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作為一部有影響力的作品,被廣泛傳播于世界各地。日本不僅有多種版本的《千字文》,還有很多以“千字文”為名,但內容不同的作品。1583年朝鮮出版了以朝語釋義注音的《石峰千字文》,1831年《千字文》被譯成英文,此后數十年中,相繼出現了《千字文》的法文本、拉丁文本、意大利文本。可見,《千字文》流傳甚廣,影響甚大,它是的藝術瑰寶,也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
在寂靜的夜里,當我重新捧起《千字文》時,似乎看到了人心的回歸。它字字珠璣,教導我們把真誠、善念與美德播種人間,把智慧與廣闊的天地留駐心中。我從《千字文》中采擷部分精華,融入個人感受,以饗讀者。讓我們帶上先人的智慧,穿越歷史與時空,在現實的世界里,越飛越高。
一千個漢字編成的韻文,代表中國傳統啟蒙教育的至高水平,勾劃出一部完整的中國文化史,讓世人明目凈心,給行為以指導。“金生麗水,玉出昆岡”,為把先賢們遺留下來的文化瑰寶及美玉般的思想傳承下來。本書以現代人的立場,深刻剖析先哲們在做人處世、學習生活、言談舉止與修身養性方面的生活之道,借用古人的智慧,經營好自己的人生。
彭霞,女,生于七十年代中期,湖北公安縣人,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美容瘦身等時尚雜志撰稿人,報刊雜志簽約專欄作家。文章散見于《女人坊》、《東方青年》、《山東青年》、《家庭百事通》、《博愛》、《北京文學》、《北方文學》、《金山》、《時代郵刊》、《健康家庭生活》等多家雜志與《中國青年報》、《文匯報》、《大公報》、《楚天都市報》、《湖北日報》、《新民晚報》等數百家報紙,被《意林》、《青年文摘》、《山西青年》、《青年博覽》等雜志轉載。有不少文章被選入各種適合青少年閱讀的選本及各地中高考試題,如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年少情懷總如詩》,《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故事》系列。熱愛美容瘦身的她,還編著了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你74個美容瘦身秘方》一書。
章 做人處世
投緣而交 / 003
諫誡相幫 / 008
不改本色 / 014
勉勵他人 / 019
知恩必報 / 025
一團和氣 / 030
盡忠盡責 / 036
惜身敬孝 / 042
熱情待人 / 047
第二章 學習生活
珍惜時間 / 055
用心學習 / 060
認真到底 / 066
讀書消遣 / 071
心無旁騖 / 077
合理安排 / 082
知錯就改 / 087
作息規律 / 092
學識廣博 / 098
第三章 言談舉止
舉止端莊 / 105
談吐穩重 / 110
詳略得當 / 115
善于分析 / 120
莫議人非 / 125
不以己傲 / 130
誠實守信 / 135
有禮有節 / 141
言談謹慎 / 147
第四章 心存善念
博愛天下 / 155
心懷慈悲 / 161
抑制私欲 / 167
純真善美 / 172
積惡生禍 / 177
積善成福 / 182
濟貧扶弱 / 188
恩澤他人 / 194
修德積福 / 199
第五章 修身養性
正心修為 / 205
心胸寬闊 / 211
學會反省 / 216
質樸方正 / 221
知足常樂 / 226
高瞻遠矚 / 231
淡泊明志 / 236
不棄美德 / 241
德成名就 / 246
章做人處世
投緣而交
【原文】
交友投分切磨箴規
【注釋】
投分:投緣。切磨:本指加工玉石等器物,此引申為學問上的探討研究。
【譯文】
結交朋友要意氣相投,要能共同研究學問,互相勸誡規諫,共同進步。
【人生智慧】
投緣而交,指原文中的“交友投分”,意思是興趣、愛好、志向、情感相投的人,相聚在一起。
“交友投分”中,“分”的層含義指緣分。交朋友一定要投脾氣,投緣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沒有相同志趣、性格,思想差異很大的人,是很難走到一起的。就如同一位核物理學家對著一位不識字的老農談論核能問題,豈不是對牛彈琴?脾氣溫順的慢性子不可能和脾氣火暴急躁的急性子談到一塊。俗語所說的“話不投機三句多”,就是此理。因此,交友要選擇對象,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你的朋友。同樣,男女青年找對象,也得找和自己志趣相投、思想水平接近之人,否則,婚后會因為缺乏共同語言而感受不到婚姻的幸福。
“分”的第二層含義指恰如其分。朋友間推心置腹,傾心交談,親如兄弟姐妹,不分你我,可某些事有時只能做到“恰如其分”,不能做出過多干預。如朋友的個人私事,家庭內務事或不便涉及的隱私,你只能傾聽或給出合理化建議,不能摻和太多,否則,將會落個費力不討好、里外不是人的尷尬場面,惹朋友厭煩,進而失去朋友。比如,朋友夫妻倆因瑣事爭吵,并鬧到了要離婚的地步,當朋友向你傾訴心中的苦惱與郁悶時,他們夫妻倆無論誰的對錯,你都只能勸和,如果大義凜然地指責另一方的不是,不僅不能幫到朋友,反而會火上加油,讓矛盾升級。當涉及朋友不便透露的隱私時,也不可尋根究底地打探清楚。朋友不愿透露,自有他顧慮的地方。
“分”的第三層含義指投入情感的分量。對于重情重義、以一顆誠心對待你的朋友,理應付出百分之百的情感給予回報;對于虛情假意的朋友,我們不僅不能全情投入,還要盡量遠離他們;對于作惡多端、設計陷害你的損友,我們絕不能給他們留任何情面,而是要冷漠拒絕他們給你的丁點兒好處。對于朋友,我們應該學習古人的“君子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泊而心地親近,小人以利相親而利斷義絕。
交到投緣投分的好友,則要己先為好人。身不正,友難擇,沒人樂意同一位品性不端、作風不正的人打交道。即使有,說明你和他同屬一丘之貉。
一個人擁有“五常之德”,即“仁義禮智信”等高尚品格很重要,它們是交到投緣朋友的先決條件。你的自私、狡猾、不講道義、不守信義將會損害到朋友的利益與人格,朋友會對你大失所望,終離你而去。一個人的德行與修養,應“似蘭斯馨,如松之盛”。賢德之人,德如高山人人敬仰,行如大道人人向往,做事光明磊落,行為高尚,與他們投緣的朋友自然也是德行高尚之人。因此,你的品性決定了所擇朋友的品性。
擇友時,品德比學識更重要。知識可以學習,而一個人的品德是固有且很難改變的,更學不來。朋友是你知心的人,有些事,你也許不便于同家人說,卻唯可以與朋友傾訴。或許你所傾訴的,正是你心中不便向他人透露的隱私或痛處。倘若朋友不是無意,而是故意違背你的意愿,暴露你的隱私,傷害到你,這類友人,心中存惡,不值得交往;真正的朋友會以善相待,他會在你需要的時候幫助鼓勵安慰你,替你分憂,令你重拾自信。
擇友不分貧富貴賤。我們今天很多人的擇友觀出了問題,他們不僅以貌取友,以財擇友,還同好友比吃比喝比穿,相互攀比滋長了不良風氣,還影響到幸福指數。正確的擇友觀應是思想相通,相互勉勵,助你進步。
朋友相處要坦誠,朋友妙在親密無間。故朋友面前,我們不能戴上虛偽的面具,讓人無法猜透你的心思,明白你的喜惡。你的虛偽會讓朋友望而卻步,他們會認為你不相信他,至少,你并未將他當作朋友,從而疏遠你。相反,我們有求于他,向他傾訴心中的煩惱,分享快樂心事,獲得他們的寬慰、幫助與支持,他們反而特別高興。他會認為,我們將他當作了好友。
主動關懷朋友的冷暖。復旦大學教授陳果言:“助人為快樂之本,關懷是要證實我內心深處世界的富足。”關懷體現了你對朋友的一片誠心,一句關懷的話或一個關愛的眼神,傳遞溫暖,給朋友帶來無盡的力量。關懷是你給寒夜里行走著的朋友的一盆炭火,溫暖心間,照亮前程。
關懷朋友,就是要學會傾聽,傾聽他們的歡樂或抱怨。你的認真傾聽便是對朋友的關注或認可,也是對他的尊重。大家一定能見到,在某些公共場合,有人以自我為中心,夸夸其談,卻絲毫不理會他人的感受,不給他人說話的機會。這類人太過自我,常常不受人歡迎。要想成為他人樂于待見的人,則要多傾聽他人說話。
關懷朋友,就是要多幫助。你幫助了他人,收獲的是快樂。有時,幫助是彼此的,你幫助了朋友,說不準有一天,也會得到朋友的幫助。幫助不講求利潤與回報,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他就是幫助你自己。要是從是否有利可圖的角度來對待朋友,友誼將不會長久。
別抱怨朋友不夠真心,也別怨朋友不理解你,試問,你用真心對待朋友了嗎?
所謂投分,對于相同志向、思想情趣相近的朋友而言,就在于一個“誠”字。彼此心誠,則投緣,投分,否則,無緣無分,甚至,如仇人,彼此拆臺,相互危害。
諫誡相幫
【原文】
交友投分切磨箴規
【注釋】
切磨:是“切磋琢磨”的意思,為加工器物的手法。本指加工玉石等器物,此引申為學問上的探討研究。箴:原指縫衣用的針或針灸治病所用的針形器具,因它扎得疼痛,不易被人接受,被用作一種告誡類文體,起規勸與糾正的作用,箴言就是有哲理性、能激勵人的座右銘。規:本指畫圓所用的圓規,引申為勸告、建議。箴規:意指勸誡規諫,我們不僅要相互切磨,還要及時勸誡規諫朋友的不足之處與不當之舉。
【譯文】
結交朋友要意氣相投,要能共同研究學問,互相勸誡規諫,共同進步。
【人生智慧】
“諫誡相幫”,即切磨箴規的意思,指朋友間直諫忠言、相互勸誡、互幫互助。“切磋琢磨”本指加工玉石的四道工序,是體力勞動朋友之間的切磨。道工序“切”,指從昆侖山采下石頭后,從中間剖開,看石頭內玉的多少;第二道工序“磋”,未經雕琢的原料玉石叫作“樸玉”,指將石頭中的玉“磋”出來;第三道工序“琢”,指按照樸玉的形狀進行雕琢,如雕琢成玉佩首飾、杯盞盤碟、佛像神像等形狀;后一道工序是磨光,就是“磨”。前兩道工序一個人干不了,所以要兩人切磋;后兩道工序自己能干,因此可以獨自琢磨。
人之初,如剛從昆侖山采下的玉石,沒有經過雕琢切磨,棱角分明,外形丑陋,價格便宜,除了被人們拿來做建筑物與鋪路的基石,很少有人將它當作無價之寶起來,甚至在走路時,還有人嫌它硌腳,生氣地將它踢開。可一旦它歷經四道工序變成玉后,便成了珠寶店櫥柜里的無價之寶。一個人生下來如果不用心學習,不經歷人生風風雨雨的磨礪,將會永遠如初生下來的樣子,懵懂無智、思想愚鈍。一個從小在狼群中長大的狼孩,他沒有人類發達的頭腦,不會用語言和人類交流,沒有生活的智慧與技巧,只能發出狼的嚎叫聲,如狼一樣吃生食,絕不會想到將捕來的獵物煮熟了吃。人類作為高等動物優于普通動物的地方,正是在于我們善于學習、善于切磨前人與他人的寶貴生活經驗,這樣才有了智慧的頭腦。父母剛生下我們時,是他們教我們牙牙學語;上學后,老師教給我們知識;工作后,社會這位大師教給我們工作經驗與生活的智慧。當我們運用各種經驗與智慧,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為社會做出貢獻時,便是把自己從一塊被人們忽視的丑陋石頭雕琢切磨成了一塊價值連城的美玉。
美玉的這四道加工工序又用來比喻學習或研究問題時人們相互學習交流、彼此商討、取長補短的過程,我們會在切磨中得到進步與提高。
東漢時期,有個名叫楊政的人。他好交游,善武術與儒家經典,可都學得不精,卻又極愛同人切磨。當朝駙馬梁松和劉秀的小舅子陰就,聞得楊政之事,慕名前來拜訪。縱使面對的是皇親國戚,平民楊政絲毫不畏懼,每天同他們談論國家政事與儒學,友情深厚。
有一天,楊政想和當時的捕虜將軍、楊虛侯馬武交朋友,便登門求見。可馬武并不喜見楊政,稱病婉拒。被人拂了面子的楊政,很惱火,拿著大刀,不顧馬武手下的阻攔,沖進馬府,闖入臥室,一把抓住馬武的臂膀,將鋼刀架在了馬武脖子上。見父親的生命受到威脅,馬武的兒子與侍從都不敢隨意亂動,乖乖地放下刀,一邊侍立。
楊政一邊舉刀,一邊教訓馬武說,你身受皇恩,卻不懂求賢若渴以報皇上之恩,反而拒賢能于千里之外,躲進府中享受榮華富貴,這算什么好漢?此番話說得馬武羞愧不已并對楊政刮目相看,卻又不便放下面子求和。
此時,劉秀的小舅子陰就聞訊趕來解了圍,他對兩人進行調解,這事很快得到了圓滿解決。此后,陰就、馬武與楊政三人成了很好的朋友,經常一起談天下、切磋學問與武藝,好不愜意。
楊政交友不畏權貴,尋找志趣相投之人、努力上進的行為,值得我們今人學習。楊政與朋友的每一次切磨中,不僅學識與才能得到了提高,還獲得了他人的尊重與友誼,可見“切磨”是一個人獲得知識能力、友誼與個人提升的重要因素。
“切磨”是將丑石雕琢成美玉不可或缺的步驟,體現在我們生活中則是交流、學習、勸慰、勉勵、勸誡與幫助。
切磨,又如兩個咬合在一起轉動的齒輪。彼此咬合得越多,便越融洽,運轉起來也越順暢。因此,我們遇事要多切磨。多切磨指彼此多交流、多溝通、多商討,你會發現彼此之間的關系越來越融洽,辦事也越來越順利。只因彼此在相互的交流與溝通中,越來越深切地了解了對方,加深了彼此間的感情。當遇到麻煩和困難事時,相互勸慰、關心,鼎力相助,彼此齊心協力,一定能戰勝困難,獲得成功。
切磨在一個家庭中,體現在夫妻間的相互交流、理解與寬容上,它能讓夫妻間的情感變得深厚,家庭和美幸福;它還體現在父母對子女的諄諄教導與關心上,能讓子女感受到家的溫馨與濃濃的親情之樂。
切磨在一個單位中,體現在上層管理人員與下屬員工們的思想信息交流與工作溝通上,有助于員工能力的提高和企事業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