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是從《華嚴經》中引申出來的名句,意思是只有堅守本心信條,才能德行圓滿。“初心”是什么?是孔子“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為政之道,是文天祥“男兒千年志,吾生未有涯”的理想抱負,是于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愛國情懷,是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豪情壯志……當然,也是我們年少時筆記本扉頁上的人生理想。
在變化的繁華世事中,如何保持一顆不變的“初心”非常重要。《不忘初心:心系工作,砥礪前行》向我們詳細闡述了初心對我們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只有永葆初心,我們才能取得事業和人生的成功。
初心,是我們活著的意義所在,所有的選擇都應該遵從自己的初心。而目標應是根據自己的初心制定的、完成后更加靠近自己初心的階段性指標。目標應該清晰,可衡量。每個目標實現后,都要判斷一下是否離你的初心更近
長久的快樂,絕不在喧鬧中,更不在浮華里,它源于光明心力的寧靜!
勿忘初心,砥礪前行!
“不忘初心”,從來都不是一個虛幻的概念,而是切實可行的原則、
“初心”是那些我們永遠都不要遺忘的優秀品質——平凡、專注、堅持、平和、精益求精、激情、完美、只有堅守“初心”,我們才能取得無與倫比的成功、才能成就未來、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是從《華嚴經》中引申出來的名句,意思是只有堅守本心信條,才能德行圓滿。“初心”是什么?是孔子“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為政之道、包拯“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的為官箴言,是毛澤東“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的豪情壯志、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大理想,當然也是我們年少時筆記本扉頁上的人生理想。、初心純潔、熱烈、美好,她是人生起點的希冀與夢想、事業開端的承諾與信念、迷途困境中的責任與擔當、鉛華盡染時的恪守與堅持,她在向真向善向美的追尋中、在矢志不渝的守候里。
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李贄說:“初心,即為最初一念之本心。”初心,解決了“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等問題,是我們生活與工作的始端。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有始有終地去完成自己的夢想。然而,我們常常只有在“年少輕狂”時才敢“妄談”夢想,一旦年華老去,變得心有掛礙后,便站在了世俗的一方,無法寸進,同時也阻止著別人的前進。我們實現不了夢想,只因我們忘卻了初心。
2016年8月,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參加真人秀訪談節目《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首播,這也是王健林的第一次綜藝節目之旅。王健林說,很多學生一上來就說:“我要當首富!”對這些人,王健林耐心教導:“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掙它一個億!你看看能不能用幾年,能掙到一個億,你是規劃五年還是三年呢?”王健林坦言,當年自己的一個小目標就是三年之內做到一個億。“王健林的小目標”隨之走紅網絡。想做首富這是好的,是奮斗的方向,也可以稱為“初心”。但是如何堅守初心、實現初心呢?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
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當我們做一件事情有一個清晰的目標時,可以讓我們有限的注意力聚焦,從而影響我們的行動,更好更快地做完一件事情,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初心的方向前行。
初心,是我們活著的意義所在,所有的選擇都應該遵從自己的初心。而目標應是根據自己的初心制定的、完成后更加靠近自己初心的階段性指標。目標應該清晰,可衡量。每個目標實現后,都要判斷一下是否離你的初心更近。
楊朝暉,中隆嘉泰實業集團董事長,山東大學領導科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多年來致力于將軍事化理論融入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擅于分析,精于量化,在打通戰略、運營、績效,實現一體化運作,推動管理的持續優化和經營業績的穩步提升,確保戰略目標的實現方面,頗有建樹。
信奉: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不忘初心,慎終如始。
著有暢銷書:《致工匠》《騎士精神》《向軍隊學執行》《贏在責任心勝在執行力》《忠誠感恩責任》等。
第一章
“初心”之平凡——平凡世界中成就不平凡的自己
心平氣和,甘于平凡
平凡的人生,才是真實的人生
不要自命不凡
偉大出于平凡
在平凡中實現自我價值
第二章
“初心”之淡泊——秉持淡泊之心,遠離負面情緒
抱怨是成功的大敵
不虛榮,亦不自棄
正確面對壓力和摩擦
學會受“委屈”
在淡泊中發現精彩
第三章
“初心”之專注——全心專注于你所期望的,必如所期
一生做好一件事
敬業是一種人生態度
專注始于熱愛
抓住關鍵,找準重點
擁有一技之長
第四章
“初心”之堅持——多一份堅持便是光明
做事要有始有終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
多走一步,再試一次
堅持就是偏執和倔強
堅持到底,才能成功
第五章
“初心”之平和——做真實的自己
學會內斂,不卑微、不張揚
想好大事,做好小事
認真當好配角
練好內功,蓄勢待發
堅守自我,不忘初心
第六章 “初心”之精益求精——業精于勤,荒于嬉
第七章 “初心”之激情——點燃激情,成就夢想
第八章 “初心”之完美——獨一無二,不可替代
《不忘初心:心系工作,砥礪前行》:
我相信,這樣的抱怨對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但你有沒有認真反思過:這樣的抱怨有道理嗎?能改變什么嗎?當你把所有的不順心都歸結于“倒霉”和“運氣不好”時,你有沒有想過,也許正是你的“倒霉心態”才讓你越來越倒霉?
順便說一下,上述的那個女職員,后來被公司辭退了。算上這一次,她畢業后的三年里已經換了五次工作。工作經驗也算是有了,但低廉的薪水和糟糕的人際關系,卻一直伴隨著她,從未有任何改變。這,就是“倒霉心態”帶來的結果。
心理學家一致認為: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就會得到什么樣的結果,把自己看成什么樣的人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如果你總在問自己“為什么我這么倒霉”,那你就是在命令大腦搜索出“我是一個倒霉蛋”的證據;如果你總是追問“為什么上司不喜歡我”,那你就會想到上司對自己的種種批評和不滿,更加確信“上司就是不喜歡我”就是事實。
所以,我們應當注意一下自我提問的方法,盡量做一些積極的、、快樂的問句,比如:“我該怎樣處理這個問題?”“這件事真有那么難嗎?…'我從這次錯誤中要吸取哪些教訓,如何避免類似的事情再發生?”,等等,當你習慣了這樣去想問題,肯定會有神奇的效果。
話說回來,當我們投身職場的那一刻起,就應該明白一個事實:工作不是度假,也不是娛樂活動。想通過工作獲得收入、實現自我、贏得成功,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如加班加點地趕進度、面對難題時的無助、紛繁瑣碎的事務、不可避免的挫敗……這些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誰都不例外,唯一的區別就在于,你選擇什么樣的心態去看待。
我見過很多人,有些已經接近退休年齡了,可一提到工作依然是滿腹牢騷,仿佛全世界只有他最倒霉,這些人無一例外在事業方面都沒什么大成就。我也遇到過不少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人,他們極少會因境遇問題隨意發泄情緒,而是一直積極地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當你又一次覺得“我怎么這么倒霉”時,請你理性地思考一下:許多事情抱怨也是做,不抱怨也是做,喜歡做也得做,不喜歡做也得做,那你何必讓自己不開心呢?任何事情都有利弊兩方面,利弊兩方面也會互相轉化,關鍵在于你怎么去看待。就算是真的不幸,那也可能是另一個機遇的開始,換個角度看問題,心情就會不同,結果也會不同。
有句話說:“面對工作,要么辭職不干,要么閉嘴不言。”既然無論如何都要做事,為什么不試著改變一下心態呢?有時候,就只是改掉一句口頭禪,改變看事情的角度,厭煩的事情就會變得不那么糟糕,平凡的人生也會變得不平凡。
我曾就工作心態的問題,拜訪過一位500強企業的女經理人。回顧自己一路走過的點點滴滴,她是這樣說的:“如果對現狀不滿,就設法改變它。如果改變不了事物的本身,就努力改變自己的心態。千萬不要抱怨,因為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公司里的每個位置對于企業的生死存亡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一個位置的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時,就會直接削弱整個企業的生命力。無論你在工作中扮演的是什么樣的角色,都要盡力演得最好。”
的確,成功不是追求得來的,而是被改變后的自己主動吸引而來的。不管你現在做什么工作,只要已經開始做了.就不要吝嗇勤奮和努力,更不要心猿意馬,抱怨連連。在工作中羈絆和束縛我們的,往往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如果你肯適時地改變一下自己,你會發現,那些令你感到“厭煩”的人并沒有那么討厭,而你的職場生涯也可能從此變得一帆風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