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夢湖》描寫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通篇充滿濃郁的傷感情調(diào)。主人公萊因哈德和伊莉莎白青梅竹馬,情愛甚篤;長大后感情愈深。可是伊莉莎白的母親卻把女兒嫁給了家境富裕的埃利希。多年后,萊因哈德應(yīng)邀去埃利希在茵夢湖的莊園,舊日的戀人相見卻是一片惆悵。小說譴責了包辦婚姻,不僅主題鮮明,而且在藝術(shù)上有很高的造詣。
此外,《茵夢湖(全譯本)》還收錄作者施托姆的另外8部中篇小說和1篇童話,包括《在大學里》、《來自大洋彼岸》、《三色紫羅蘭》等。
漢斯·特奧多爾·沃爾德森·施托姆(1817~1888),德國十九世紀詩人、小說家,“詩意現(xiàn)實主義”的杰出代表。其詩歌內(nèi)容簡樸,形式優(yōu)美,以描寫愛情、自然和鄉(xiāng)情見長。一八四九年發(fā)表的中篇小說《茵夢湖》,為施托姆贏得了小說家的聲譽。作品有詩歌《夜鶯》《安慰》《海岸》《越過荒原》《闔上我的雙眼》等;小說《在大學里》《淹死的人》《雙影人》《白馬騎士》等。其主要成就在中短篇小說方面,他的中短篇小說堪稱德國文學中的佳作。
茵夢湖
老人
孩子們
在林中
路邊的孩子
回到家中
一封信
茵夢湖
是我母親的意愿
伊麗莎白
老人
在大學里
羅拉
舞蹈課
在水磨池上
在宮殿花園里
在大學里
一次散步
在郊外林中
在海濱
來自大洋彼岸
三色紫羅蘭
緘默
雙影人
格里斯胡斯春秋
第一卷
第二卷
騎白馬的人
漢斯熊
《茵夢湖(全譯本)》:
夏洛特似乎沒有看見羅拉流淚,她的注意力集中在那敞開的門上。我很驚訝,我竟在門口看見法國裁縫的黃面孔出現(xiàn)在那些看熱鬧的仆役的頭臉當中。他一臉喜悅的樣子,手里轉(zhuǎn)動著他的陶瓷煙壺,用他黑色的眼睛興沖沖地往大廳里看。
“那是您的父親嗎,羅拉小姐?”她用手指著門口問。
羅拉朝那兒望去,不禁嚇得縮手藏頭。“媽媽!”她喊了一聲,就不由自主地抓住還在我們面前忙碌的那位太太的手臂。
波萊佳太太現(xiàn)在也看見了她丈夫正在興致勃勃地打著手勢,對他的出現(xiàn)她很不高興,但她竭力控制著自己。“他是從小酒店來的,”她說,“他想看看你跳舞。” 羅拉向大廳門口走去,我無意地跟在她身后。她還沒走到門口,市長已經(jīng)來到羅拉父親跟前,請他到大廳里去喝一杯潘趣酒。但裁縫站著不動。“我是您*馴順的奴仆,市長大人!”他說,同時躬身向后退了一大步。
“但愿我像我祖父一樣在路易十六宮廷里當差!——不過,我知道我現(xiàn)在的地位。” 市長走開了,弗里茨拿了一杯酒給他送到門口。
“請用吧,師傅!”他溫和地說,“現(xiàn)在我要跟羅拉跳舞了!她跳得極好。” 但就在此刻,其他男孩子也都手里端著滿杯的酒蜂擁而至。他們跟他碰杯,模仿他貓腰聳背的樣子,他跟他們每碰一次杯都要那樣躬一次身;他們還一個勁兒地做著各種各樣滑稽可笑的恭維姿態(tài)。
羅拉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里,目不轉(zhuǎn)睛地望著她的父親。我聽見她的小牙齒咬得咯咯響。
當樂師又奏起樂來,其余的男孩子都跑回大廳里去了,我和羅拉還站在門口。
“啊,菲利普先生,”裁縫叫道,一邊伸手給我,“都是漂亮的可愛的小少爺!但是要信任——您和羅拉,您和羅拉,菲利普先生!”這時,他那對小黑眼睛飽含著贊賞的溫情,望著他女兒的面孔。好像出千一種不可抗拒的沖動,他把他的長臂伸進大廳,把她拉到自己的胸前。“我的孩子,我的寶貝!”他小聲說。女孩吻他,懷著熱烈而痛苦的溫情用手臂摟住他的脖子,同時讓她那小巧的頭枕在他的肩上。但隨后她松開胳膊,抓住他的雙手,小聲而急切地對他說了些什么。我沒聽懂她的話,但我看見她的眼睛懇求似的望著他的眼睛,她的小手,有時好像在抹平他的痛苦,顫抖著撫摩他那瘦削的面頰。開始,他還微笑著,好像不信任似的搖頭;但是漸漸地,從他的眼睛里失去了那種用來維護自己地位的自信。“我知道,我知道,”他喃喃地說,“你是愛你的可憐的老爸的!”這時奏起了四組舞的樂曲,他握了握女兒的手,就一聲不響,也不往大廳里再看一眼,沿著長廊走下去了。
恰在此刻,弗里茨走過來,請他的舞伴去跳舞。
——她跳得像往常一樣穩(wěn)重,只是往日的那種無憂無慮的夢幻般的神情不見了,相反,有的是一種優(yōu)雅端莊的神態(tài),她就這樣跳完這輪舞的每一節(jié)。間歇時,她像石雕一樣愣愣地直視,同時用兩手把貼在太陽穴上的烏黑油亮的頭發(fā)撩到后面去。他說的笑話,仿佛是耳邊風,她半句也沒聽見。
我們學習的舞蹈,以四組舞結(jié)束,但我們跳舞的興趣并沒有終止。在我們的節(jié)目單上還有華爾茲舞、蘇格蘭舞和加洛普舞,甚至有高替洋舞,我本想在跳這種舞的時候,把我選中的蝴蝶結(jié)和鮮花作為禮品送給羅拉留作紀念。
但羅拉不在大廳里。別的女孩子分別站在自己的母親身邊,母親替她們整飾弄歪了的飾帶和發(fā)結(jié)。波萊佳太太剛好端著新的飲料走進門來,她沒有看見她的女兒。這時,我來找弗里茨。他站在樂師桌旁的角落里,正在往那些空杯子里斟酒。“羅拉在哪兒?”我問。“我不知道,”他沒好氣地回答,“她總是悶聲不響,沒告訴我她上哪兒去了。” 我把他拉到外面走廊里。我們走到放客人大衣的房間時,她迎面向我們走來;她已經(jīng)穿好大衣,戴上她的黑綢帽。
“羅拉!”我喊,想抓住她的手,但她抽回手去,從我們面前走了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