自己出賣?……
也許你是偽裝表情的高手,但有一種表情是你很難控制的,它會泄露出你并不想表
達的信息。這種表情被稱為微表情,它*短只持續(xù)1/25秒。
別以為出賣你的只能是“第二者”、“第三者”、“第N者”。當你的盤算被別人猜透,當你的小九九被人家看穿,這很可能是你的微表情在作怪,也就是說是你的微表情出賣了你。
你是一個“隱心達人”嗎?…你一定不要小看微表情,它經(jīng)常會導致談話雙方的誤解、不滿甚至是憤怒。如果你給別人留下了一個負面印象,結(jié)果也會損害你自己的利益。
如何控制自己的微表情?不同的微表情都代表哪些信息?如何在交流中學握主動權(quán),將自己的不良情緒掩蓋住,不做或盡量少做類似的表情與動作?轉(zhuǎn)動眼球、挑起眉毛,不要小瞧這些微表情,它們也許就是“潛伏”在你身上的“無問道”。
你考慮到了所有細節(jié),卻仍一敗涂地。你*力掩飾,結(jié)果還是被揭穿。微表情要到哪里捕捉?它是你的朋友還是你的敵人?
前言
一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甚至一個眼神、一個笑容,都在向他人傳遞著一些微妙的信息,這些信息正好反映著我們當時的真實心情以及真正的性格特征。很多時候,我們想要真正地去了解一個人,了解對方心中的真實想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或是出于防衛(wèi),或是出于欺騙,人們通常都會將自己隱藏在一張無形的面具后面,不讓他人輕易知道自己的心理和想法。與此相同,我們自己也會有這種心理和行為,不想讓自己某時某刻的心理活動被他人看透,不想對方輕而易舉就掌握我們的性格特點。因此,我們也會給自己戴上一張“面具”。
然而,沒有人能完完全全地將自己掩藏在面具后面,你的眼神、你的表情、你的舉手投足,甚至你說話的聲音,都會暴露出一定的心理和性格。研究人員曾經(jīng)做過這樣的實驗,讓一些人通過做出一些表情將內(nèi)心感受表達給對方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人們做的不同表情之間,或是某個表情和動作里,都會“泄露”出其他的信息。這種表情也被籠統(tǒng)地稱為“微表情”,它的最短持續(xù)時間可以達到1/25秒。雖然我們一個下意識的表情可能只持續(xù)瞬間,但這卻是一種很煩人的特性,因為它很容易地就暴露出了我們的情緒。比如說,當我們在做某個表情或動作時,這些持續(xù)時間極短的表情或動作會突然一閃而過,而且有時表達的恰恰是相反的情緒。如果對方是個深諳“微表情”的人,就會通過我們那一閃而過的表情或動作,洞悉到我們真正的心理活動。
最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我們可能在學生時代都有過的這種經(jīng)歷:上課時,老師在講臺上妙語連珠地講課,而我們卻在座位上心不在焉,心思早已不在老師那里了。這時,老師突然叫我們的名字,并讓我們復述一下剛才他所講的內(nèi)容。結(jié)果怎樣?我們肯定是面紅耳赤,啞口無言,而心中卻是暗暗納悶:我明明裝作很認真聽講的樣子,老師怎么會知道我在開小差呢?
很簡單,老師已經(jīng)通過你的表情——空洞的眼神以及一些微妙的動作判斷出,你根本就沒有聽課。
由此可見,對于細心的人來說,要識別他人心中真正的想法,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現(xiàn)在,世界各地的許多政治家都在進行“微表情”方面的研究,并將之運用到實踐之中。比如,人們會借助于自己的一些肢體語言向大眾傳遞出一些虛假的信息,假裝相信一些他們并不相信的事情;或是給大眾或媒體一些錯誤的暗示,從而掩蓋自己的真實心理和想法。不光是政治家,其他領(lǐng)域的從業(yè)者對此也深有興趣,比如,銷售人員會根據(jù)客戶的面部表情或只言片語來確定客戶的購買或拒絕心理。如果你是一位客戶,那么你在不經(jīng)意間做出的“微表情”,就可能成為銷售人員決定繼續(xù)向你推銷還是放棄對你進行推銷的重要依據(jù)。
通過上面的描述,我們知道了“微表情”會透露出我們很多的真實情感。也許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的“微表情”就已經(jīng)將我們的內(nèi)心出賣,使別人獲悉了我們試圖掩蓋的情緒。尤其是在商務活動中,一旦被對手看透內(nèi)心,我們就可能被對方控制,難以爭取應得的權(quán)益。
那么,怎么辦呢?
《1/25秒的智慧——當心被自己出賣》這本書是站在保護自己和完善自己的角度,意在幫助讀者弄清楚在社交活動中究竟哪些表情和動作會“出賣”我們的內(nèi)心想法,并提醒讀者注意,在今后的社交中如何不做或盡量少做出類似的表情與動作,從而不讓這些“微表情”將我們的內(nèi)心活動展露給對方。同時,本書也告訴讀者如何根據(jù)自己對這些表情和動作的了解,學著去洞悉對方的心理活動,從而讓自己擁有一雙慧眼,掌握更多的社交主動權(quán)。如此做到知己知彼,定能百戰(zhàn)不殆!
1.每個人都戴著一張面具,002
2.表情是我們內(nèi)心的外在反映
3“微表情”讓我們掩飾不了“真相”
4.面部表情是寫在臉上的心情
5.笑容背后,展現(xiàn)的是“心里話”
6.細微動作也可以展示我們的內(nèi)心
7.語言最能透露我們的真實想法
8.聲音,會讓別人潛入我們的靈魂
9.說話的內(nèi)容和方式體現(xiàn)我們的真性情
10.身姿會暴露我們的真實意圖
第二章 你的眼睛也會出賣你的心
1.眼神里最能流露出“真情”
2.眼球的運動泄露了你的內(nèi)心秘密
3.不同的眨眼方式,透露出你不同的想法
4.目光是傳遞你內(nèi)心信息的索道
5.目光注視的方向,代表著你的心境
6.目光堅定不一定就說明爾是誠懇的
7.瞳孔的變化,展示著你的情緒變化
8.視線,最能體現(xiàn)內(nèi)心深處的東西
9.睜眼閉眼間,你已經(jīng)暴露了自己的心事
10.凝視也是一種內(nèi)心活動的展露
11.眼皮也是泄露內(nèi)心秘密的通道
第三章 會說話的臉,泄露出你的真實情感
1.眉毛的變化,與你的內(nèi)
2.鼻子也能透露你的秘密
3.嘴部動作,讓別人看透你的心
4.咬嘴唇時,你的心里在想什么
5.舌頭的動作也會“出賣”你
6.牙齒也能體現(xiàn)你的教養(yǎng)
7.下巴的動作,是你內(nèi)心情緒的展現(xiàn)
……
第四章 笑也會使你的內(nèi)心一覽無余
第五章 頭部動作,讓你的內(nèi)心不再隱瞞
第六章 手部動作,被你看穿了你的“隱私”
第七章 肢體姿勢與動作是內(nèi)心世界的真實反映
第八章 言談之間,透露出你的心靈密碼
后記
第一章 微表情中隱含著我們的秘密
微表情,是內(nèi)心的流露與掩飾,是心理學名詞。人們通過做一些表情把內(nèi)心感受表達給對方看,在人們做的不同表情之間,或是某個表情里,臉部會“泄露”出其他的信息。“微表情”最短可持續(xù)1/25秒,雖然一個下意識的表情可能只持續(xù)一瞬間,但這是種煩人的特性,很容易暴露我們的情緒,讓我們的內(nèi)心想法暴露無遺。
1 每個人都戴著一張面具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常常有這樣的感覺:即使彼此互不言語,但人的心理變化也會流露在表情上。心情愉快時,面部肌肉自然就會松弛;而心存悲哀時,自然會傷心落淚。可以說,表情通常要比言語更能明顯地表達一個人的心理動態(tài)。然而,想借由他人的表情來判斷他人的心情看似簡單,事實也并不盡然。
就拿我們自身來說,有時我們的表情、動作、言語也可能會刻意掩飾當時的真實心境,不想讓對方識破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時,你明顯展現(xiàn)出來的表情,也許并不是你心中真正所想的。
這種情況很常見,因為在社會的人際交往過程中,幾乎每個人都戴著一張面具,心理學上稱之為“人格面具”。也就是說,在社會中,每個人所表現(xiàn)出來的,肯定不全是自發(fā)的自己,而有一部分是順應別人的期望、社會的看法等。而且,這種“人格面具”對人順利地適應社會也是必須的。
首先,現(xiàn)代社會文明禮儀需要有一張“面具”。今天,表情不再只是一個內(nèi)心符號,其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在談判或洽談生意中,我們可能會時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對方始終面露笑容,給人的感覺好像是極為滿意的回應,本以為成交是毫無問題的,結(jié)果對方卻以各種理由加以拒絕。由此可見,當時對方表露出來的笑容就是一種偽裝,讓人看不清他的“真實面目”。
其次,我們的本能也需要有一張“面具”。出于人類自我保護的本能,沒有人愿意把自己內(nèi)心的活動完全暴露給別人,每個人或多或少地都需要擁有自己的“隱私”。在某些場合下,我們甚至會很擔心自己的心理動態(tài)被別人察覺,于是就會極力掩飾內(nèi)心活動,表情也會與內(nèi)心形成鮮明的對比,別人可能無法從我們的表情中看透我們的真實感情,或者我們的表情根本就是偽裝的。
可是,雖然我們極力戴上“面具”來掩飾自己的內(nèi)心,但是,面部的細微表情還是會出賣我們。不經(jīng)意間的一個微笑、一句話,不知不覺中的一舉手、一投足,都可能成為別人洞悉我們內(nèi)心的工具。所以,要想讓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真正“保密”起來,不讓自己被表情出賣,我們還真需要多下點工夫。
2 表情是我們內(nèi)心的外在反映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評價:“這個人很精神。”這里所說的“精神”,指的就是一個人的表情。人的表情是由人的面部器官、肌肉組織的各自表現(xiàn)而形成的組合效果,因此,表情也是我們內(nèi)心世界的外在反映。
一個人的情緒、心態(tài)、自信度和注意力等等,都會無時無刻不通過表情讓他人感覺到和了解到。比如,基于我們對“甜”和“苦”不同的生理反應,也就形成了“愉快”和“不愉快”兩類不同的基礎表情。當我們感到愉快、喜歡、幸福、快樂時,我們的面部肌肉就會橫拉開,面頰提高,額眉部放松,眼睛瞇小,瞳孔放大,嘴角后收上翹;當我們感到不愉快、憤怒、恐懼、痛苦、厭惡時,面部肌肉就會縱伸,面頰下降,面孔拉長。當然,也許在出現(xiàn)以上這些情緒時,我們不能看到自己的面部表情,但你完全可以借助鏡子來看到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在面部的真實反映。
表情也是一個人心理狀態(tài)的外在表現(xiàn)。無論在什么場合,我們都應該表現(xiàn)得自然、從容,該嚴肅時嚴肅,該活潑時活潑,該沉默時沉默,該微笑時微笑。這樣,才能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
古人說:“情,動之于眾,形之于外,傳之于聲。”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控制和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神態(tài),使之適合交際的需要。神態(tài)的錯位或失常,都會令自己的表情、神情與交際環(huán)境相矛盾,容易引起別人的誤解甚至反感。
雖然表情的動作基礎是遺傳于我們的祖先,但也需要后天學習,比如新生兒就能模仿父母的動作、表情等。因此,表情雖然是我們內(nèi)心世界的外在反映,但也可以人為地加以控制,既可以夸張也可以抑制,還可以掩蓋和偽裝。演員就是通過想象和模仿,真實地體驗所扮演的角色的內(nèi)心情感。
這就是說,當我們在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局限和影響時,也需要學會通過對表情的控制來掩飾我們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比如,當我們不高興的時候,仍可裝出高興的樣子;內(nèi)心很悲傷,表情上仍然可以很好地克制,甚至做出相反的表情。這雖然會給人一種假象,甚至是欺騙,但卻是一種謀生的技巧和能力,令我們在社交過程中能夠處變不驚,處之泰然。
由于每個人的天賦不盡相同,這種通過控制表情來掩飾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是可以從后天環(huán)境的磨煉和漂洗來精進的。間諜和情報人員可能是這方面的佼佼者。但是,除了這些“專業(yè)”的人員,通常我們的偽裝還是會露出一些蛛絲馬跡的。有時遇到對表情洞察能力較高的人,你的這些“蛛絲馬跡”就很可能會“出賣”你,使你的內(nèi)心被對方看透。也就是說,有些人能夠很敏銳地洞察到對方的表情是否自然、是否有所偽裝,洞悉對方內(nèi)心的微小變化。那么,面對這樣的“高手”,你該如何應對呢?這時就需要注意我們不經(jīng)意間表露出來的“微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