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是千萬名深受驚恐與焦慮困擾的一員?不用擔心。全新的修訂版《遠離焦慮》將為你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自助計劃。本著對患者的關愛、對心理治療的熱忱,R.李德·威爾遜把多年以來個人對心理治療的獨到見解和卓有成效的治療方法介紹給大家。
1 引言:驚恐發作
這些癥狀好像是突然出現的,一點征兆也沒有。你突然心跳加速,額頭冒汗,雙手不停地發顫,讓你恨不得把它們藏起來,嘴巴很干,喉嚨拼命地吞咽。
此刻,你的大腦馬上告訴自己要裝出鎮定的樣子。你無聲地命令自己“放松,保持冷靜”。但你自己恐怕也不相信這些話了。有什么理由相信呢?這些話何時將你從混亂中拯救出來過?
你越努力地控制自己,就發現自己越失控。驚恐!一秒鐘像一分鐘那么長,兩種思緒在腦海中作戰。先是回想過去,“我上個月就是這樣的,那次我都快暈過去了。”你的身體好像也有了思想,“我喘不過氣來了,我使勁了,可是不行啊。”對未來的擔憂此刻也冒出來了,“如果我一直這樣那可怎么辦呀?我肯定會暈過去的。要是心跳再這么快下去,我肯定要犯心臟病了。”
就在那時,你的羞恥心也在腦海中蔓延開來。“大家都會看見我暈倒的,我得離開這兒。”你會馬上逃離會議室、電影院、醫院或者雜貨店,就像你突然感到驚恐和慌張一樣,跑得越遠你就會覺得越安全。
這個場景就是我所說的“驚恐時刻”,這是一種內心的體驗,并且伴隨著一些生理上的感受。當事人會突然對自己周圍的環境失去控制。這種心理、生理上發生的變化迅速而且是無意識的,給人的感覺像驚恐或者焦慮發動了一次突然襲擊。
所有人都會經歷焦慮引起的一些身體感受,比如說演講時候總會覺得緊張,或者在暴風雨中開車一個小時后肌肉緊張等。但是這種普通的焦慮與我們所說的由驚恐癥引起的難以控制的身體感受是大相徑庭的。
例如:你可曾在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面臨一種緊急狀況。想象一下。水拍混凝土地板的聲音把你從樓上引到地窖來。你一邊無意識地往樓下跑,手還一邊向后推樓梯的扶手。打開地窖門一看,才發現水管爆了。此時,你要用多長時間來掌握當時的狀況?30秒內你能想出多少辦法呢?“我先用手把水堵上?不,還是用個破布條什么的比較好。可這里哪有布條啊?不行不行!這管子從哪里來的?總閥到底在哪兒呢?”你的眼睛飛快地轉動,想盡一切辦法降低損失,“奶奶那箱子內衣肯定淹著了。我先把它挪開?還是先把水止住再說?總閥到底在哪兒啊?那里還有個垃圾桶。沒辦法了,水濺得太遠了。我該給誰打電話呢?”
如果將時間定格,你會發現實際上你已經出現了很多我們稱之為驚恐癥或者焦慮癥的癥狀:肌肉僵硬,身體對大腦發出的指令反應極快,比如說“下樓去——馬上”。全身血液都涌到大腦刺激著思維,心臟及呼吸系統快速工作,全身血液循環加速,都在為身體可能出現的更加激烈的行為提供能量。
每個人都該感謝自己的大腦。它能在類似的緊急狀況下迅速及時地作出反應。每年我們有多少人在高速公路上撿回一條命,僅僅是因為當時自己下意識地猛打方向盤,踩剎車。估計在這些動作之后,我們才會意識到,“得小心剛剛那輛車。”
這種內置機制雖然很好,但有時也會出錯。驚恐發作時人體出現的癥狀和在某些緊急狀況下的身體反應非常相似。但是,與緊急狀況下的情形相比,驚恐引發的癥狀會更加嚴重,更令人難以承受。而且在驚恐發作時,人無法像在緊急狀況時那樣利用身體內部集聚的力量來應對處理。注意力越集中在身體變化,就越發地變得焦慮,無法控制自己。
驚恐襲擊往往會引起人體內部最快且最為復雜的反應。它會迅速地改變人眼、腦、心、肺、胃、腸、胰、腎、膀胱、全身肌肉群和其他許多主要腺體的功能。而在心血管系統內部,心臟收縮加快,每次因收縮而產生的血液以及進入動脈而產生的血壓都會隨之升高;將血液輸送至人體各主要器官、肌肉和骨骼,血管開始膨脹,血液的流速升高。同時,輸往四肢以及人體其他稍次要部位的血管則開始收縮,流入這些部位的血液也隨之減少。
此時,呼吸加快,瞳孔放大,遠視能力加強。在胃腸等消化系統中,所有的消化活動都停止了,而新陳代謝過程,也即是食物向能量的轉化,卻逐漸加快,由此產生的糖分和脂肪酸開始悄然地潛入你的血液。
每個人在驚恐癥發作時的主觀感受有很大差異。某些感受,比如說注意到自己心跳加速,都與生理變化直接相關。而其他的一些感受,比如說害怕自己突然死去等,則是因為生理變化而產生的一種精神上或情感上的變化。下面列出的是驚恐發作時人身體不同部位所反應出來的癥狀。總體上來說,驚恐發作時,身體上出現的癥狀越多,反應越明顯,那么患者在此過程中所感受到的痛苦也就越強烈。
頭部:因換氣過度所引發的大腦缺血會導致眩暈,就像游泳一樣,此時你甚至可能會暈倒。
身體:流汗,忽冷忽熱,身體發麻,肢體偶有刺痛感。有明顯的眩暈感,似乎身體在不停旋轉。全身疲憊虛脫。
大腦:迷惑,失去判斷力,注意力無法集中,你感到恍如隔世,宛若夢中(現實感缺失),焦躁易怒,感覺自己會突然暈厥,抓狂,心臟病發作,甚至死亡。害怕自己會當眾吵鬧,或者上當受騙。
眼睛:目光游離閃爍,難以聚焦,視線變得模糊。數字,比如說書的頁碼等會突然“亂跳”或者“顛倒”過來。
嘴巴和喉部:嘴巴發干,吞咽困難,喉部有異物感,想咳嗽,喉部的肌肉發緊,說話時聲音發顫。
心臟:收縮加速,心跳劇烈,好像要從嘴里跳出來。有時甚至停跳一兩下。胸部有明顯的不適或疼痛感。
呼吸:呼吸加快且短促,極有可能導致“換氣過度”,似乎無法深呼吸,經常上氣不接下氣,迫切需要新鮮空氣,有幾近窒息的感覺。
胃:胃里七上八下,或者像打了結一樣,有想嘔吐的感覺。
肌肉:全身上下肌肉緊繃,尤其是脖子和肩部,如果此時正在開車,手指節會因為緊握方向盤的緣故而發白,胳膊變得僵硬無比。雙手會無意識地緊握成拳。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四肢無力,腿腳發軟,站立不穩;四肢冰涼潮濕,并且出汗;有時還會顫抖發麻。
多年來一直頗得自己信賴的身體,突然開始叛變了。此類情況發生幾次之后,這種對自己身體失控的感覺會慢慢地削弱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為了避免驚恐癥狀的突然發生,你開始限制自己的交際。那么以下幾種熟悉的情況也就緊跟著發生了。
1.如果在演講前或者演講過程中驚恐癥發作,今后你極有可能會拒絕此類演講邀約。
2.如果在旅途中驚恐發作,你可能會找借口推掉可能需要出城的工作,或者以“太忙”為借口而拒絕參加家庭旅行。
3.如果你曾在人群中驚恐發作,你可能會因此慢慢地拒絕一些聚會,情愿獨自待在家里。
4.如果你曾在商店、飯店或理發店里面驚恐發作,你會開始逃避這些地方,害怕相似的場景會激起你產生和上次相似的反應。
5.如果驚恐發作時你正好獨自一人,那么今后你可能會纏著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朋友,甚至是孩子,保護自己不再受到驚恐癥狀的襲擊。
最初你可能會認為第一次發作是由一時的情緒低落引起的,但之后的發作都是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發生的。幾次之后你便會懷疑,“我到底怎么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該不會是要瘋了吧?我的精神完全要垮掉了吧?是不是最近工作/婚姻/房子/生孩子,我的壓力太大了?是不是甲狀腺/心臟/血壓出問題了?得了癌癥?”對很多人來說,此時因身體突然變化而導致的過度興奮或極度焦慮,是他們一生中最恐怖的經歷。
我們很難找到驚恐發作的確切原因,而更加復雜的是,驚恐同時也是許多心理疾病的癥狀之一。而且驚恐所產生的癥狀與某些生理疾病的癥狀相似。正是因為情況如此復雜,醫生只有在極少數的情況下才能根據病人的癥狀對其做出積極的治療。
身體疾病引起的驚恐
許多身體疾病會引起與焦慮和驚恐相似的癥狀。如果此類疾病沒有得到及時正確的診斷,這種毫無征兆的身體變化就會引起人們極度的恐懼。這會導致一種消極的預期,人們會對自己的身體變化過度關注,從而導致了驚恐癥的發生。而一旦得到了及時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這種類似于驚恐癥的癥狀就會慢慢地消失。
此外,對于某些患者來說,雖然身體上的疾病已經得到了及時的診斷和治療,但他們仍易受到驚恐的困擾。比如說,患有心臟病的人總是擔心某些活動會給自己的心臟帶來負擔。如果他們發現自己心跳過快或者呼吸急促,他們對自己身體的擔心此時很容易就轉化為驚恐。“我給心臟太大的壓力了?我的胳膊是不是還和上次一樣刺痛?我的胸又覺得緊了”。這種想法很快便會產生非常嚴重的身體反應。此時,患者會立刻沖往醫院做一個全身檢查。類似的現象還會發生在確診患有心絞痛、中風、二尖瓣脫垂綜合征、哮喘和高血壓等人的身上。
身體患病過程中以及之后的恐懼心理可能會引起非常嚴重的后果。據報道,患心臟病的人中有95%同時患有焦慮癥,70%的冠心病患者同時也在接受焦慮癥的治療。調查結果表明,在患心臟病的人群中,有80%是因為病后的心理原因而放棄了工作。另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慢性肺病患者(肺氣腫或支氣管炎)中有96%患有焦慮,74%情緒極為低迷,78%過度關注自己的身體。出現所有這些現象的原因就是患者在身體出現某種疾病之后產生了對死亡的恐懼。
重大刺激性事件發生所引起的驚恐
想象一下,你和孩子經常去附近的游泳池游泳,而在一個星期里你兩次看見救生員救起那些快被溺死的孩子,那么下次當你再帶孩子去游泳時,你肯定會非常焦慮緊張。這種反應很正常。但是另外一些人卻會產生更為強烈的反應,他們頭腦中總是設想著自己孩子也在游泳池中遇溺的可怕場景。一靠近游泳池,身體就會產生非常強烈的反應。這就是當人經歷某種災難性的或極其恐怖的事情之后引起的驚恐現象。比如說,親人去世,嚴重的車禍,突然患上某種嚴重疾病,火災或者電梯壞掉等。此時如果出現害怕或驚恐癥狀,并且開始逃避發生類似事件的場景時,他就患上了恐懼癥。
日常生活壓力和對未來的恐懼所引起的驚恐
無視過去的具體情況而對未來產生一味的恐懼也會導致上述的驚恐癥狀。對很多人而言,當面臨突然增加的壓力和責任時,他們極有可能認為自己缺乏勇氣、意志、技巧、智慧及良好的心態而無法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新任務和新情況。他們還會認為自己生活的世界太過苛求,或者工作壓力太大,而這種想法加劇了他們對自己能力的懷疑。極度焦慮和驚恐正是這種消極思想在生理上引起的反應。
心理疾病引起的驚恐
在個別情況下,焦慮是某些更為復雜的心理疾病的癥狀之一。那些患有情緒低落、恐曠癥、創傷后應激障礙、酒精中毒癥和強迫癥的患者也大多會患上驚恐癥。
本書旨在幫助那些患有焦慮和驚恐癥的人們。無論他們是因為生理或心理疾病而患病,還是因為受到了過去或將要發生的事件的刺激,或是因為日常生活壓力太大而遭受焦慮的折磨,他們都是本書的服務對象。
如果你正在經歷上述描述的某些癥狀,你首先該做的是找你的醫生做一個詳細的全身檢查(第2章將會介紹由生理疾病所導致的驚恐癥的主要癥狀,通過這些癥狀你可以判斷自己是否患上了某種疾病)。醫生將會幫你找到驚恐或焦慮發生的生理原因,由此幫你制訂治療方案,或建議你掛專家門診,做進一步的檢查。
當你意識到身體疾病在驚恐癥發作中的作用時,你可以借助本書來克服焦慮。你會了解在何種情況下大腦會暗示身體產生驚恐反應。本書將向你描述如何通過改變觀念、想法及行為方式來緩解焦慮。在征服驚恐的過程中,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
書中還會提供一些放松練習、特殊的呼吸方式以及一些可以控制驚恐癥狀的行為方法。但是這都需要技巧。或許你需要從一個新的角度、換一種新的方法去看待一些舊的問題。當你敞開心扉接受一些新的想法,你會發現自己的生活態度也會因此發生改變,而且你會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大腦和思想機能。我的很多病人都說,當他們知道自己的焦慮都是有因可循時,就會馬上覺得輕松許多。
世界上沒有包治百病的神藥。對于復雜問題的任何可行的解決方法都必須建立在廣泛且穩定的基礎之上。只有這樣,這些方法才能產生更大的作用。
有句中國諺語是這樣的,“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本書就將教給你在驚恐發作時可以利用的辦法和工具。然而,要隨時擊敗焦慮的襲擊,你必須了解自己的身體、大腦、觀念和行為之間復雜的相互關系。此外,他人的幫助,比如專業醫生、家人或朋友對成功戰勝驚恐至關重要。
2 引發驚恐癥狀的生理原因
或許是生活方式的變化,或許是過度的緊張和壓力,每個人都曾因各種不同的原因而受到焦慮的困擾。我們日常生活出現問題之后,焦慮是一種正常的反應。然而有時,它可能是由某種心理或生理疾病引發的。通常情況下,某些嚴重的生理疾病很難得到正確的診斷。
患者可能向醫生抱怨說自己早上突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頭暈目眩,或是嘴巴、手周圍出現刺痛感;擔心自己會突然死亡,會突然心臟病發作,等等。而這些癥狀說明,他極有可能患有心律不齊、肺栓塞、換氣過度等疾病,或驚恐癥。
每天都有人被送進急診室,他們身上有明顯的心臟病發作癥狀:胸部劇痛難忍、氣喘、流汗、心跳太快或血壓不斷上升等。但是,在經過詳細的診斷之后,他們中有一部分被斷定是焦慮癥發作。
正因為類似癥狀極難確診,病人和醫生對這種嚴重的情緒或心理問題大都會判斷失誤。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很多患有身體疾病的人都同時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某些身體疾病大約會導致5%~45%的人出現心理疾病的癥狀。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因為醫生對患者生理上的疾病沒有作出正確的診斷。
驚恐癥便是其中最令人困擾且最難診斷的病癥了。如果患者出現了驚恐癥狀,那么大致會出現以下三種診斷結果。
1.病人因為患上某種生理疾病而出現驚恐癥狀。此類情況下,只要對癥下藥治療疾病,那么癥狀應該就會消失。
2.病人因為對身體出現的小問題過分緊張焦慮,對身體的感受過度敏感,從而導致了驚恐癥狀。這種過分關注和不必要的擔心會加重病情。如果狀況持續時間過長,那么原本小小的疾病也會發展為嚴重的心理疾病。
3.驚恐癥狀的出現并不是因為身體上的疾病。這種情況下,以下的幾個辦法可能會有所幫助:充分認識了解問題,仔細觀察打消疑慮,最終借助心理輔導或藥物治療解決問題。
本章將對可引發驚恐癥狀一些主要身體疾病進行詳細的分析說明。當然,你不可能根據這些說明而進行自我診斷,因為只有醫生才有足夠的能力或經驗來判斷你的不適是否由這些疾病引起,也只有醫生才能幫你制訂特殊的治療方案。只有經過詳細檢查,醫生才能判斷你出現的驚恐癥狀是否與某種疾病相關。大多數情況下,通過對疾病的治療或者藥物上的適當調整就可以解決驚恐問題。在個別情況下,驚恐僅僅是一個小小的困擾,你必須調整心態來適應它。
對被焦慮困擾的人來說,最大的康復障礙是他們總是擔心這些癥狀可能預示著自己身體出現了很大的問題。雖然這種情況比較少,但如果患者不停地擔心就有可能導致驚恐癥狀的出現甚至加劇。換句話說,只要你憂愁少一點,你就會更健康。因此,我強烈建議大家在出現焦慮癥狀時采用以下的辦法:
1.找一個你信任的醫生接受治療;
2.向他(她)詳細描述你的擔心和出現的癥狀;
3.接受一切必需的身體檢查,幫助醫生尋找病因;
4.如果醫生建議你找別的醫生或專家,接受這個建議,并在就診后將診療報告帶一份給你原來的醫生;
5.如果你被確診患上了某種疾病,請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積極接受治療;
6.如果醫生也無法解釋你的焦慮癥狀,那么你可以通過本書中教授的辦法來控制癥狀。如果癥狀并未減輕,請考慮自己是否患上了某種心理疾病(見第3章)。請醫生幫你介紹一位注冊心理專家,在他(她)那里尋求進一步的幫助。
在出現驚恐癥狀時,最可怕和不利的想法就是堅信自己是因為患有某種嚴重的疾病才出現癥狀的。即便經過很多醫生的診斷,你也不肯相信自己根本沒有生病。這就是為什么要找一個你非常信賴的醫生。無論你需要經過多少次檢查、多少專家會診,你都必須有個信任的主治醫生。他(她)應該有你所有的檢查報告。其次,不要頻繁地更換主治醫生。如果經多個專家檢查并且確認你的身體并無疾病,但是你卻依然認為自己患病的話,那么此時可以斷定:這種擔心和恐懼是驚恐癥狀的唯一原因。在本書的第2部分,你將會學到如何控制這種恐懼,如何來抵御驚恐的襲擊。
許多生理疾病都會產生驚恐癥狀。讓我們看一下可能產生驚恐癥狀的生理疾病或現象有哪些?產生驚恐癥狀的生理疾病或現象心血管疾病心絞痛直立性低血壓心律不齊肺水腫冠心病肺栓塞心力衰竭中風高血壓心動過速二尖瓣脫垂癥短暫性腦缺血心肌梗塞呼吸系統疾病哮喘氣腫支氣管炎組織缺氧膠原病肺纖維化內分泌系統疾病類癌腫瘤嗜鉻細胞瘤甲狀腺機能亢進癥經前綜合征低血糖懷孕神經/肌肉組織疾病壓縮性神經病重癥肌無力格林巴利綜合征顳葉癲癇耳部疾病良性體位性眩暈美尼爾氏病迷路炎中耳炎乳突炎血液/腎部疾病貧血病缺鐵性貧血病B12貧血癥鐮刀形紅細胞貧血病葉酸貧血癥藥物相關疾病或現象酗酒或戒酒藥物副作用使用違禁藥物使用興奮劑戒除某種藥物依賴其他類型疾病咖啡堿中毒頭部受傷心跳過快或心跳不規則
心跳變化引起的不適感是驚恐發作時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大約80%的驚恐患者都曾出現過心跳過快或心律不齊。
到醫院尋求幫助的患者們總是抱怨,“我的心臟跳得咚咚的”,“我的心跳又加快了”,或者“我的心跳快一陣慢一陣,時有時無的”。心跳出現的所有異常狀況都可稱之為“心律不齊”。如果心跳比平常快,那么就是“心動過速”。在這種情況下,心臟明顯感覺不適。無論心跳速度怎樣,規則與否,只要出現異常狀況就可稱之為“心悸”。它是指當心跳速度、力度大幅增加之后患者身體上出現的一種典型的不適感。在高強度運動之后,我們很容易發覺心臟會在胸膛內“咚咚”地跳動,力度和頻率都有所增加;即便是我們停止運動,這種感覺還是會持續一段時間,直到我們的體力逐漸恢復過來。
引起心跳不規則的常見疾病心律不齊心肌梗塞心動過速器質性心臟病心悸心臟衰竭期前收縮感染引發的疾病易于焦慮的人總是會在心情不好的情況下發生心悸。事實上,大多數患者心跳異常都是因為心理而非生理原因引發的。焦躁的病人總是將注意力集中在身體出現的癥狀,而不是學著處理和應對。當上述的心臟不適發生幾次之后,他們擔心自己可能患上心臟病或者其他嚴重的疾病。
有時心臟出現的小小不適是極易察覺的。有的人會覺得心臟猛地撲通了一下,有人會覺得心臟突然停了一兩下,還有人覺得心臟就像是在翻筋斗。諸如此類的現象都是心臟在突然猛烈的跳動后出現較長時間異常停頓,我們將其稱之為“期前收縮”。這種現象實際并不嚴重。事實上,幾項研究結果都表明,類似的各種心律不齊現象在健康人群中也是很常見的。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刊出的一項研究中,哈諾德·肯尼迪博士發現,即便是心臟經常會不規則地跳動的人也并不會比常人更容易生病。大部分健康人的心臟也會出現不規則跳動,包括心跳力度和速度的突然加劇、心悸,或者是心跳時有時無等。
心動過速或者“心跳過快”是患者最常反映的問題,也是促使他們尋求醫生幫助的原因之一。對許多正常的健康人來說,這種現象是劇烈運動或者強烈的情緒波動之后出現的一種正常反應。各種類型的刺激、創傷甚至疲勞都有可能加速心臟的跳動,尤其是對那些極度恐慌的人來說尤為如此。抽煙、飲酒過量或者是過量的咖啡因也會導致心動過速;而某些因感染產生的疾病,比如肺炎和一些急性炎癥性疾病,或風濕熱等都會導致心跳加速。
盡管大部分的心悸現象可能僅僅反映了患者心臟上出現的小問題,或者僅僅是患者焦慮引起的癥狀之一,但它也極有可能與某種冠狀動脈病變有關。這種病變大多是由通往心臟的動脈變窄引起的(參看“胸痛”一節)。
心臟病發作之后心理上的恢復對患者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許多患者都擔心太過劇烈的運動或強烈的情緒波動會引發心臟病的再次發作。因此,患心肌梗塞的病人對心臟的過分關注也就可以理解了。他們中的許多人往往因為心悸又重新回到醫院或急診室。14%的心臟病患者病愈后會得驚恐癥。這完全是因為他們總是在擔心自己的心臟病或焦慮的再次發作(第3章將對此詳細論述)。第6章將會討論驚恐癥在心肌梗塞病人康復過程中的復雜影響。
心跳加快可能預示著某種器質性心臟病或心臟衰竭。但是,這兩類疾病更為常見的癥狀則是呼吸困難(參見“呼吸困難”一節);其他一些因感染引發的疾病,比如說風濕熱等也會導致心跳加快。
胸痛
40%的驚恐癥患者都伴有胸痛的癥狀。由于患者大多認為胸痛可能與某種嚴重的心臟疾病有關,因此他們大多有因胸痛而被送進急診室的經歷。而冠心病的主要癥狀就是心口有壓迫感和疼痛感。而患者胸部、脖子、下巴、左臂等位置都可能會有不適感。此外,他們還會偶爾出現心動過速。
心絞痛是因心臟供氧出現障礙而引發的胸部劇烈的疼痛感。這種疼痛感通常集中于左胸,有時也會擴展至脖子或左臂。患者胸部會有緊縮感或重物壓迫感,有時還會覺得窒息。心絞痛并不是一種疾病,而是由于心臟供氧不足而引起的一些心臟異常癥狀。冠心病和高血壓是心絞痛最常見的病因;而主動脈瓣狹窄、貧血、甲狀腺機能亢進也有可能導致心絞痛。
引起胸痛的常見疾病冠心病心絞痛心臟病發作心臟病(心肌梗塞、冠狀動脈血栓等)通常是在心臟供血受阻的情況下發生的。主要癥狀是前胸中部出現強烈的疼痛感;這種疼痛感通常會延續至頸部、下巴、手臂直至胃部。患者在運動后或者壓力很大的情況下也會出現胸痛的現象。與心絞痛不同,心臟病發作引起的疼痛并不會因為停止運動或壓力減輕而消失。心臟病發作時情況緊急,需要及時的醫療救治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