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維特的煩惱親和力(全譯本)》是歌德早年*重要的作品,是一部書信體小說。作者創作它時年僅25歲。小說描寫進步青年對當時鄙陋的德國社會的體驗和感受,表現了作者對封建道德等級觀念的反應以及對個性解放的強烈要求:少年維特愛上了一個名叫綠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別人訂婚。愛情上的挫折使維特悲痛欲絕。之后,維特又因同封建社會格格不入。感到前途無望而自殺。
《少年維特的煩惱親和力(全譯本)》還收錄了《親和力》這部作品。
《少年維特的煩惱親和力(全譯本)》是一部書信體小說,作者歌德創作它時年僅二十五歲。小說描寫進步青年對當時鄙陋的德國社會的體驗和感受,表現了作者對封建道德等級觀念的反應以及對個性解放的強烈要求:少年維特愛上了一個名叫綠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別人訂婚。愛情上的挫折使維特悲痛欲絕。之后,維特又因同封建社會格格不入,感到前途無望而自殺。《少年維特的煩惱》于一七七五年問世,它的出版被認為是德國文學史上一件劃時代的大事;它曾震撼了德國乃至歐洲整整一代青年的心。《少年維特的煩惱親和力(全譯本)》還收錄了《親和力》這部作品。
高中甫,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1933年生于山東蓬萊縣,1957年北京大學西語系畢業,1978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從事德語文學研究。自上世紀70年代末起相繼發表論文、論著以及翻譯作品,著有《德國偉大詩人——歌德》《歌德接受史》,合著作品有《德國文學簡史》《20世紀德國文學史》,編有《歌德精選集》《茨威格小說全集》《茨威格散文精選》《茨威格文集》《二十世紀外國短篇小說編年選》《瓦格納戲劇全集》《易卜生評論集》等。翻譯作品包括歌德的長篇小說《親和力》,傳記小說《貝多芬》《莫扎特》《馬勒》《海涅評傳》等,此外還譯有布萊希特、施尼茨勒、雷馬克、萊辛等人的作品。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十八世紀德國偉大的文學家,出生于法蘭克福的一個富裕市民家庭。大學時學習法律,當過短時期的律師。年輕時曾經夢想成為畫家,但在看到著名畫家的作品時,覺得自己無論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與他們相提并論,于是開始專注于文學創作。主要作品有詩劇《浮士德》、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教育小說《威廉·邁斯特》、長篇小說《親和力》和自傳《詩與真》等。《少年維特的煩惱》是他的成名作。作為“狂飆突進運動”的主將,他的作品充滿了反叛精神。
少年維特的煩惱
第一部
第二部
補錄
編者致讀者
親和力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二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少年維特的煩惱親和力(全譯本)》:
5月26日 我想找一個可心的地方蓋一所小房定居,不管住在那里有多么不便——我的這個心愿你早就知道。在這里,我又碰巧找到了一個很吸引我的地方。
有一個地方叫瓦爾海姆,離城約一小時路程。該地位于一座小山的旁邊,風光格外秀麗。從山上沿著通往山村的小路走下來,立刻就可以看到整個山谷。
一位和氣的酒店女老板,雖已不年輕卻活潑可親。她給我斟上了葡萄酒和啤酒,倒了一杯咖啡。最美的是那棵菩提樹。大樹的枝丫伸展得很遠,蓊郁的濃蔭遮蓋著教堂前的小廣場,廣場又為農舍、谷倉和庭院所環繞。這樣宜人舒適的地方,得來不易。我讓人把我的小桌子和椅子搬到外面的樹蔭下,就在那里喝我的咖啡,讀我的荷馬。
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偶然來到菩提樹下,我第一次發現這個小廣場十分寂寥。人們都下地去了。只有一個大約四歲的小男孩坐在地上,用胳膊在兩腿之間抱著一個半歲左右的孩子,他讓小孩靠在他胸前,這樣他就成了小孩的靠背椅。雖然男孩的黑眼睛快活地東張西望,但他卻一動不動地坐在那里。看到這個情景,我不禁來了興致:我在對面的一張犁上坐下,十分愉快地描畫起兩兄弟的姿態。我又添上近處的籬笆、一個倉房的大門和幾個斷裂的車輪,一切都按照前后錯落的位置安排。一小時后,我就完成了一幅布局恰當、引人入勝的畫,里面沒有摻進半點個人的想象。這增強了我今后單單遵循自然的決心,唯有自然是無限豐富的,唯有自然能夠造就偉大的藝術家。對于成規的好處,人們大可稱贊,正像人們頌揚市民社會一樣。一個按照成規培養起來的人,絕不會作出庸俗拙劣的畫,正如一個循規蹈矩的人絕不會成為十惡不赦的壞蛋。反之,不管怎么說,一切成規都會破壞對自然的真正感受,破壞對自然的真正表現!你會說:“你這話太走了!成規只起限制作用,剪除瘋長的枝蔓,如此而已。”——好友,要不要我給你打個比方?這就好比戀愛。一個青年傾心于一個少女,為了每時每刻向她表白他的無限鐘情,整天守在她身邊,為她耗盡精力和財產。這時來了一個官場的庸人,對他說:“聰明的年輕人,戀愛是人之常情,你應該按常理行事!你要分配好你的時間,一部分時間用來工作,休息的時間可以獻給你的姑娘。你應該計算好你的財產,若在必要開銷之外還有余錢,我也不反對送些禮物給她,但不要太頻繁,只逢她生日和命名日送點禮物就行了。”——如果遵照這個庸人的話去做,那么就會出現一名有為的青年。我本人也愿意把他推薦給任何一位侯爵,為他安排一個職位。但他的愛情也就完了;如果他是藝術家,那么他的藝術也就完了。唉,我的朋友們啊!為什么天才的激流這樣罕見,難得見它匯成洶涌澎湃的洪流,震撼你們驚訝的靈魂?——親愛的朋友們,居住在兩岸的那些沉著冷靜的士紳,一向擔心他們的庭院、郁金香花壇和菜園毀于洪水,所以知道筑堤修渠,防患于未然。
5月27日 我看我是太興奮了,打了那么多比方,說了那么多題外的話,竟忘了把那兩個孩子后來的情況講完。
我在昨天的信里就零零碎碎地跟你說過,我完全沉浸在畫家的感受之中了,我在那張犁上大概坐了有兩個小時。傍晚時分,一個年輕的女人,挎著一個籃子,朝著那兩個孩子走來,老遠就喊道:“菲利普斯,你真乖。”她向我問好,我謝過她,就站起身來走過去,問她是不是孩子的母親。她說是。她隨手把一塊小的白面包給了那大一點的孩子,就抱起那個小的,懷著滿腔的母愛吻了吻他。
“我把小家伙,”她說,“交給了我的菲利普斯照管,帶著大孩子進城買白面包、糖和煮粥的小砂鍋去了。” 我在那個敞著的小籃子里看到了她所說的一切東西。
“我想給我的漢斯(這是那個最小的孩子的名字)煮點粥當晚飯;那個老大,是一個淘氣包,昨天跟菲利普斯爭搶那點粥,把砂鍋打破了。” 我問起老大,她說那孩子正在草地上趕鵝。話音未落,他就一蹦一跳地來到眼前了,而且還給老二帶來了一根榛樹枝。我跟這位婦人談下去,得知她是一位教師的女兒,她的丈夫到瑞士要堂兄留下的遺產去了。
“他們想把他的這份遺產騙去,”她說,“根本不回復他的信,他現在只好親自到瑞士去了。至今沒有他的音信,但愿他別遭到什么不測。” 離開這個婦人,我的心情很沉重。于是,我給了每個孩子一枚克羅采,把最小的孩子應得的那枚交給了母親,囑咐她什么時候進城就給孩子買一個面包卷就湯吃,說完我們就分手了。
我親愛的朋友,你聽我說,每當我心緒不寧時,一見到這樣的人,我內心的騷動就平息下來。因為這樣的人只在自己生活的小圈子里安享自己平平淡淡的幸福,日復一日地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見到樹葉落了,什么也不去想,只想冬天就要到了。
從那時起,我經常待在外面。孩子們跟我混熟了,我喝咖啡時,就給他們糖吃,晚餐時他們還跟我一起吃奶油面包,喝酸奶。禮拜天也照樣給他們克羅采,如果我到時候不在,就托女店主照給。
孩子們跟我分外親密,對我無話不說。當村里更多的孩子聚攏來,我看見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熱情、聽到他們發自內心的愿望,內心真有說不出的高興。
那些做母親的都怕孩子們給我添麻煩,為了消除她們的憂慮,我真費了不少勁兒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