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論的詮釋學傳統(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四十一輯)》包括“不太理論的古代與太理論的當代”、“黃侃《詩品講疏》探原”、“黃鐘毀棄,瓦釜雷鳴——屈原二元對立思維考論”、“魏晉南朝人對文學批評客觀性問題的探索”、“蘇綽文體改革與北周的文筆分野”、“陳子龍名士論與晚明魏晉觀”、“敬畏與自得:朱熹文藝法度觀之二重維度”等文章。
胡曉明,1955年生。四川成都人。師從王元化教授,1990年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中國文學批評史專業,獲文學博士。現任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秘書長。目前從事中國文學思想研究及近代詩學和學術史的研究。
編輯部報告
不太理論的古代與太理論的當代:中國古代文論當代研究觀察劉文勇
詩學詮釋的分與合 ——讀《管錐編·毛詩正義六〇則》楊 龍
杜詩《哀江頭》“欲往城南望城北”句考釋——兼評陳寅恪與 錢鐘書及其所代表的兩種詩學范式李 偉
姚永樸《文學研究法》征引《文心雕龍》考葉當前
“孝子行役”的前世今生——《詩經·小雅·蓼莪》當代闡釋的 分歧考辨施 巖
先 秦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屈原二元對立思維考論唐志遠
六 朝
魏晉南朝人對文學批評客觀性問題的探索張曉偉
兩漢魏晉辭賦論中流行的文學思想 ——左思、摯虞的觀點【日】林田慎之助 著 曹 旭 譯
蘇綽文體改革與北周的文筆分野李建棟
阮籍易學與《詠懷》八十二首(下)李瑞卿
陳子龍名士論與晚明魏晉觀吳思增
唐 宋
歸化與異化的統一:玄奘翻譯理論的 中國文化背景汪 瑩
敬畏與自得:朱熹文藝法度觀之二重維度楊萬里
試論朱熹文道觀的矛盾與統一唐 玲
論韓愈、柳宗元的詩序吳振華
身份與策略:宋代文人的佛教經藏書寫趙軍偉
明 清
論紀昀評點韓偓詩歌徐美秋
小說評點的倫理意圖江守義
論“聊齋”楊子彥
論中國古代小說選本的閱讀、傳播與文獻價值任明華
趙元禮詩學思想初論楊傳慶
文 獻
李夢陽評點《石淙詩稿》輯鈔(下)文 爽
青芙蓉閣詩話(下)(清)陸元鋐 著 汪 洋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