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原理,第二部分介紹準備工作,第三部分介紹實踐操作。各部分之間有較強的邏輯關系,建議依次閱讀,循序漸進。
為什么我們要自己做職業生涯規劃?記得電影《社交網絡》里邊,CFO在知道自己的股權被稀釋時說了一句話:“我以為那些律師是我的律師。”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對HR(人力資源)幾乎都存在類似的誤解—你以為她是你的HR,其實她只是公司的HR。她們關心的是如何編個理由用老板給的那點錢留住一個高性價比的人才,而不是關注真正有助于你發展的職業路線圖。昨天還含情脈脈和你討論人生的知心姐姐明天就可能變成拿著勞動合同逼你主動離職的兇婆娘。和人性無關—這就是她的工作,越專業的HR越擅長。
所以,你要自己來做這件事情。
我曾經花了兩個月時間專門研究求職這件事。
那是2009年,我關掉自己的工作室后,打算重新找份工作。因為之前工作室還算掙錢,所以不是很著急。
60天時間里,我讀了很多書,畫了很多圖,見了很多人,面了很多試。根據梳理好的節點,最后我拒了騰訊的offer(錄用通知書),去了新浪做云計算。
那時候Sina App Engine團隊只有我一個員工,國內還沒有幾家提供云服務的;2013年9月我離開新浪時,Sina App Engine的日訪問量已經超過8億次,云計算已經成為主流技術。
找工作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直接影響你1~2年,間接影響你3~5年的人生。一個潛在的機會可以讓你少奮斗很多年,而一次沖動的離職會讓你和千萬財富失之交臂。
每每看見優秀的程序員因為太專注工作,在一個位置長期得不到發展(很諷刺),我都想沖上去,告訴他應該如何求職、如何跳槽、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和人生。換工作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是一個深思熟慮的結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建議大家每次換工作花1~3個月(的業余時間)來準備,不要嫌麻煩,只要試一次,你就會知道這是值得的。
但我也是一個內向的前程序員,不擅長與陌生人聊天,于是我決定寫一本書。這本書從2013年年底開始規劃,陸續花了一年時間。并不是因為內容太多,而是因為期間進行了大量的重寫工作。到2014年10月,整個體系才算清晰,于是我開始補充內容。
說實話,我不能保證這本書里的觀點、結論都是對的,但我詳細描述了自己思考的方式、使用的工具,買魚送漁,期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原理,第二部分介紹準備工作,第三部分介紹實踐操作。各部分之間有較強的邏輯關系,建議依次閱讀,循序漸進。
如果你喜歡本書,請推薦給你的朋友。
另外,感謝鄧新星同學為本書繪制插圖。
Easy2015年元旦于北京中關村
Easy(陳理捷),Job Deer.com創始人、LazyPHP作者、前新浪云資深架構師。在過去的一年中閱讀過上萬份技術簡歷,幫數千位程序員找到工作,在技術求職和招聘方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CONTENTS
前言
原理篇
· 價值論/2
∷使用價值/2
· 供需/5
· 信息透明度/7
· 跳槽不是什么/9
∷跳槽不是為了追求價值最大化/9
∷跳槽不是找工作/10
∷跳槽不是加薪的砝碼/10
· 跳槽到底為什么/13
∷求職的本質/13
∷跳槽的意義/14
∷跳槽的原則/14
∷跳槽的節奏和路線圖/15
準備篇
· 自我認識和自我實現/18
· 程序員職業的四大象限/19
∷E象限/19
∷S象限/21
∷B象限/23
∷I象限 /25
· 職業路線圖/26
· 市場需求的分析/27
∷定量分析/27
∷定性分析/39
· 根據需求調整自己的定位/40
∷站在風口不一定能飛起來,但站在
冰山上必然會沉下去/40
∷學會觀察技術潮流/41
∷投資新興市場和細分市場/44
· JobDeer職業畫布/46
∷如何構架價值/47
∷如何傳遞價值/48
∷預估收益/48
· 構建個人品牌/50
∷公司品牌不是個人品牌/50
∷一生相隨的個人品牌/50
∷程序員如何做個人品牌/52
∷發展粉絲和虛榮無關/53
· 學會溝通和寫作/54
∷條理性/54
∷邏輯性/55
· 走完分享的最后一公里/57
∷渠道/57
· 開始你的開源項目/59
∷通過開源項目轉型/59
∷開源項目不是遙不可及的/60
· 提升架構能力/62
∷DRY/62
∷正交性/63
操作篇
· 求職材料/66
· 簡歷的本質/67
· 簡歷要說什么/68
∷FAB/68
∷給論據但別給論題/68
∷對比體現成長/69
· 工具和模板/71
∷書寫工具/71
∷簡歷模板/73
· 求職郵件/77
∷郵箱/77
∷文件名/77
· 求職渠道/78
· 人脈:最優途徑/79
· 競拍:遍歷潛在機會/80
∷什么是人才競拍/80
∷哪些情況不適合競拍渠道/82
· 獵頭:求職中的隱私保護/83
∷使用小號/84
∷使用來電攔截工具/84
· 直投:繞過HR/85
∷直投類招聘網站/85
· 常規渠道/86
· 面試準備/87
· 知識補全計劃/88
∷遍歷簡歷知識點/88
∷技能樹/88
· 常見面試問題/90
∷為什么要離職?/90
∷遇到過的最大挑戰以及解決辦法有
哪些?/90
∷你希望三年后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91
∷你還有什么要問我們的?/91
· 知己知彼/92
· 準時和禮節/93
· 離職/94
∷離職訪談/94
常見問題
原理篇
我之所以會去研究求職,以至于最后在人才這個方向創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覺得以前所有的求職指導都是經驗論,缺乏邏輯性。
而程序員是一種邏輯動物,只有當他們理解求職到底是一種什么行為以后,才能做出有意義的行動。
我花了很久去尋找背后的理論支持,直到我重逢了價值論。本部分從價值理論開始,講述我們求職行為的本質。
價值論
自從中國轉向市場經濟以后,市場規則就開始產生效果。雖然人才不完全等同于其他物品,但現在先讓我們把人才也作為一類商品來看待。
∷使用價值
除了我們這些做人力資源相關行業的公司外,絕大部分公司購買人才都是為了使用,所以他們看中的是人才的使用價值。
說得更直白一點,這個使用價值就是指人才如何直接或者間接為公司掙錢。
使用價值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對于使用者存在。所以程序員的價值也是相對于公司而言的。
有的同學可能說,我的技術很好啊,又會機器學習又會編譯原理,憑什么那些寫JavaScript的人薪水比我高一倍?
誰讓你在一家建站公司上班呢。對一家做網站的公司而言,機器學習和編譯原理是不能為它帶來收益的,而JavaScript寫成的帶有完美動畫的交互組件卻能實實在在地提高公司產品的銷售量。
同樣是這個人,如果他去一家以大數據分析為核心業務的公司工作,那么他的價值就不一樣了。
所以你的價值和你牛不牛無關,只和你能為你的雇主提供多少價值有關。(當然,大多數情況下,你能力越強提供的價值越多。)
這是基本規則。
增加自己使用價值的方式很簡單,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就好。
小提示
對技術人員來講,業務能力通常是指解決問題的能力。即遇到問題后,能迅速分析原因、定位問題、給出解決方案,最終搞定問題的能力。
供需
有個80后自嘲的段子是這么說的:
讀小學時,大學不要錢;讀大學時,小學不要錢;還沒工作時,工作是分配的;可以工作時,得自謀職業;沒掙錢時,房子是分配的;能掙錢時,發現房價已經那么高了。
我不知道國內人才市場是什么時候市場化的,就從80后開始工作時算起吧。人才市場化意味著你有了選擇公司的權利,同時也意味著公司有了選擇你的權利。
這個時候就體現了交換價值。雖然交換價值以使用價值為基礎,但它更容易受供需影響。
簡單地說,當企業的職位空缺遠少于找工作的人數時,人才的價格就會下降;而當企業的職位空缺比找工作的人數多時,人才的價格就會上升。
在過去相當長時間里,我們都處于前一種情況。這意味著求職者要彼此競爭,而招聘方可以選擇要價更低的候選人。大家在大學畢業找工作時應該深有體會。
幸運的是,供需也是可以調整的,技巧就在于選擇更好的細分市場。因為需求的多樣性是存在的,所以如果你能在一個大的需求中切入一個需遠大于求的細分市場,那么你就能得到遠高于其他人的回報。
舉個例子,同樣是管理服務器,普通運維工程師和云計算運維工程師的薪資差異是非常大的。一個普通運維工程師變成云計算運維工程師,需要補充的知識并不是特別多。所以你只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職業規劃,比如以相對較低的薪資到類似新浪云這樣的地方工作1~2年,你的能力和交換價值都會大幅度提升。
小提示
在選擇新市場的時候,應該抱著有舍有得的心態。如果你深信一個行業和細分市場的未來,那么即使現在暫時的降薪也是可以接受的。當你的能力成長并得到證明后,再選擇更好的機會就行。
信息透明度
當人才市場很小的時候,信息是很透明的。因為很容易了解到各自的情況。
但當信息量變大后,你就會發現雖然整個市場很大,但只有你接觸到的信息才對你有意義。
比如北京現在有100家公司都在招聘PHP工程師,但你只知道其中3家,這個時候,其他97家公司的存在對你而言是沒有意義的,即使這3家給你的薪資比其他公司低,你也只能被迫接受。這就是信息透明度對我們求職的影響。
沒有網絡招聘的時候,我們很難對這些公司進行比較,折騰過幾家公司后,就屈服了。
有了網絡招聘,求職者活得稍微好一些,可以不出門看到全國的招聘情況;但Job-Board形式的招聘站是為招聘方設計的,它們通過構造信息不對稱,向求職者優先顯示那些付費卻未必最好的公司,迫使求職者以更低的薪資為這些可見的公司工作。(這無可厚非,所有中介體都是通過信息不對稱的方式收費的。)
所以要想拿到足夠好的薪資和獲得足夠多的機會,我們要學會和信息不對稱進行抗爭。一定要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的機會,這樣才能“做選擇題”而不是“做判斷題”。
關于如何改變信息不對稱,操作篇中的“渠道”部分會詳細說明。
小提示
什么是判斷題和選擇題?
當你只面試一家公司,這家公司會給你開一個一周到崗的錄用通知書,你只能選擇去還是不去。這就是判斷題。當你同時面試5家公司時,你就可能擁有5個錄用通知書,你可以選擇你最喜歡的那家公司,這就是選擇題。
跳槽不是什么
∷跳槽不是為了追求價值最大化
雖然前面我們從純商業的角度討論了換工作這件事,但實際上我們并不推薦求職者單純通過薪資的高低來選擇雇主。原因有兩個。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
你每天有24小時,上班用去8小時,它占你這一天的三分之一。
如果你只是因為高薪而選擇一家上班過程中不開心的公司,那么在工作日三分之一的時間里你都會在痛苦中度過。而你得到的只是每月多出來的幾千元報酬而已。
職業的不可逆性
別的事情錯了我們可以重來,而在職業選擇上,走的每一步都是需要好幾年的時光來驗證。一旦走下去,就很難回頭,因為一旦換職業方向,哪怕從現在的開發語言換成其他的開發語言,都意味著你之前的積累很可能前功盡棄。所以眼光放長遠點,不要只看眼前的高薪,更要看好未來的發展,方向錯了,跑得越猛摔得越狠。
∷跳槽不是找工作
跳槽不是找工作,而是換工作。所以它和你剛畢業時找工作不一樣,它是有成本的。
到一家新的公司,需要放棄原來公司的期權,需要重新熟悉業務,重新和同事搞好人際關系,上班路上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時間,甚至可能需要離開自己熟悉的城市。
你并不是一無所有,雖然往往只有在失去后你才會發現。所以跳槽之前要考慮好自己的付出和收益,衡量好得失,沒事別裸辭。
∷跳槽不是加薪的砝碼
不要以跳槽為砝碼去談加薪,這種脅迫性的談薪資方式會使主管對你喪失信任。不管漲薪成功與否,他都不得不為你的離職做好準備,而當準備工作完成后,你就可以走人了。
相類似,當你提出辭職時,如果你的主管通過加薪來挽留你,最好也不要同意。
程序員如何談薪資
如果你對現在的公司很滿意,只是覺得薪資太低,那么可以先和你的主管聊聊。
我一般這樣談加薪:
首先,講一講自己最近在工作上的成長,看主管是否認同;
然后,從能力提升角度,向主管要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大的業務挑戰;
最后,問問當你的能力達到這個新的水平時,薪資是否可以同步提升。