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淪》是郁達夫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寫于作者在日本留學期間,收錄在同名小說集《沉淪》里。小說講述了一個中國留學生在日本的遭遇,通過“一個病的青年憂郁癥的解剖”,揭示主人公內心靈與肉、倫理與情感、本我與超我的矛盾沖突。與郁達夫其他的小說作品一樣,《沉淪》是一篇“注重內心紛爭苦悶”的現代抒情小說,帶有“自敘傳”的色彩。
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1921年6月,郁達夫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組織成立創造社,編輯《創造季刊》。同年10月,出版我國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沉淪》。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沉淪》、散文集《屐痕處處》、《達夫游記》等。1945年,郁達夫在蘇門答臘失蹤,推測郁達夫是為日本憲兵所殺害。
銀灰色的死
沉淪
南遷
茫茫夜
春風沉醉的晚上
薄奠
她是一個弱女子
遲桂花
他開了半只眼睛,看看桌上的鐘,長短針正重壘在x字的上面。開了口,打了一個呵欠,他并不知道他自家是一個大悲劇的主人公,仍舊嘶嘶的睡著了。半醒半覺的睡了一忽,聽著間壁的掛鐘打了十一點之后,他才跳出了被來。胡亂地穿好了衣服,跑下樓來,洗了手面,他就套上了一雙破皮鞋,跑上外面去了。
他近來的生活狀態,比從前大有不同的地方。自從十月底到如今,兩個月的中間,他每晝夜顛倒的,到各處酒館里去喝酒。東京的酒館,當爐的大約都是十七八歲的少婦。他雖然知道她們是想騙他的金錢,所以肯同他鬧,同他玩的,然而一到了太陽西下的時候,他總不能在家里好好的住著。有時候他想改過這惡習慣來,故意到圖書館里去取他平時所愛讀的書來看,然而到了上燈的時候,他的耳朵里,忽然會有各種悲涼的小曲兒的歌聲聽見起來;他的鼻孔里,也會有脂粉,香油,油沸魚肉,香煙醇酒的混合的香味到來;他的書的字里行間,忽然更會跳出一個紅白的臉色來。她那一雙迷人的眼睛,一點一點的擴大起來了。同薔薇花苞似的嘴唇,漸漸兒的開放起來,兩顆笑靨,也看得出來了。洋磁似的一排牙齒,也透露著放起光來了。他把眼睛一閉,他的面前,就有許多妙年的婦女坐在紅燈的影里,微微的在那里笑著。也有斜視他的,也有點頭的,也有把上下的衣服脫下來的,也有把雪樣嫩的纖手伸給他的。到了那個時候,他總不知不覺的要跟了那只纖手跑去,同做夢的一樣,走出了圖書館。等到他的懷里有溫軟的肉體坐著的時候,他才知道他是已經不在圖書館內的冷板凳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