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基礎與實務
定 價:¥26
中 教 價:¥26.00 (10.00折)
庫 存 數: 0
叢 書 名:高等職業教育財經類“十二五”系列規劃教材
“學而時習之”是中國教育的優良傳統,就是強調要練習、實習,知行統一,動手去做。這是袁貴仁部長在2012年3月22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針對著力提高人才培養水平時提到的。本書就是以“學而時習之”為指導思想,通過對現實物流企業的調研,本著“必需與夠用”的原則對物流管理的基礎理論知識進行了重組與刪減,采用情境教學的編寫體例,按照物流管理業務流程逐一介紹了物流行業主要崗位必知必會的基礎知識。 《物流管理基礎與實務》共設10個情境,主要包括:初識物流管理、包裝管理、裝缷搬運管理、運輸管理、倉儲管理、配送管理、流通加工管理、物流信息管理、供應鏈管理、現代物流發展等。 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經濟管理類各專業“物流管理基礎”課程教材,也可以作為物流企業管理者了解物流管理基礎知識的參考讀物。
前言 本書編寫人員在對吉化物流、吉林龍谷物流等物流公司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擬訂了本書的編寫提綱,并結合物流企業實際崗位工作的需要,對物流管理的基礎理論知識進行了重組與刪減。同時在編寫過程中,吸納了鄂鋼供應部采購管理科人員參與內容撰寫,保證本書與物流企業實際緊密相聯。真正貫徹袁貴仁部長2012年3月22日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到的,要牢固樹立提高質量的思想觀念。本書的最終編寫宗旨是“為學生出版,為教師使用”。它的與眾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注重學生“流程”理念的培養。根據物流業務流程對學習內容進行編排,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據物流業務流程一步一步地學習,起到一種循序漸進的作用,讓學生一開始就具有流程的觀念,為他們今后的學習以及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突出專業操作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內容的取舍上,堅持實用、夠用、管用,“干什么,學什么”的編寫原則,在內容取舍和技術深淺程度的把握上,以崗位工作實際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地體現學以致用的精神。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上,通過各種各樣的能力訓練,讓學生在團隊中學與做,堅持能力訓練與實戰訓練并重,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另一方面對其職業素質也進行充分的鍛煉,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使其更符合物流企業的用人需求。 第三,體例鮮活,貼近高職生的實際。根據物流業務流程,教材設立了10個物流工作情境,每一學習情境均由能力目標、職業情境、情境展現、情境鏈接、能力訓練、自我測試和案例分析等版塊構成。尤其在每一節課的開始,都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 第四,突出實戰性,增強趣味性。教材行文語言精煉、圖文并茂,充分考慮到高職學生的文化背景和吸納知識的習慣,盡量以簡潔、通俗的語言介紹物流概論的理論知識,降低了閱讀的難度,增強了教材的趣味性。幫助學生在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同時,以最飽滿的熱情,最大限度的興趣去學習,達到學習一節會做一事,學習一個情境會做一類工作,最后熟知本專業相關的管理工作。從總體上體現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實踐到理論的學習過程。 本書由吉林農業科技學院代海濤任主編,并負責設計編寫體例,擬定編寫提綱、統稿和定稿,由吉林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戚光遠、沈陽職業技術學院肖春悅、鄂鋼供應部采購管理科科長梅俏任副主編。具體編寫分工如下:情境2、情境5、情境8和情境10由代海濤編寫,情境4、情境7由戚光遠編寫,情境1和情境9由肖春悅編寫,情境3由梅俏編寫,情境6由陳曉寧編寫。 本書的出版得益于電子工業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謝!在編寫過程中本書參考了大量相關領域的文獻,已列示于書后的參考文獻部分,但仍可能有遺漏,在此謹向已標注和未標注的參考文獻的作者們表示誠摯的謝意和由衷的歉意! 限于編寫者的學識水平,書中疏漏和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和專家學者批評指正,不吝賜教,以期不斷改進、充實完善。 編者 2012年6月
情境1 初識物流管理1.1 物流的產生與發展1.2 物流的內涵1.2.1 物流的概念1.2.2 物流的基本作業活動1.2.3 物流的分類1.3 物流管理的內涵1.3.1 物流管理的概念1.3.2 現代物流管理的特點1.3.3 物流管理的內容1.4 物流行業主要工作崗位及其崗位職責情境2 包裝管理2.1 認識包裝2.1.1 包裝的概念2.1.2 包裝的功能2.1.3 包裝的分類2.2 選擇包裝材料2.2.1 紙、紙板制品2.2.2 塑料制品2.2.3 木材2.2.4 金屬材料2.2.5 其他包裝材料2.3 物流包裝技術2.3.1 防霉包裝技術2.3.2 防潮包裝技術2.3.3 防蟲害包裝技術2.3.4 防震包裝技術2.3.5 收縮與拉伸包裝2.3.6 防銹包裝技術2.3.7 危險品包裝技術2.4 粘貼包裝標記和標志2.4.1 包裝標記2.4.2 包裝標志2.5 包裝合理化情境3 裝卸搬運管理3.1 裝卸搬運概述3.1.1 裝卸搬運的概念3.1.2 裝卸搬運作業的類型3.2 裝卸搬運設備3.2.1 裝卸搬運設備的分類3.2.2 叉車3.2.3 起重機械3.2.4 手推車3.2.5 固定平臺搬運車3.2.6 牽引車3.2.7 輸送機系統3.2.8 裝卸搬運設備的選擇3.3 裝卸搬運作業合理化3.3.1 防止和消除無效作業3.3.2 提高裝卸搬運的靈活性情境4 運輸管理4.1 運輸概述4.1.1 運輸的概念與特點4.1.2 運輸的功能4.2 運輸方式4.2.1 鐵路運輸4.2.2 公路運輸4.2.3 水路運輸4.2.4 航空運輸4.2.5 管道運輸4.3 運輸合理化4.3.1 運輸合理化的概念4.3.2 不合理運輸的表現4.3.3 實現運輸合理化的基本措施情境5 倉儲管理5.1 倉儲認知5.1.1 倉儲的概念5.1.2 倉儲的功能5.1.3 倉儲的分類5.2 倉儲作業流程5.2.1 倉儲入庫管理5.2.2 倉儲在庫管理5.2.3 貨物出庫管理5.3 倉儲合理化5.3.1 倉儲合理化的標志5.3.2 倉儲合理化的原則5.3.3 倉儲合理化的措施情境6 配送管理6.1 配送概述6.1.1 配送的概念6.1.2 配送的類型6.1.3 配送的功能6.2 配送組織形式6.2.1 企業自營配送6.2.2 企業外包配送6.2.3 共同配送6.3 配送作業流程6.3.1 配送作業流程6.3.2 配送合理化6.4 現代配送中心6.4.1 配送中心的概念6.4.2 配送中心功能6.4.3 配送中心的類別6.4.4 配送中心的運作流程情境7 流通加工管理7.1 流通加工概述7.1.1 流通加工的概念7.1.2 流通加工與生產加工的區別7.1.3 流通加工的作用7.2 流通加工的類型和形式7.2.1 流通加工的類型7.2.2 常見的流通加工形式7.3 流通加工合理化7.3.1 不合理流通加工的幾種主要形式7.3.2 流通加工合理化情境8 物流信息管理8.1 物流信息概述8.1.1 物流信息的概念8.1.2 物流信息的特點8.2 物流信息技術8.2.1 條形碼技術8.2.2 射頻識別技術8.2.3 電子數據互換8.2.4 全球定位系統8.2.5 地理信息系統情境9 供應鏈管理9.1 供應鏈概述9.1.1 供應鏈的概念9.1.2 供應鏈的特征9.2 供應鏈管理概述9.2.1 供應鏈管理概念與特征9.2.2 供應鏈管理的目標9.2.3 供應鏈管理的基本內容9.2.4 供應鏈管理方法情境10 現代物流發展10.1 第三方物流10.1.1 第三方物流概述10.1.2 第三方物流管理10.2 第四方物流10.2.1 第四方物流的提出及概念10.2.2 第四方物流的特點10.2.3 第四方物流的組織成員10.2.4 第四方物流的運作模式10.3 國際物流10.3.1 國際物流的概念與特點10.3.2 國際物流系統10.3.3 國際物流中心10.4 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10.4.1 電子商務與物流的關系10.4.2 電子商務物流的特點10.4.3 電子商務下的物流模式情境1 初識物流管理1.1 物流的產生與發展1.2 物流的內涵1.2.1 物流的概念1.2.2 物流的基本作業活動1.2.3 物流的分類1.3 物流管理的內涵1.3.1 物流管理的概念1.3.2 現代物流管理的特點1.3.3 物流管理的內容1.4 物流行業主要工作崗位及其崗位職責情境2 包裝管理2.1 認識包裝2.1.1 包裝的概念2.1.2 包裝的功能2.1.3 包裝的分類2.2 選擇包裝材料2.2.1 紙、紙板制品2.2.2 塑料制品2.2.3 木材2.2.4 金屬材料2.2.5 其他包裝材料2.3 物流包裝技術2.3.1 防霉包裝技術2.3.2 防潮包裝技術2.3.3 防蟲害包裝技術2.3.4 防震包裝技術2.3.5 收縮與拉伸包裝2.3.6 防銹包裝技術2.3.7 危險品包裝技術2.4 粘貼包裝標記和標志2.4.1 包裝標記2.4.2 包裝標志2.5 包裝合理化情境3 裝卸搬運管理3.1 裝卸搬運概述3.1.1 裝卸搬運的概念3.1.2 裝卸搬運作業的類型3.2 裝卸搬運設備3.2.1 裝卸搬運設備的分類3.2.2 叉車3.2.3 起重機械3.2.4 手推車3.2.5 固定平臺搬運車3.2.6 牽引車3.2.7 輸送機系統3.2.8 裝卸搬運設備的選擇3.3 裝卸搬運作業合理化3.3.1 防止和消除無效作業3.3.2 提高裝卸搬運的靈活性情境4 運輸管理4.1 運輸概述4.1.1 運輸的概念與特點4.1.2 運輸的功能4.2 運輸方式4.2.1 鐵路運輸4.2.2 公路運輸4.2.3 水路運輸4.2.4 航空運輸4.2.5 管道運輸4.3 運輸合理化4.3.1 運輸合理化的概念4.3.2 不合理運輸的表現4.3.3 實現運輸合理化的基本措施情境5 倉儲管理5.1 倉儲認知5.1.1 倉儲的概念5.1.2 倉儲的功能5.1.3 倉儲的分類5.2 倉儲作業流程5.2.1 倉儲入庫管理5.2.2 倉儲在庫管理5.2.3 貨物出庫管理5.3 倉儲合理化5.3.1 倉儲合理化的標志5.3.2 倉儲合理化的原則5.3.3 倉儲合理化的措施情境6 配送管理6.1 配送概述6.1.1 配送的概念6.1.2 配送的類型6.1.3 配送的功能6.2 配送組織形式6.2.1 企業自營配送6.2.2 企業外包配送6.2.3 共同配送6.3 配送作業流程6.3.1 配送作業流程6.3.2 配送合理化6.4 現代配送中心6.4.1 配送中心的概念6.4.2 配送中心功能6.4.3 配送中心的類別6.4.4 配送中心的運作流程情境7 流通加工管理7.1 流通加工概述7.1.1 流通加工的概念7.1.2 流通加工與生產加工的區別7.1.3 流通加工的作用7.2 流通加工的類型和形式7.2.1 流通加工的類型7.2.2 常見的流通加工形式7.3 流通加工合理化7.3.1 不合理流通加工的幾種主要形式7.3.2 流通加工合理化情境8 物流信息管理8.1 物流信息概述8.1.1 物流信息的概念8.1.2 物流信息的特點8.2 物流信息技術8.2.1 條形碼技術8.2.2 射頻識別技術8.2.3 電子數據互換8.2.4 全球定位系統8.2.5 地理信息系統情境9 供應鏈管理9.1 供應鏈概述9.1.1 供應鏈的概念9.1.2 供應鏈的特征9.2 供應鏈管理概述9.2.1 供應鏈管理概念與特征9.2.2 供應鏈管理的目標9.2.3 供應鏈管理的基本內容9.2.4 供應鏈管理方法情境10 現代物流發展10.1 第三方物流10.1.1 第三方物流概述10.1.2 第三方物流管理10.2 第四方物流10.2.1 第四方物流的提出及概念10.2.2 第四方物流的特點10.2.3 第四方物流的組織成員10.2.4 第四方物流的運作模式10.3 國際物流10.3.1 國際物流的概念與特點10.3.2 國際物流系統10.3.3 國際物流中心10.4 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10.4.1 電子商務與物流的關系10.4.2 電子商務物流的特點10.4.3 電子商務下的物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