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慟夢就像一面悲傷的鏡子,如實反映喪親者心中壓抑的情緒與未解的難題。喪慟夢大的意義在于幫助人們表達失落的悲傷。它不只是夢,更是喪親者自我療愈的珍貴力量。本書使人理解喪慟夢的反思力量,體會夢如何療愈一顆顆喪慟的心。
失去親人后,我們如何以夢療愈自己?你曾夢見逝去的親人嗎?栩栩如生的夢境,究竟想傳達什么意涵?喪慟夢就像一面悲傷的鏡子,如實反映喪親者心中壓抑的情緒與未解的難題。通過夢,喪親者能暫時緩解悲傷,化解未竟之事,聯結失落的關系。打開本書,你會找到內心的平靜與感動。當我們認為夢是無價值與無意義時,夢是不會告訴我們任何信息的;唯有相信夢敘說了我們內在真實的聲音與感受,夢才可能對我們說話。如果你開始對自己的夢產生興趣,不如就從此刻開始,好好留意自己的夢,聽聽你究竟想對自己說什么。
蘇絢慧,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咨詢研究所碩士,現為馬偕協談中心心理咨詢師,并在醫院擔任心理咨詢師。已出版《于是,我可以說再見》、《喪慟夢》(金鼎獎社會科學類推薦優良好書)、《生命河流》、《這人生》、《請容許我悲傷》(金鼎獎社會科學類推薦優良好書)、《死亡如此靠近》(金鼎獎文學類推薦優良好書)等。
推薦序 夢的療愈力量 曹中瑋
推薦序 不能再見的喪慟因“夢見”而可能說再見 李玉嬋
自 序 一份神秘的禮物,一段自愈的歷程
第一章 生命經驗的撼動
第二章 夢在說話
第三章 了解夢,了解悲傷,了解喪慟夢
第四章 喪慟夢與悲傷哀悼任務
第五章 喪慟夢與未竟事物的完成
第六章 喪慟夢的情緒特性
第七章 夢境自我嘗試解決問題
第八章 喪慟夢與關系的再聯結
第九章 喪慟夢的自我療愈力量
第十章 如何靠夢療愈喪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